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5-10 09:02宁培淋佛朝晖
决策 2024年4期
关键词:融汇科教安徽

文/ 宁培淋 佛朝晖

图/李鑫/IC photo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才的支撑与保障,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更是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

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6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徽调研团,通过对安徽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密钥。

融汇什么

中试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败的关键,是指对科技成果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和产品量产前所开展的中间性技术运用和样品生产等小规模试验,经过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大量“中间性试验车间”来打通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肠梗塞”,以支撑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而职业教育,在“0-1”的原始创新、“1-100”的技术转化创新和“100-100万”的应用创新的科技创新链条中,承担着规模最大、实体经济需求最旺盛的应用创新即“中试车间”任务。

职业院校科教融汇就是开展需求对接当地、研发要适应实际生产基地、成果要落地的立地式研究,要通过高技能人才、应用技术、实践中心等教育资源整合,释放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生产价值,实现技术成果向具体产品转化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做好“中间性试验车间”。

图/徐培钦/IC photo

例如,安徽省定期制定“工业强基任务表”,发布“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指导目录”。2022年,99家企业院校揭榜攻关76项“卡脖子”难题,不断筑牢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性。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鲍俊瑶教授积极对接高端橡胶产品对低噪音市场需求,依托专业不断试验逐一解决了“高阻尼复合隔声板”的产品结构设计、性能参数设计、高阻尼橡胶配方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难题,开发出一批“高阻尼复合隔声板”产品,成为国家生态环保部的推荐产品,并广泛用于民品和军工的噪声控制技术中。

在哪里融汇

专业是连接社会与学校的纽带。职业教育专业来源于产业,产业是科研服务对象的主要来源,同时专业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科研反哺教学的主要阵地。

所以,专业是科技与教育融汇的主要枢纽,职业院校应变革传统科研组织模式进而构建顺应发展的科研平台组织已是一种必然。应以专业(群)作为据点,构建政行校企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产学研平台,以适应科技成果转化为大规模产品的综合性、复杂性变化,打造科产教融汇共同体,一体化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安徽高职院校基于“企业出题、学校答题”思路,灵活搭建科研平台。其中,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科研+产业模式”,与中电科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安徽省通用航空产业创新中心;构建“设备+场地模式”,引入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等机构校内共建科研监测中心;通过“基地+研究所模式”,与非遗传承人共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安徽省非遗传承基地等。

在成果转化平台方面,芜湖定期举办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大赛1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额度达到2815万元,单项最高签约额达1520万元,有效确保了各类型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谁来融汇

在谁来融汇方面,应构建多元化科研服务团队。精准对接区域科研产业需求,聚焦技术应用主要方向,优化科研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技术人员、优秀学生的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协同创新、集体攻关、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形成目标同向、精诚合作、团结拼博、共同进步的团队文化,形成高水平、创新型的科创团队。

安徽省针对职业院校科教融汇中普遍存在的科研方向不清、生产前沿技术不明、成果应用不实等问题,以产业教授为突破口,出台了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选聘办法,拓展科研机构科研精英和行业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劳模工匠等聘任渠道,畅通产业、高校、科研机构共研共育的通道,规范聘用、人才补贴等政策,确保研校企三方人员互聘互认渠道和利益共享机制。

芜湖市2022年聘用了254名产业教授进入本科、高职和中职开展产学研,包含芜湖“首届工匠年度人物”高级美发师管金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东昌等。

在职校学生参加科创难问题上,安徽机电职院设立雨耕学院,将教师科研项目通过遴选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学生进入科创团队,有力推进科学精神培养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育。

如何融汇

在如何融汇方面,应打破职教界与科技界的壁垒,政校企共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教融汇共同体、科创联盟、技术转化及孵化平台。

例如在区域层面,合肥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2022年全球科研城市合肥排名第16位,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

在院校层面,合肥大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众汽车(中国)、大众汽车(安徽)联合成立大众学院,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深入开展国际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工程能力培训、中外合作办学、资质评估和认证中心、政产学研用等合作,实现专业、产业和就业“三业一体”。

芜湖职院等高职院校联合新站高新等开发区成立安徽首批12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了实体化运作的区域性产教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安徽商贸职院与安徽迪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学院“迪科金服学院”,采取校企资本互融、办学产权结构多元、校企共建共管委员会形式,实现专业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发展共赢。通过合作,迪科员工数量是五年前的7倍,年营业额是五年前的8倍,形成“产业—教育—科研”共生共长共同体。

猜你喜欢
融汇科教安徽
《科教导刊》征稿函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融汇运用研究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传统孝道与现代社会的融汇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