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和发展理路

2024-05-12 08:09:37寇玉达巴登其其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寇玉达 巴登其其克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意义重大。文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使命,从“实践”和“科学”维度阐释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路和范式创新。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2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结合中国实际和未来发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其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理论依据、本质内涵、时代使命和发展理路。

一、现代化的本质涵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形态

(一)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一词来源于“现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现代”这个词来阐述新的观念体系,并将文艺复兴时期视为同中世纪对立的新时代。故而,“现代”显然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并且产生于比较之中。“现代化”从词义角度分析,一方面是指成为具有现代特点并适合现代需要的过程,更加强调过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是指已经具有现代特点,且适应现代需要的状态,更加强调结果。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指始于西方工业革命的现代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对现代化的概念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他们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详细阐述了现代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他指出,现代生产方式的起点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而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在中世纪已经孕育。马克思特别强调了现代大工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工业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书中,恩格斯描述了英国工业、英国经济对德国的影响,提出了“现代化”一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现代化进步性质的同时,也深刻批判了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现象。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充满了掠夺、奴役和血腥,工人的悲惨境遇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化的理解是多维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化进行了科学预言和总结反思,他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他们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动力和根源的,而现代化的过程却充满了掠夺、奴役和血腥,人对自然的改变得到了自然更加猛烈的报复。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人类自身在现代化过程中思维方式、价值观、活动形式等變化发展的过程构成了社会现代化运行的主体。他们的这些观点对于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形态: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它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原则和价值旨归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永恒主题,推动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关系的现代化,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锻造现代文明人格,回应人民诉求,增进人类福祉,作为现代化的真正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的讲话中再次明确:“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的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新的价值形态,社会物质富足、人民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民的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居于主体地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主动精神,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人民群众创新和实践。只有通过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时代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同时适应客观发展需求及自身发展趋势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伟大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时代化、现代化。自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系统化、科学化发展的阶段,并陆续建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专业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育人”,对受教育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肇始

在党创建初期,便在青年群体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反帝反封建革命教育。1899年2月,《万国公报》第121期刊载了英国社会学家颉德所著的《社会的进化》。1903年3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近世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学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率先于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最先接触和传播先进思想的前沿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党的创建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920年,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依托研究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习和翻译工作,研究与探讨中国实际问题,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李大钊还先后在北京大学开展各类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换,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我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上的基础。“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同时也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新征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步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为满足培养能够适应革命战争及根据地建设的人才需求,中国共产党将高等学校建在革命根据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必修课程,并且成立“学生公社”来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批评。在学习新思想的同时开展生产劳动,培养革命信念坚定、体魄健壮的人才。抗日战争时期,面临多条战线均亟需人才的局面,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多所高等学校,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首要任务、坚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模式的举措,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并积极开展各类生产劳动。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了革命理想,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干部,“在党的革命事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步入独立自主、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便是接收并改造国民党统治区高等学校、教会学校等的遗留问题,通过废除国民党的反动教育及制度,结合社会运动强化政治与思想教育,以及完善党团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调整育人目标、强化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三方面,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且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出了有益探索。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完善

改革开放时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整顿中逐步转入正常化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并开展相关学科建设”[3],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学科化。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移,进一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四化”培养人才,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从而促进社会风气的革命化。

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等方面重大调整与改革阶段,党中央和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重强调了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各类高校的必修课,是区别于资本主义高等学校的标志,依据指示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规范化、科学化。进入加快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也迈向新的发展步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了理论创新,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教兴国”,坚持教育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四有”青年。同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强调坚持以培养人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001年,江泽民同志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分析了党的队伍、地位、所处环境以及历史任务的变化,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之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成为21世纪初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纲领性文件。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全面创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先后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在新的背景和历史方位下,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意义、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被提升到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高度,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深刻变化[4]。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不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力量来源于社会主义的制度力量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要求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和未来走向中,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世界眼光。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育人,更应该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类的发展。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路

(一)价值理性:理念和内容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直观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不仅是现实的人,更是具体的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围绕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把其价值导向聚焦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来。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南,遵循以人為本,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将人的个性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推动人的社会化,进而使人最终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制定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社会热点,并借助网络及融媒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有效的思想武器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要注重将实践同工作经验总结凝练为理论认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推动理念创新,强化文明自觉。

(二)工具理性:制度和体系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体现在其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遵循工作规律、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应注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提供了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时刻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创新是使其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根本对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断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与调整,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有“法”可依。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系统的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特别是要随着理论创新而不断完善。

随着治理现代化标准的发展和演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相应地不断迭代完善,其评价体系和内容的现代化,能够充分呈现、反馈和监督教育对象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合理、科学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既能完整展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过程,更能直观、全面地考察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有效性、执行的得当性等方面。然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及其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这一被教育主体既往教育背景的多层次性等特点,针对思政教育实效性及其目标科学性的评价体系迄今仍未完全建构成熟。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政教育评价的突破和创新,继而真正推动其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就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及科学设备,在多个层面上真正结合其他社会科学中更为先进成熟的情绪、理念、心态等精神因素的研究方法,在延用当下已经臻于成熟的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一套更加契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操作性与可通用性兼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目标评价体系[5]。

(三)技术理性: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想要适应并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方法、载体必须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转变,不管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还是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发展到当前的技术信息社会,也可以说是知识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到来,都是技术创新推动的结果。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更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次生产力的变革发展都是对教育领域变革的新要求。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动态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要路径,必须深刻把握数智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理性的基本逻辑和应有遵循。当前,人工智能、自媒体、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技术迭代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数智化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相比,教育技术的更新暴露出一定的制约性落后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教育所培养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迅速应用与发展,也能够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通过利用新颖的信息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利用融媒体和线上教学平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定向、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和精神源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新时代背景为依据,遵循规律、注重实践,基于新的发展理念寻求新方法新途径,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改革实践和人的思想变化特点,充分反映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与期待,把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内化到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之中,把外部支持和中央文件精神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内在动力,在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国際坐标、依托中国现实的基础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和理论滋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4]。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57.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7.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4]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  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

[责任编辑  包玉红]

收稿日期:2024-01-08

作者简介:寇玉达,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2年度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青年舆论阵地建设对策研究”(22TZTSKZC03);黑龙江大学202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调查研究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XGW202301)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