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 彤 张 萃
5年前,特斯拉落户上海时曾创下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上市的“特斯拉速度”。如今,上海又有了“莫德纳速度”:全球制药巨头莫德纳落户上海闵行区,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3个多月,再次刷新了重点项目落地的速度,甚至比特斯拉用时还少1个多月。
全名为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额最大的标杆性外资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七批重大外资项目。莫德纳被誉为“生物医药界的特斯拉”,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迭代升级效应,可能不亚于特斯拉的“鲶鱼效应”。
从目前已披露的细节来看,此次招商落户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细节决定成败。上海闵行区在招商过程中把细节做到极致,尤其是抓住莫德纳集团首席执行官斯特凡·班塞尔到上海考察的4天,一锤定音。
2023年4月1日,班塞尔一行首次来沪投资考察。在此之前,他们甚至还没确定是否在上海投资。因此,第一印象对招商成功来说极为重要。
班塞尔本人十分朴素,出行未带随行人员,自己拉着行李箱就走了出来,但他的朴素并不影响闵行区热情周到的服务。接送机时,闵行区通过各方渠道,成功协调浦东机场的VIP贵宾室,给予班塞尔访沪的贵宾礼遇。
衣食住行是细节,也是决定招商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制定考察方案时,闵行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每天行程,细化到每个时间段、每条线路的安排。甚至考虑到,每餐吃什么能让班塞尔感到宾至如归。
考察前,闵行区就充分了解到班塞尔先生的相关习惯。一次晚宴上,闵行区领导特意加了一道中国特色菜——炒螺蛳。这道“中国小蜗牛”让班塞尔先生惊喜不已,当场吃得停不下来。
细致服务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考察期间所有用餐配有英文菜单,还有上海七宝等特色小吃;早上乘坐考斯特有区领导陪同介绍,晚上单人回程可休憩;下榻酒店摆放了一束鲜花,有区领导亲手写的贺卡和英文版闵行区投资环境评估报告等。
尤其是班塞尔先生几次提到,作为一名法国人,他的名字Stéphane是有一撇的,但过去出席活动时席卡经常写错,只有在闵行,每一次都是对的。这个细节让他非常感动。
为了让班塞尔感受上海的风情和文化底蕴,行程中还特意安排了闵行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马王堆文物精品展”。招商人员秒变“展览讲解员”,对整个动线、每个展品进行全英文讲解,让考察团对中国文化赞叹不已。
这些细节既展现上海形象,又凸显了专业化团队的项目服务能力,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班塞尔回到美国后,项目方很快确定在上海投资发展的计划。
成功不是偶然的。闵行区下的工夫不仅在这4天,更多的是超前谋划、准备在前。
早在3年前,闵行就“盯”上了莫德纳项目。2020年,闵行区获悉项目方有投资中国的计划后,立即准备区情和营商环境介绍、外资企业特别是美资企业在闵行发展情况、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等相关资料,并持续跟进对接。
考察团到来之前一个月,闵行区就围绕莫德纳项目建立了专班工作机制,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梳理出了莫德纳项目负面清单、产品准入审批、规划环保等方面问题事项,明确问题解决路径,为莫德纳投资决策和后续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项目落户选址尤为重要。闵行区筛选出近10个地块,考量的因素包括:有相关配套企业、能为生物医药领域客户提供专业的冷链物流运输及仓储服务,或者附近有美国学校、英国学校等国际学校,方便解决企业高管子女就学等。每个地块都会提前“踩点”多次,特别绘制了英文版地图,把地块周边的外资企业、上市企业都标注出来。甚至连瞰景位置都精心设计、反复测试,寻找最佳视野。
比如在莘庄工业区,选择8层厂房顶楼看地。考察当天是上海4月难得的艳阳天,阳光洒满在四四方方的地块,还隐约可见浦东“三件套”,让班塞尔眼前一亮。原本莫德纳计划要拿的地块大约100亩,但看完这270亩的地块后,他们决定“全要了”。
莫德纳一眼相中的“宝地”,它的由来也证明了超前谋划的重要性。作为老牌市级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成立30年以来,始终坚持走制造业发展的路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上房地产项目。
自2018年起,莘庄工业区对存量土地进行全面摸排,特别是针对有空间节余的地块开展调查研究,并积极与土地权利人沟通地块开发意向。莫德纳项目所在地块原是一家企业的节余用地,工业区此前已与业主方进行多轮谈判,探索出节余土地分割收回的创新操作路径,以点带面破解低效产业用地盘活难题,为大项目落地腾出空间。
产业生态是莫德纳落户闵行的另一个重要考量,而产业生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起来的。生物医药产业是闵行区着力打造的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虽然知名度不及浦东,但闵行也是上海重点布局的五个重要承载区之一。
近年来,闵行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空间链深度融合,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产业发展生态。目前,闵行区已集聚6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多个专业服务平台,涵盖从药物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莫德纳项目旁边就有一家上游原料企业——兆维科技,这是重要的加分项。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之人。项目不会天上掉下来,发展之路也没有奇迹。特别是大项目落户牵涉面广、考量因素多,必须超前谋划和精心准备。
项目落地,速度是关键。由于莫德纳项目方处在国外,想要快速地推进项目,国内外时间差是个大问题。
为此,闵行区制定“零时差”专班工作机制,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对项目方提出的需求,“即时对接、2小时内回复、4小时内落实”。为减少时差影响,专班工作人员轮班24小时在岗待命,全力保障落地速度。项目方发来的邮件,5分钟内就回复收到,同时内部进入小循环。两个月时间里,通过邮件往来,工作专班回复解答了项目方需求事项45个,最快30分钟内完成闭环处理,确保服务零时差。
一个工程项目从启动到开工,再到竣工投产,涉及部门多,审批环节多、见效周期长。在莫德纳项目落地过程中,闵行区各环节紧密衔接,部门合作推动,突破瓶颈,才诞生“莫德纳速度”。
一般情况下,从土地出让环节到取得施工许可证,需耗时2—3个月。闵行区创新推出“串联审批”到“并联推进”模式,把“土地出让”到“施工许可”之间10余个环节加以整合,打包成“土地出让前”“土地出让后”两大环节“集装箱”。各部门审批“并联”推进,以“重点先行,提前预审”为原则,在土地出让前期同步进行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审,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承发包手续,做好施工许可审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在完成土地出让手续后,即可第一时间完成施工许可审批,既做到依法合规,又大幅缩短了开工审批时间。
此外,闵行区还创建了“辅导+预审+审批”方案征询工作机制。在项目方案正式审批前,专班就提前召集14家委办局举行了两次“联合预评审会”。第一次预审会上,各部门分别告知设计准则和负面清单,明确哪些不能做,让项目设计方少走弯路,尽可能一次成功;一周后是第二次预审会,各部门对成形方案进行递交前的预审,指出需要修改、细化、补充的地方。两次预审后,项目方案上传系统,3个工作日内,就收到了所有部门的回复。如此,从方案征询到审批完成,仅历时3周。
倒排时间表也是项目的特色做法之一。每周六,闵行区领导都会召开专班会,根据倒排的时间节点,各成员单位汇报一周最新进展,是否按节点完成任务,针对遇到的具体难题进行协调解决。
项目落地的过程,是与时间赛跑。只有从各个环节抢时间,才能将速度提升到极致。
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这是各地高度重视招引龙头企业项目的原因。虽然莫德纳项目目前仍处在建设阶段,但闵行区已经在谋划升级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莫德纳落地闵行的生产研发项目,覆盖从药物物质到药物及个体化新抗原生产全链条,将带动中国mRNA(信使核糖核酸)整体产业链的提升,推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并将其全球化经验带到中国,促进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标准走向国际化。
为充分发挥莫德纳项目的高端引领带动作用,闵行区从延链补链、空间规划、产业政策、人才科研等方面,全方位营造优质产业生态。
在延链补链方面,闵行区以莫德纳项目落地为契机,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梳理排摸出mRNA模板、原液、制剂三大板块上下游企业达99家,组建数支招商小组,有针对性地走访对接,招引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空间规划上,闵行区结合全区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产业规划,提出以莫德纳项目为中心,就近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领先的核酸产业品牌。而莘庄工业区也为未来发展预留出空间,除了已储备研发用地约150亩,未来还将收储约700亩低效用地,并梳理盘活工业厂房及楼宇约20万平方米。园区将优先把莫德纳项目地块周边土地资源倾斜给优质上下游企业,促进链条企业的集聚。
在产业政策方面,闵行区出台相应创新鼓励政策,逐步探索、细化相关的政策指导,使mRNA产业链在闵行发展有更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在科研人才方面,闵行区加大包括mRNA在内的生物医药高端人才的引进,并加强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结合项目的落地达产,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医院、兽研所、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相关机构的横向合作,更好地赋能产业链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对于闵行区来说,莫德纳项目落地不仅是成功引进了一个重大项目,而且是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和能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