法律视角下的第三方物流监管难题及治理路径

2024-05-12 11:32:10王方正
物流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监管体系第三方物流

王方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传统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行业,其组织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物流的多元化需求。于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应运而生,相比传统物流,它更加专业化,针对性更强,运作成本也不高,效率也得到提高,同时也符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第三方物流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方面的监管,而且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针对第三方物流建立监管法律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首先介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点,之后对第三方物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对合理的治理路径。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监管体系;物流法

中图分类号:F259.23;D922.296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8.0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first-party logistics and second-party logistics industries in China are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logistics in today's society through their 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ment models. So,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dustry emerged.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logistics, it is more specialized and targeted, with lower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while also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with third-party logistics, mainly due to lack of legal supervision, and there is also very little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regulatory legal system for third-party logistic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and finally proposes several relatively reasonable governance paths.

Key words: third-party logistics; supervision system; logistics law

由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存在較多不足之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经常在很多物流企业中展露。第三方物流公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更专业,价格也更便宜,同时还能保证效率。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业务范围狭窄、集中程度不够、发展路径较为分散、整体水平较低。根据数据,我国各地区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数量和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恶意压低价格的行为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屡见不鲜,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此外,这种行为也片面地摊薄了正常利润,使大多数物流公司的效益下降,对后期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

现在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有很多问题没得到解决。为了改善这个情况,我们需要完善第三方物流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这些物流公司,让整个物流市场规范起来。这样,物流公司才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拼实力,最后留下最优秀的公司。第三方物流打破了传统运输方式,使界限模糊,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尚不成熟,缺乏实践指导和相关法律保障,存在风险。

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根据《物流术语标准》的规定,第三方物流是指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签订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对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我们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从广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供需双方之外的任何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这种界定涵盖各种不同的业务模式,包括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新兴的电商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从狭义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这种界定更加侧重于传统的物流业务模式。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都是一种重要的业务模式,能够满足供需双方的不同需求,并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在实际操作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综上,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将其物流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通过签订正式合同建立合作关系,保持密切沟通,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1.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包括:契约化合同重要,明确职责和利益分配,约束双方行为,避免纠纷。服务对象专一,长期合作,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熟悉市场需求和客户关系网。信息化运营管理关键,实现各环节自动化和实时对话合作。配送方式灵活,通过合同建立关系,降低成本。但外包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2    第三方物流现存的法律监管问题

2.1    第三方物流的专门立法滞后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涉及众多主体、广泛分布于各地区的行业,同时也与各种不同领域有关。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尽管一些综合性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但针对第三方物流领域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还不足够。此外,一些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常遇到尴尬的情况,这是由于法律的缺陷导致的。由于缺少法律规范,物流企业可能会遭遇诚信缺失、服务滞后等问题,这导致国内物流业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国际贸易的国际化趋势。因此,我国物流企业面临更高的要求。我国物流业是服务行业的重要领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并逐步融入国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体系的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假若国内物流行业受制于不完善的法律,其健康发展将受到直接限制。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物流法律体系,以确保国内物流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2.2    第三方物流的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调色盘,还处于初级、多元的状态。其相应的法律规范是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就像一幅东拼西凑的拼图。仔细观察现有的规制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各级政府对物流市场主要采取直接、微观且偏向经济性的规制手段,这就像在画画时用画笔直接在画布上挥洒色彩。然而,与此同时,间接、宏观以及社会性的规制措施相对缺乏,这就好像画作中缺少背景和细节,显得有些单调。

这个问题让政府在管理物流行业的时候左右为难。比如,如果一个公司想在国内做铁路、海运、航空等运输,就得分别向这些领域的龙头申请。这个审批过程就像走钢丝,很繁琐,让企业压力很大,没有激情发展壮大;另外,这些领域龙头掌握的权力太大,企业想进哪个市场由他们决定。而现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专门人员管理,企业想进市场难上加难[1]。

有些地方政府把物流业当成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招,对物流业的税收和定价管得特别严,这与我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趋势是完全相反的。政府在物流行业的经济问题上干预太多,而物流行业普遍存在交通堵塞、拥挤等问题,这些问题却没有相应的部门或者制度加以管理。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往往因为某些特殊因素导致上级和下级发生冲突,各个地方的法规也存在一定的矛盾。物流行业的立法体系模糊,致使与此相关的第三方物流监管法律也没有统一的体系,表现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互相协调配合的机制,因此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最后导致第三方物流缺乏监管,秩序混乱。以前,对第三方物流的监管主要由几个部门负责,这些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虽然都在物流领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它们更多的是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因此在第三方物流的监管方面,它们的权威性和力度相对较弱。此外,这些部门的监管标准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导致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不统一和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第三方物流市场,提高监管效率和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权威的监管体系。

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缺乏一个整体调控和监管物流行业的部门,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但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和监管,物流行业的乱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些小型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恶意压价、诽谤竞争对手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物流行业的正常秩序,也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此外,国内物流行业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国内物流企业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平台,导致信息不对称、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国内物流行业需要有一个能够整体调控和监管物流行业的部门。

2.3    缺乏监管冲突解决机制

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监管涵盖从业人员监管、物流行为监管、物流主体监管、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以及物流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在物流行业的监管法律规范方面,虽然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构成其主要框架,但是这些规范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给物流行业在具体适用法律时带来不确定性和困扰。由于地域差異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法律规范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科学性受到挑战。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制度的制定似乎显得相当随意,缺乏科学、统一的制定规则。这不仅增加了法律适用的难度,也使物流企业在遵守法律规范时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2]。

此外,当前的法律监管制度在解决物流行业的纠纷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虽然一些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提供了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但在实践中,这些机制往往并不完善,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

2.4    第三方物流行业组织监管不足

我国缺乏全国性物流产业自律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的作用已引起关注,但行业协会管理模式尚未广泛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可以发挥此功能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由中国交通协会或其他有代表性的物流行业机构发起,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行业自律组织。这个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物流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组织和协调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供物流咨询、培训、信息等服务,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代表物流行业与政府和其他相关组织进行沟通和协商,维护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个组织也可以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协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和规范物流行业,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第三方物流法律监管的治理路径

3.1    制定物流基本法

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未制定物流行业基本法,但物流行业可能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制定物流行业基本法是当务之急,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并协调各方利益。针对物流行业基本法的缺失,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立法进程。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和管理需要法律规范的保障和引领。制定物流行业基本法,可以明确物流行业的法律地位和权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立法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物流行业的特性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实践案例,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物流行业基本法。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推动物流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企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水平。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合作和创新,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之,法律规范的保障和引领,可以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协调各方利益,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由于各地区政府在立法方面的水平存在差异,导致针对同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五花八门,且法律效力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物流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长期下去还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营。为了扫清这一障碍,必须从源头抓起,制定一套法律规范来管理和规范物流行业的运作,保证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套规范可以有效地调节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让物流行业更加有序、可靠[3]。

3.2    建立第三方物流监管体系

从宏观角度审视,物流行业表现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包含众多职能部门,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因此,在处理物流问题时,我们应全面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强调整体观念。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以解决现有监管部门过多、职能划分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弊端。该监管机构应由政府主导,但并非直接操作。在政府的主导下,该机构将协调和监督物流行业的各个部门,确保它们之间的协同合作。这个机构应是独立的,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才能独立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在分配任务的时候,这个机构要清楚每个部门要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免得出现一些矛盾。在分工会上,应把每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力都清清楚楚地写下来,这样就不会因为任务重叠或者抢着干活而闹矛盾。比如,在管理物流行业安全方面,这个机构应搞清楚哪个部门负责安全监管,进而顺利地开展工作。比如,在物流行业的安全监管方面,应明确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在追究责任方面,这个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机制,对于那些不好好干活的部门或个人,追究责任并进行惩罚。另外,这个机构还要建立一套问责制度,对于没有做好自己工作的部门或个人,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且做出惩罚。同时,对于做得好的部门或个人,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来激励他们。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第三方物流监管体系。这将有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3    建立监管冲突解决机制

在物流领域,各种法律和法规都有各自明确的规定,这使监管的职责变得模糊,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协调配合,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这样的多重监管模式导致部门间的冲突加剧,从而使法律的适用范围变得模糊,监管的主体也变得不明确,监管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如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管冲突解决方案,那么这个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地方政府各个层级之间的监管活动容易受到地域性保护主义的干扰,有时甚至会引发争议。这类机构和地方保护主义措施仅能保护部分公司的短期利润,并不利于它们与地方和机构长期、全面地共同发展。同时,鼓励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逐步研究和制定现代物流发展的策略,将有助于解决存在的争议,并营造一个积极的监督和管理环境。最后,要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合。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综述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同时结合案例加以论证,力求做到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为今后有关部门和学者提供参考。

3.4    赋予物流行业协会相应的法律地位

为了更好地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赋予物流行业协会相应的法律地位是必要的。首先,这可以明确物流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在行使职能和开展业务时更具权威性和合法性。其次,法律地位的赋予将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协会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行业自律、服务企业、政策建议等职能。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考虑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例如,可以在物流法或相关法规中规定物流行业协会的成立条件、权利义务、管理机制等,使其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物流行业协会的具体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会员企业和行业发展。同时,为了保障物流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物流行业协会的工作进行定期評估和审查,(下转第23页)

(上接第16页)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媒体、公众和企业对物流行业协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总之,赋予物流行业协会相应的法律地位是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提高物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会员企业和行业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可以保障物流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推动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4    结    语

在第三方物流的监管法律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一些核心问题。首先,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确保物流企业的合规运营和规范操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物流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安全、货物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法律监管。最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尽快建立系统的法律监管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楠楠.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7,36(11):40-43.

[2] 牟炳熹.第三方物流的若干法律风险问题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7):46-47.

[3] 周冬冬.第三方物流合同之法律性质[J].中国远洋航务,2013(3):60-62.

猜你喜欢
监管体系第三方物流
台湾地区食品监管对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若干思考
浅析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57:46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50:25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国外第三方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3: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50:50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上海医药(2016年17期)2016-10-12 02:17:17
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谈构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的对策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3:51:45
互联网众筹融资的风险分析及法律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24期)2016-07-06 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