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柳士双
图/李国强/视觉中国
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2023年,广州新增22家独角兽企业,是全国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总数达33家,居全国第4。
此外,广州还有105家企业作为后备军入选“未来独角兽”,发展后劲十足,或将迎来独角兽企业的爆发期。广州独角兽企业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广州做对了什么?
独角兽,一般指创立10年内、掌握核心技术、连续高增长,商业估值超10亿美元的企业。其数量多少,常常代表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力。
新兴产业是独角兽企业萌发的重要土壤。2017年,广州提出“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又提出重点发展“NEM”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五年后,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跑出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广州独角兽企业爆发,是其战新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广州战新产业谋划布局早、厚积薄发,增长速度与规模都提升很快。
从行业分布看,广州独角兽主要聚焦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比37%。另外,电子商务占比18%,人工智能占12%,先进制造12%,生物医药占9%。由此可见,广州独角兽企业都属于战略性新兴行业,是依靠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广州“两条腿走路”的风投模式,是独角兽爆发的重要原因。
在广州独角兽企业中,希音国际最为耀眼。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上,希音国际排名上升12位,晋级为全球第四大独角兽企业,价值达到4500亿元。总部位于广州的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是依靠极致的“小单快反”和强大的供应链新模式而高速成长的电子商务企业。
另外,致景科技、趣丸科技、库洛科技等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典型代表;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小鹏汇天等是自动驾驶未来产业的开拓者,广汽埃安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后起之秀。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优先的国家政策、先进的科技研发和雄厚的产业资金支撑。广州独角兽的爆发,正是其前瞻性布局,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结果。
独角兽诞生所依赖的两大要素,科技创新和风投资本,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是独角兽快速成长的重要动力,广州在科技创新投入上毫不吝啬。
数据显示,广州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达988.36亿元,较2023年增长12.1%,总量居全国第四;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为3.43%,创近十年来最大增幅,是全国唯一实现连续9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
广州不计成本的创新投入已经开花结果,这在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实力上得到充分体现。
33家“独角兽”创新企业中2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超过307件,发明专利70.71件;105家“未来独角兽”企业中8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超过128件;6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有5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约30件。发明专利超过百件的有9家企业,文远知行凭借超过500多件的发明专利数,成为上榜企业中的发明专利冠军。
近年来,广州坚持创新导向,着力构建“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发展路径,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2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02.76亿元,4年翻了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19.5%。同时,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获取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广州专利授权量为14.68万件,位居全国第4位;企业对研发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比重超过50%;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2645.54亿元,连续5年稳居广东省第一。
广州独角兽企业的创业团队由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的科学家、企业家组成,创新力强劲,行业领先地位凸显,为广州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是广州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厚积薄发,才有了今天独角兽的大爆发。
风险投资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上的作用无可替代。国内风险投资市场有两种类型:一是北上深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市场化样本,利用资本市场,借鉴欧美风投行业行事;另一个是资本市场缺乏的政府样本,以合肥、武汉、长沙等为代表,以政府推动风投基金运作。
从目前来看,北上深的市场化风投更胜一筹,这几个城市的独角兽数量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北京79家、上海66家、深圳33家,分别居全球第3、第4和第6位。但需要指出,北上深是有北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这样的国家资本市场为依托的。另外,北上深也不缺乏政府主导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
作为一线城市,虽有期货交易所,但广州缺乏上市融资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于是选择了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一方面,广州利用实力雄厚的国资,推动主题风投基金做大做强。截至2022年底,广州地方国企资产总额6.7万亿元,超越深圳等地,稳坐地方国企实力第一。广州借助政府国企出资,带动大量新兴企业创新。在广州独角兽企业中,广钢气体、技象科技、中科云图、广电运通智能等均由国企内部孵化培育而来。
由广州国资设立、管理及参股各类产业特色基金321只,滚动投资累计超2300亿元。广州国资强化创新驱动,首创“政策+联盟+基金”模式,从制度、组织、资本三个层面全方位鼓励和支持市属国企创新发展。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属国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3家,多家市属国企成为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国有资本加快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集聚。
2023年,广州设立20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和创投母基金,专注投资成长性好、未来型龙头骨干项目,已达成协议超600亿元,在谈机构和项目超200个,拟投资额超1300亿元,吸引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广州国资在推动高科技风投项目上战果累累:国企孵化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20%,月销量突破5万辆,稳居新能源汽车第一方阵;广汽联合广州金控、广州国发出资8亿元,推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落户广州,破解“卡脖子”难题;广州无线电集团联合华为打造“鲲鹏+昇腾”计算产业生态,填补广州空白……凭借国资雄厚实力,广州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逐渐开始后发制人。
另一方面,广州也大力发展风投资本市场。广州以国资引导基金开展产业项目风投招商,吸引国内外风投机构,为科技与产业发展共同出力。如,广州金控基金受托管理的科创母基金已完成6批次子基金的遴选工作,吸引了IDG、深创投、中金资本、软银中国等优秀创投机构参与。
广州设立的半导体母基金、前沿科技产业母基金、广州产投集团的产业母基金(1500亿元)和创投母基金(500亿元)、科技创新母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吸引了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招商局资本等数十家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而这样的风投基金都完全是市场化运作。
对一些草根创业的独角兽而言,风投资本是最好的融资途径。以广州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希音国际为例,2014年创立以来不断通过风投资本市场获得多轮融资,投资人包括IDG资本、GGV、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和泛太平洋资本等行业顶尖风投机构。这些机构拥有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以及优质的增值服务,堪称独角兽的“培育师”。
发达的风投资本市场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广州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的“小资本”来撬动社会“大资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广州“两条腿走路”的风投模式,是独角兽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对中国特色风投市场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