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指出,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不有效等问题;建议,中小企业应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275-02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新技术、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防范和减少各种风险,建立和完善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发展前景。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增强企业本身的基础管控水平以及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部署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防范和减少各种风险,建立和完善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一)规范经营行为
通过部署有效的内控体系,促使企业能够在经营流程中始终维持遵纪守法,避免违法违规和不合理的经营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1]。
(二)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管理层次的合理分工和协调,促进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保障资产安全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审计监督、资产保管等方面的制度和程序,防止资产的损失、浪费和滥用,保证资产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四)防范和减少风险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
1.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也没有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2]。
2.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目的和作用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的习惯,也没有树立相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3.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和环境不良,存在着利益冲突、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4.企业内部控制的教育和培训不足,没有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和失效,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某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老板李先生,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太重视,认为内部控制是大企业才需要的东西,中小企业只要抓住市场就行了。他沒有制定任何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他的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目的和作用也不清楚,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的习惯。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和环境也不良,存在着利益冲突、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等问题。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这家企业经常发生:财务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导致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可靠,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和信用风险;采购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采购管理,导致采购成本过高、采购质量不高、采购数量不合理,给企业带来了库存风险和资金风险;销售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销售管理,导致销售价格不统一、销售合同不规范、销售回款不及时,给企业带来了市场风险和收入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这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健全。
1.企业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职责和权限,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或人员,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2.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3.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也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4.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数量不足,不能覆盖所有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点,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不合理和低效,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力度和效果,降低了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
(三)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内部控制不规范和程序不完善等问题。
1.企业没有制定或更新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规章,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也没有考虑企业的特点和风险。
2.企业没有建立或执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和步骤,没有确保内部控制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也没有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式[3]。
3.企业没有记录或保存内部控制的相关数据和文件,没有提供内部控制的有效证据和依据,也没有保护内部控制的信息安全和保密。
4.企业没有评估或改进内控体系的落实效果,同时也没有检查其基础质量,导致潜在的问题与缺陷未得到有效处置。
这些问题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导致内控规范性大幅下降,同时程序科学性不足,严重削弱了制度体系的操作性,同时也不利于内控成本的管理。
例如,某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导致了以下问题:一是企业没有制定生产计划和成本预算,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原材料的短缺、库存的积压、成本的超支等情况,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利润。二是企业没有建立生产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步骤,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产品质量不合格、客户投诉、退货换货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份额。三是企业没有记录或保存生产相关的数据和文件,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数据的丢失、错误、篡改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四是企业没有评估或改进生产相关的效果和质量,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产品设计的落后、技术的滞后、竞争力的下降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四)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不有效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失效。
1.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控监督或评价机制,同时也没有检查实际结果,不利于体系生效。
2.企业没有采用或应用科学的标准,同时未对内控效果进行合理量化,也没有针对结果进行衡量和比较[4]。
3.企业未形成稳定的监督评价方案,同时也没有针对内控问题改进策略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和传递。
4.企业没有跟踪或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议,没有对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进行执行和验证。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持续性和改进性,限制了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提升。
四、当前构建有效且稳定的内控制度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
1.培养企业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战略、保障企业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内部控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2.培训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和作用,树立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的习惯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3.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消除利益冲突、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等不利因素,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监督力。
(二)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1.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或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的规划、执行、监督和评价,同时与其他部门和层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5]。
2.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职责和权限,使其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负责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改进,同时受到上级的指导和监督。
3.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和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其独立性和公正性,给予适当的激励和保护。
这样做可以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更加健全和高效,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施力度和效果,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
为了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制定或更新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规章,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考虑企业的特点和风险,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建立或执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和步骤,确保内部控制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变化,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3.記录或保存内部控制的相关数据和文件,提供内部控制的有效证据和依据,保护内部控制的信息安全和保密,防止信息的泄露、篡改和丢失。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地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明确监督和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标准、指标、频率、责任和流程,形成内部控制的闭环管理。
2.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效率和质量,实现内部控制的动态监测和实时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和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咨询公司等,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和客观的审查和评估。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全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文化、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和程序、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本文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帮助其改进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基础经营质量与经济效益,从根源层面削减风险、成本,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能力的提升打下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红.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中国集体经济,2022(34):48-50.
[2] 李文昱.论中小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22(22):65-67.
[3] 陈小辉,张红伟,吴永超.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J].财经论丛,2022(11):71-80.
[4] 杨卫卫.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商场现代化,2022(21):81-83.
[5] 邱瑛.刍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讯,2022(24):108-111.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财务处 山东济南 250014)
[作者简介:同玉洁(198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