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玖
在目前中国的美术研究生教育中,有一件不可否认的事情,是自2022年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学科目录”)后,作为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中的美术研究生教育,迎來了要何去何从的巨大变革性激荡阶段。在经过长达一年多不知如何是好的变革性思考中,当下面对既要贯彻落实政策,又要遵循美术研究生教育本质与规律,还要形成办学主体特色个性等多重叠加性任务之时,应当着力提升对以下三个主题的认知和探索实践。
务必清楚教育的前提
众所周知,在2022年的“新版学科目录”中,将作为“学科”的“1301艺术学”与所谓“专业”的“1356美术与书法”做了泾渭分明的区分。一方面,这并不等于美术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路线就尘埃落定了。要想建构起名实相符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模式,还有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在探索、建构、实施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失“学科”观念,否则,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既与新时代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相违背,远离了诉求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想,也违背了美术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规律和基本规格。试问在高校美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怎么能缺失“学科”这个根本与规格?如缺失了,加强高等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导向不就成空话了吗?所以,在落实“新版学科目录”实施美术实践型博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务必清楚三个基本前提。
首先,要在明确认识和守候“美术学”学科观念中实施。实施的第一个前提是需要认识到学科归属何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是归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美术学”这个“学科体系”,是美术学学科专门教育的一个类别。如心中没有“美术学”学科属地思想,则易忽视对“知识”分类的导引认识论。如果美术学科培养出的博士都不能专注和生产出新的“美术文化知识”,不能持续丰富中国美术学科的三大体系,那么,这样的美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义、目的与价值又何在呢?
其次,明确认识美术的“实践型”博士培养是一个“相对”教育概念。“美术实践型”博士,也称“美术专业型”博士,其称谓是相对于“美术学术型”博士而言的,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研究美术的侧重点不同,在学术质量规格上是相同的。因此,在创设和实施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全过程,如果对中国当下的学科制度,对关于什么是艺术学、美术学、美术研究生教育学的这些政策、上位概念,没有明确、系统的认知,要创办高质量“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也仅是主观性模式化想象了。专业,是学科中的专业。美术学学科立场,永远是“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这个“专业货船”需要的“学科码头”。没有“学科码头”停靠的“专业之船”,就会出现盲流之态,这从实施了多年的“美术专硕教育”实况中,可以获得实在的证明材料。
最后,明确“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不是专门“唯术”训练。没有哪一个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高等教育是单一化行为状态,要想开创卓尔不群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既不能有独立王国思想,又不可能是舍弃了“美术之道”的仅仅是“美术之术”的教育。只求“美术之术”与“美术博士教育之术”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在学理逻辑上是否站得住脚?在实践上是否行得通?讲到人的“手”这个对象时,哪有单指“手心”或只在乎“手背”的道理?常识告诉我们,只要伸出了自己的一只手,它就是“整只手”出场,所以,不讲美术之道与美术博士教育之道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将处于“跛者不勇”的状态。在美术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千人一面教学状态的原因就在于此。
总之,务必防止出现培养美术之道术分裂的“一曲之士”(语出《庄子·天下》)的“美术实践型”博士的教育行为。
务必理解教育的目的
在当前,为何有的美术创作者做出来的作品被称为“没有文化”呢?为何在“新版学科目录”颁布后,对实施“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会出现迷茫?为何不主张截然分离式实施“学术型”与“实践型”博士教育的不是少数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认知差异上。
从总体上看,凡中国的美术博士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美术学科专门人才。从具体操作上看,“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目的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力求帮助开发“美术实践型”博士的美术天性。忽视对“实践型”博士美术天性开发的专门教育,就失去了其教育存在的正当性理由,要达到开发其美术天性的教育目的,表明一切不利于实现此目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都要改变。其次,是美术实践型博士形成个人发明美术新表达体系。个人发明美术新表达体系,包括具有中国美术古典学思想与美术新表达立场、美术新表达观念系统与语言系统、技术系统、材料系统和工艺系统等内涵。如果不能独立形成个人发明美术新表达体系,就失去了设置“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制度的必要性。再次,是“美术实践型”博士具有独立原创美术作品的才能与贡献。培养能够持续独立开拓性创作美术作品,出手就能去除表现概念化、图式模式化、内容同质化、语言陈旧化、形式挪用化、意图媚俗化,能够标识当代中国美术文化的专业人才,才符合设置“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初衷。最后,是要能够铸就当代中国的专业学派。铸就当代中国的美术学博士教育学派,是“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恒定使命与任务目标。而某种名为“美术实践型”博士却难以成才、那种所谓“博导”也授之乏术者,均是阻碍达到“美术实践型”博士高质量教育目的的“敌人”。
总之,“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出仅掌握美术惯例性技术和能熟练复制性运用的匠人,而是要诉求培养有专业教养的杰出的当代美术家。
务必厘清教育的内涵
虽说“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目前处于探索、尝试的起步阶段,但其实施也有自己内在的空间、边界和方法。
首先,是要确立“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规格意识。“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在本质上是研究生教育,而不是纯粹教习手艺的传统师徒式教育,即便是有手艺人培养观念,也必是培养当代美术的学术手艺人。规格意识,是确保“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有明确的探索导向依循和实践抓手。导向培养博士生具有出色的美术原创才能、具有成型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特色模式,是“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规格意识的基本内涵。
其次,是要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观念。缺乏独立的美术博士研究生教育思想的任何行为,大多为浅层的经验式行为,尤其在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之初,必须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这艘船行稳致远。
最后,是要着力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三大系统和实施。一方面,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的重要内涵,其中,要依循怎样的课程生态论,才能创设表明学生经由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程、培养环节的修业后,就能逐渐获得开发学生的美术天性、形成美术原创才能和能够发明性创作出杰作,是“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核心的、具体的任务指标。比如,“美术实践型”博士要不要做博士学位论文?要做,其学术规格是什么?又与“美术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区分度在哪里?博士学位论文与博士美术作品创作的比值是什么?或干脆不要求写学位论文?因此,专注和大力開发建构课程体系,是确保高质量实施“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基本条件。二方面,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教学体系是决定培养成败的关键内涵。其核心是要基于美术教学技术学,建构一套具有自己教学理念和技术路线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三方面,建构“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评价体系是重要的调控内涵。从“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的目的看,一是确立“五一流”(人生品位一流、专业教养一流、作品水平一流、生活情趣一流、人生意义一流)“美术实践型”博士教育评价体系的理念,并依此建构立体性、系统性、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二是确立基于并重美术创作的学理与技术表现的评价规格标准。其中,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主题、观点、知识生产、贡献等学术内容,是紧扣“美术实践型”博士的创作发明与作品表现这个“事实”基础来系统研究的理性成果,这与理工科博士是在做专业实验成功后撰写学位论文相类似;同时,其学位论文的技术规范、学术规范均是严格的、严谨的、原创的,具有情智发明力。三是确立修业与能力形成的过程性评价与贡献性评价方法。
总之,无论是美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博士教育,都是诉求培养美术高质量专门人才的教育,都是积极建构美术研究生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探索实践行为。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和专深研究,让实践证明这一轮的艺术研究生学科目录调整所建构的学科教育制度,是有历史性变革价值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