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
[摘要] 有效的劳动 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将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本研究旨在为“双减”政策下的劳动 教育提供策略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双减”政策;劳动教育;校本创新实践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实施的“双减”政策,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深度反思,尤其是对过度学术化和应试教育的关注。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校育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趋势,劳动教育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成为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更好地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与修养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创新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也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边缘化,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加强劳动教育,使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下,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能教授他们实用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探索劳动教育校本实践的创新做法,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让劳动涵养学生品格,浸润学生思想。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创新实践
(一)创设劳动清单
课程设计的多样化和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三个三”的理论框架——三类劳动落实(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三域劳动空间(学校、家庭、社会)、三项劳育支持(资源、师资、课时),设计了一个全面的劳动清单。劳动清单不是单纯理论上所构建的清单,而是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清单。结合校本课程“行孝微行动”,本研究创建了一个涵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劳动清单,初步构建了“我是小小劳动者”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具体、操作性强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这个劳动清单的特色在于其阶梯式的学习模式,从简单的校内劳动(擦黑板、排桌椅、整理图书等)到家庭劳动任务(叠被子、整理床铺、炒菜等),再到更为复杂的社区服务项目(清除小广告、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电池等),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劳动。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劳动的内涵,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劳动的兴趣。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手、脑、眼、口,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体悟劳动价值,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
劳动清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难易不同的内容。如在“职业体验”主题活动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去学校的菜园中,体验“一日农夫”的劳动,亲手种植瓜果蔬菜,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种植工作。看着菜园中奋力生长的小菜苗,学生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菜农、果农的辛苦,明白蔬菜、水果的来之不易,面对自己种植的蔬果,也会更加细心爱护;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体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让学生去学校图书馆中参与管理书籍、登记借阅等劳动,学生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及时登记借阅信息,指导来馆读者查询图书等,在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图书管理员工作的繁琐和细致,而这一切只为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体验“道路清洁工”的工作,让学生穿上清洁工的制服,拿上保洁工具,到校外的马路或广场上清扫道路,将马路上的瓜果皮、塑料瓶等收到垃圾桶中,还要将道路两旁的树叶清扫干净,保证街道的干净整洁,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时代精神。劳动清单中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丰富劳动认识,提高劳动兴趣,从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劳动培育健全人格,以劳动铸造优秀品德,充分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
(二)创设劳动奖章
劳动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动力。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劳动奖章的概念,旨在通过可视化的成绩来鼓励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活动中,学生可以收集已经学会的劳动技能的相应奖章,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开展劳动技能评比活动,将学习到的劳动技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展示,并结合评比的方式收集奖章,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劳动氛围。
本研究在我校原有的“崇孝奖章”和“红领巾奖章”——“劳动章”的基础上,加强与少先队活动的融合,设计了儿童劳动教育特色奖章(打扫章、烹饪章、巧手章、清洗章、护绿章等),集齐所有奖章即可获得“劳动小能手”称号,教师会在集体晨会上为“劳动小能手”颁发证书、进行表彰。这些奖章不仅是学生劳动技能的象征,也是学校营造积极的劳动氛围的体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热情。
(三)创立劳动护照
劳动护照作为一种正式的教育记录工具,其主要功能在于系统记录学生在劳动技能和活动方面的表现,以此作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机制。劳动护照经过精心设计,内容包含个人信息、技能记录、活动日志、成就展示、个人反思、教师点评和家长评价等多个板块,旨在全面、细致地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在使用过程中,学生需详细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所学技能以及个人反思,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参与评价和鼓励,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护照为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活动、培养责任感和自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学生每个月底都要把劳动护照上的内容进行汇报,大家根据学生劳动护照上的表现来集体评议,评选出“班级劳动之星”,家长也会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从精神上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更进一步地感受劳动教育的内涵,激发自身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同时,在日复一日的家庭劳动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也将获得有效提升,助力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爱劳动、爱家庭的优秀少年。劳动护照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使用劳动护照,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劳动认识,明确自己进步与成长的方向。同时,家长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劳动情况。此外,劳动护照所建立的记录和反馈机制,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提供堅实的保障。
三、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创新实践的成效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我们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也在学校环境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这种综合劳动教育模式的推广,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未来,这些策略的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一)学生层面:提升劳动教育的综合素养
参与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价值,增强对劳动的尊重与认知。“劳动清单”“劳动奖章”“劳动护照”这些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劳动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学习,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感源于收获劳动成果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看到自己的努力转化为劳动成果时,学生真切感受到劳动的力量与美好。劳动使他们身心愉悦,可以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和耐心,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劳动教育还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表达观点、倾听意见,这些都是未来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素养。
(二)学校层面:凸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自学校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以来,学生参与劳动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此外,学校联合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形成了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局面。
(三)家长层面:感悟劳动教育的生活力量
通过开展“争得劳动奖章”“我的劳动护照”等劳动活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领悟到家庭责任,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懂得感恩父母。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获得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家长以评价及观察等形式参与,见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以劳动为契机,构建更加轻松、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愉悦的家庭生活氛围,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学生在学校学习劳动技能,获得劳动奖章;在家庭生活中承担家务劳动,有助于家庭的和睦;在社区活动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懂得常怀感恩之心。以“劳动清单”“劳动奖章”“劳动护照”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自觉劳动的观念,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渐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范围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挖掘和开发,充分联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以合作共育的方式拓展和延伸适合小学生体验的劳动活动。结合户外实践体验活动,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中,构建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探索广泛的劳动体验形式,促进小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作出贡献。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们将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唐雯.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劳动实践活动研究[J].基础教
育论坛,2021(36).
[2]魏群.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少年农学院”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5).
[3]胡霞.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会宁县北关小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4).
[4]贾天理,贾可.积极作为,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J].四川教育,2021(10).
邵 静 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