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024-05-10 11:03董伟岩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八部分专门针对文化工作进行论述,这为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开展好文化工作,就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新要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系统谋划和科学部署。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具体工作相结合,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八部分专门针对文化工作进行论述,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该部分内容把铸就的措施具体为五个层面,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际的五个维度概括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举措,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文化工作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1];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及的“文化”,特指“社会主义文化”,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3]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为我们做好做强新时代的各项文化工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和根本遵循。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需要继承发扬,悠久灿烂的文化需要在新时代传承创新。传承好、发扬好、创新好中华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守护好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选择。高校培养的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接受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步入社会能否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此高校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也要开展与文化相关的工作,服务社会发展。从事学术研究讲求的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任何思想学说如果不能指导实践、引领发展,无异于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高校要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必须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新要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文化建设,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喜欢并热爱上社会主义文化并发扬光大。

一、高校要贯彻落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纷繁交错、莫衷一是,在此形势下,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更加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要做到“两个巩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清单、四机制”,将意识形态作为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师生的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开展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利用理论研究成果解决社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严格落实各项思想文化类活动审批制度,规范校园媒体运行和政治类标语口号使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定期分析舆情,利用人工搜索和软件监测等方式,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健全突发舆情舆论引导机制,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

二、高校要贯彻落实广泛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要求

在高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思想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深入人心。编写针对本校学生心理特点、接受水平并融入当地红色资料的校本教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结合课程思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专业教学中,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通过班会、团课、理论宣讲等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电子屏、宣传橱窗、墙体文化、景观小品、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在校园重要点位均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校园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高校要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求

高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多样,可以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校园的有关要求为标准,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持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师生、文明寝室、文明食堂评比活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让教师这一群体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成为社会楷模,受到全社会尊重,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做好校训、校歌、校徽、校史等的设置展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建设平安校园。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环境整洁宜居、舒适宜人。

四、高校要贯彻落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求

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剪纸、戏曲、太极拳、布糊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同时也要引入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做传承、宣传、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开展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主题活动。深度挖掘革命文化育人内涵,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校内校外协同、内宣外宣联动的宣传模式,加强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构建校园媒体宣传矩阵。创建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精品文化项目,提升媒体传播力,让校园文化氛围浓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从未中断,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资本,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动力。面向未来,高校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蔡奇主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07):4-5.

[2]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23-09-01(00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课题项目:2023年度承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CDSZYKT-2023034)】

(作者简介:董伟岩,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