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素有稻田养殖的传统。该县长期致力发展“稻鱼”“稻鳖”等生态种养产业,实现了“一田两用、鱼粮双收”,促进了农田增产增值、村民增收致富。
一、种养方法
(一)稻田条件
1.水源水质
实行稻田鱼鳖混养的稻田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
2.稻田选择
选择土质有黏性、保水力强、排灌方便、耕作层深的壤土或沙土田块,耕作层浅的沙土田和漏水田不宜选用。稻田面积0.6~10.0亩,以2~5亩为佳。
3.田埂
要求坚实不漏水。在春耕前利用开挖鱼池、鱼沟的泥土对田埂加高加宽至30~40厘米,夯实田埂,堵塞漏洞,防止漏水和跑鱼。
(二)稻田工程
1.鱼池
一般每块田建1个鱼池,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左右。建池时间在晚稻收割后春耕前,位置因田而异,只要便于生产管理、可减少稻鱼矛盾即可。鱼池深80~100厘米,形状根据田块而定,可选择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鱼池四周用红砖或水泥砖砌墙,以水泥浆或三合泥浆光面,池壁要坚固;靠稻田的池埂要与田块直平相通,以作为鱼、鳖进入稻田采食等活动的通道。
2.鱼沟(鳖沟)
在田间开挖宽40厘米、深40厘米左右的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3%~5%,其形状因田而定,可采用“十”字形、“一”字形、“井”字形、“田”字形等,鱼沟与鱼池相通,并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水捕鱼。开沟宜在早稻插秧后7天完成。早稻收割后、晚稻插秧前应对鱼沟进行清整。
3.拦鱼栅
每个进、排水口均应设双层拦鱼栅,以防止鱼逃逸。拦鱼栅宽度比进、排水口宽20厘米,比田埂高出约10厘米,迎水流方向以拱面安插,并在放鱼之前装好。
4.防逃设施
由于鳖类会攀爬逃跑,因此稻田四周要用高出地面30~50厘米的光滑铁皮或瓷砖做成围墙阻挡,以防止鳖逃逸。
(三)水稻栽培管理
1.品种选择和插秧
水稻品种宜选择耐湿、耐肥、抗倒伏、高产的优质杂交水稻,如深两优9353、野生优703等。采取浅水插秧、适当密植的种植方式,每亩插秧2万蔸左右。
2.施肥
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方式施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5%左右。有机肥、磷肥、钾肥用作基肥时要一次施足,按常规用量施肥。施基肥时,先将鱼鳖驱集于鱼池内进行隔离,再施;施追肥时只要把鱼鳖赶到鱼沟即可。施农家肥基肥时,一般在春耕前稻田未进水时干田施,而鱼苗、鳖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春插禾苗返青后,因此不存在施肥与保护鱼的矛盾。
3.水稻病虫害防治
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采取深灌喷药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喷药时喷嘴朝上呈45?角“飘喷”,使药液尽量喷洒在禾叶上,尽量避免农药洒落水中;用药时把鱼赶入鱼池内或划片隔日喷药。喷水剂农药宜在下午6点左右进行,粉剂农药则宜在上午露水未干时施用。
4.水稻管理
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均要求保持鱼池、鱼沟中有一定的水位。水稻幼穗分化后灌水淹没田面5~10厘米,收割前10天排干田水,露出田面使其干化,以便于收割。对排水不良的稻田平时要注意更换新水,以防烂根。在晚稻秧苗返青期,应经常灌注新水,防止因田水浅而导致水温过高,影响鱼类的摄食与生长。
(四)清池消毒
鱼苗、鳖种放养前7~10天必须对稻田、鱼池和鱼沟进行严格的消毒除野。排干稻田水,用187~225克/米3的生石灰化水后对鱼池及鱼沟进行泼洒消毒。施入消毒剂4~6小时以后即可注入新鲜水,注水时用密网布过滤。
(五)水质培育
鱼池、鱼沟清池除野后两天,每平方米用75克花生饼粕或菜籽饼粕或豆饼粕或麸类和150克绿肥或高科技生物肥(用量按池塘养鱼技术或参照说明书)培育水质。
(六)鱼苗、鱉种放养
鱼苗、鳖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春插禾苗返青后,确认清池药物的毒性已完全消失即可放养。以全州县为例,鱼苗选择当地主打品种全州禾花鱼,放养的鱼苗应规格整齐、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质健壮、无伤病、活力强,一次性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鱼苗500~1000尾/亩或规格为3.3~6.6厘米的鱼苗1000~2000尾/亩。鳖类投放品种为全州县当地主要养殖品种中华鳖,平均每亩投放规格为250克的中华鳖种240只。鱼苗和鳖种放养前均需用30克/升的盐水浸浴5~10分钟。
(七)日常管理
1.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投放红萍、青萍等浮水植物,让其在稻田里自然繁殖,作为鱼、鳖的饲料。鱼类日常投喂青菜,豆渣,谷物副产品如饼粕类、麸类、米糠,以及搭配部分配合饲料等。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1次,于鱼池、鱼沟中定点投喂。每天投喂量视水温、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以投喂后1小时左右鱼吃完为宜。鳖类主要以螺、小鱼、水生昆虫等为饵料。鳖种入田后,视情况可采集稻田周边的福寿螺、小鱼、小虾、南瓜、青菜等动物、植物性饲料混合配制成团絮状物,在固定食台投喂。投喂量为鳖体重的2%~4%,6—9月投喂量适当增加,10月以后适当减少。每天做好养殖记录,定期抽样测定田里鱼、鳖体重,作为调整投喂量及捕捞的依据。
2.遮阴避寒
在鱼池处用竹木搭遮阳棚。棚高1.5~2.0米,宽至可覆盖鱼池的1/2或全部。夏天可为鱼池遮阴,避免鱼、鳖类因高温导致生理应激,影响其生长发育或导致发病,甚至出现死亡。早稻收割期天气炎热,也应在收割前做好遮阴工作,早稻收割时把鱼赶回鱼池内,收割后重新注水入田,以助鱼类采食等活动,避免引起“泛池”等不良结果。冬天,在鱼池棚四周覆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以起到挡风保温的作用。
3.巡田
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检查、维修拦鱼设备,疏通鱼池、鱼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雨季注意防洪防逃,夏天水温较高,应防止鱼池、鱼沟的水位过浅,注意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八)鱼病防治
鱼苗放养后,每隔15~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15~30克生石灰化水后泼洒鱼池及鱼沟。常见病的治疗药物和使用方法按照《渔药使用规范》(SC/T 1132—2016)的要求进行。
(九)捕捞
1.禾花鱼捕捞
经过3~4个月的养殖,在早稻收割时将尾重50克以上的禾花鱼起捕上市。未达到规格的,先集中于鱼池、鱼沟中暂养,待晚稻苗返青后,再将鱼放入大田养到晚稻收割前后起捕,仍达不到规格的,在晚稻收割后继续灌深水实施冬闲田精养,待冬末春初捕捞,也可转到次年的早稻中继续饲养。无条件进行冬季养殖的,可转入其他水域饲养或销售。
捕鱼时,先将鱼沟疏通,打开排水口,缓慢排水,使鱼自然集中于鱼池或鱼沟中。
2.鳖类捕捞
中华鳖的养殖周期一般需2~3年。由于鳖类喜欢潜伏泥中,因此要排干田水用手捕捉。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稻田鱼鳖混养模式一季稻亩产干谷350公斤,在不影响稻谷正常产量的前提下,每亩收获了优质中华鳖148公斤、全州禾花鱼55公斤。稻田生态鳖价格按100元/公斤计,禾花鱼价格按50元/公斤计。“稻+鱼+鳖”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中鱼和鳖平均年产值17550元/亩,较传统稻田养鱼年产值增加10050元/亩。
2.生態效益
“稻—鱼—鳖”综合种养生产模式,鱼和鳖在稻田里捕食害虫,它们的活动可给稻田松土,它们的排泄物还可肥田,自然淘汰的鱼类可作为鳖类的饵料来源,稻田中形成新的生态循环链,降低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整体提升了稻谷品质,农田也得到了保护。
3.社会效益
“稻—鱼—鳖”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劳动强度不高,老人、妇女均可以参加,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可以在更多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摘编自《中国水产》 作者:荣仕屿 何金钊 李文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