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十年,繁星漫天

2024-05-12 17:08勒川
中关村 2024年4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孵化器中关村

勒川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新”出发,向“新”而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连接中国与世界,引领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十年来,北京在建设科创中心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积微成著,成绩斐然: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显示,北京8年蝉联全球榜首;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11人次,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位居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达6.8%,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全球第三;万人发明专利218件,全国第一;独角兽企业114家,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一;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超8.7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的六分之一……

积跬步以至千里,回眸十年征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新”出发,向“新”而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连接中国与世界,引领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中关村高品质园区探新路

围绕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目标,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加快建设高品质特色产业园,打造以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功能的标杆型高品质科技园区。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市区共同谋划和布局支持23家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建设,园区入驻企业5000余家,其中独角兽企业40家、上市企业160家。

在推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中,园区落地院士工作站、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40个,建设或引入孵化器34家。园区自建或引入了算力平台、药物研发平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81个,年度为园区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性的研发、设计、概念验证、中试等技术服务7500家次……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主导产业定位,加强园区产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园区智慧化服务管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产业承载空间,促进园区高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是高品质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方向。”

未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支持高品质科技园区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产业促进服务能力、增强园区整体创新实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集聚一流创新资源要素、培育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提高节约集约发展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人们欣喜地看到,每一天,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都在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每一天,都在书写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标杆孵化器开启创业春天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早在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抢抓孵化范式变革新机遇,在全国率先出台《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并已探索布局建设23家标杆孵化器,示范带动孵化行业升级发展。2023年1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形成与北京原始创新能力相匹配的、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创业孵化体系。

自1989年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成立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共有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00余家,其中,市级孵化器106家,国家级孵化器71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孵化器参与的投资基金超过300亿元,规模在全国最高;近10年,孵化上市企业200余家、独角兽企业30余家。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探索新时期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新范式,2022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10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和13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在创业孵化4.0时代,掀起硬科技创新创业新热潮。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是北京培育标杆孵化器的重要原则之一。北京支持孵化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范式,支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孵化,加速带动创新创业能级跃升。

耐心资本浇灌创新雨林

十年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资本以中关村为起点,掀起了涌动全国的创新创业热潮。十年后,北京已初步形成了耐心资本供给网络,一批有耐心、重创新的资本沉下心来,做硬科技和科学家的“长跑”伙伴。不挣“热钱”“快钱”,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孵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及创新载体建设等方向重点投资布局,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供给。

经过多年来的引导与培育,北京已经形成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轮次资本供给的“耐心资本”网络,为国际科技创新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2023年12月,像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和中科创星这样的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已经累计投资决策了73支,子基金总规模934.28亿元,穿透投资硬科技企业1251家。

在陪伴科学家、硬科技创业者的耐心资本“陪跑人”背后,是“政府之手”牵引“市场之手”,共同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的努力。

2018年,北京市政府主导设立聚焦投资硬科技的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围绕“投早、投硬、投小”,秉持“三个引导”: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引导投向前端原始创新、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并培育“高精尖”产业。“北京科技创新基金50%投资在原始创新阶段、30%投资在成果转化阶段、20%投资在高精尖产业阶段”。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耐心资本都是科创长跑中极为重要的稳定支撑,更大的改革动力仍在路上。

“先行先试”足音铿锵

十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研”值飙升,“质”地有声。在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77家,占全国总量的28.1%。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技部发布的2012—202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有56项是由北京地区单位牵头的项目入选,占全部获奖项目总数的51%。

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新材料8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大模型创新主体数量居全国首位,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设计营业收入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持续领跑全国,进入创新通道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三类器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支持中关村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24条政策,国家和北京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基础研究税收试点、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一批重大政策落地。

回眸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这风雨无阻的非凡十年,更是繁星满天的十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出“科创十年·出彩北京”专栏,集中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以及向更高水平迈进,早日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信心和决心。本刊遴选其中几位代表人物,讲述他们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砥砺奋进,交出满载硕果创新答卷的故事。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波澜壮阔。面向未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攀高逐新的步伐愈发铿锵,引领新时代浪潮,积蓄磅礴新动能,昂首奔赴下一场山海!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孵化器中关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