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教学实录

2024-05-10 10:20唐小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稚子春牛神态

唐小菲

一、猜謎导入,扣诗题

师:同学们,咱们第一单元的课快要结束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童年。

师:关于童年,冰心奶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起读。(出示)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师:有同学已经发现了,这段话出现在了我们书上的哪里?

生: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页。

师:你们真会读书,唐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没错,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么,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看图猜诗词”的游戏吧。

师:(出示《小儿垂钓》插图)这里的儿童在做什么?

生:钓鱼。

师:这可真是个悠闲自在的孩子。(出示《村居》插图)这首诗里的孩子在做什么?

生:放风筝。

师:没错,他们正无忧无虑地放着风筝呢。(出示《宿新市徐公店》插图)这首诗里的孩子又在做什么呢?

生:捉蝴蝶。

师:真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出示《清平乐·村居》插图)这首诗里的小儿子在干什么?

生:剥莲蓬。

师:他用什么样的姿势在剥莲蓬?

生:卧。

师:这可真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最后一幅了,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出示《稚子弄冰》插图)这是哪一首诗呢?

生:《稚子弄冰》。

师:“稚子弄冰”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呢?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作者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有哪位同学知道其他三位是谁?

生:作者是杨万里,其他三位是陆游、尤袤、范成大。

师:你可真了不起呀,看来唐老师讲的你都记住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这首《稚子弄冰》,(出示古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知韵律

师:咱们民间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打春牛”。人们在立春之前,通过鞭打用土做的牛的方式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这首诗就是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进行模仿的场景,他们把什么当作春牛来打呢?

生:冰。

师:把冰当作春牛来打,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很天真,很可爱。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孩子还有什么可爱的举动吧。大家一起读一读诗句。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流利,我忍不住为你们点赞。但是读诗不仅要流利,还要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如何来读出韵律和节奏呢?我们需要借助一样工具。(出示平仄符号)

师:这是什么?

生:平仄符号。

师:运用平仄符号,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怎么读?遵循什么规律?

生:平长仄短韵拖音。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我来听听男生读得怎么样。

(男生读)

师:男生的声音厚重有力。咱们班的女生又读得怎么样呢?

(女生读)

师:女生的声音细腻悠扬。浑厚有力的声音加上细腻悠扬的声音,会不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呢?现在,一起来读。

(全班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听你们读诗真是一种享受呀!

三、再读古诗,解诗意

师:诗,我们会读会背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读前两句,然后告诉我。

(师指名读答)

生:幼小的孩子早上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把它当作银钲。

师:你是怎么知道诗句的意思的?

生:教材中有注释。

师:你真会读书,知道借助注释来学习古诗,了不起!后两句诗谁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师指名读答)

生:把冰敲成玉磬一样声音传林响,忽然,冰掉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破碎的声音。

师:请问这里的“玻璃”是我们窗户上的玻璃吗?

生:不是。

师:那这里的“玻璃”是指——

生:天然玉石。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书上可没有这个注释哦。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的。

师:你真会主动学习。当遇到不懂的词语,书上也没有注释的时候知道去查阅资料,了不起!请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生:幼小的孩子早上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把它当作银钲。把冰敲成玉磬一样声音传林响,忽然,冰掉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破碎的声音。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唐老师也觉得他说得对,但是还不够生动具体。如果我们可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画面描绘得更生动、更具体就好了。你们想掌握这种方法吗?

生:想。

师:那就跟着我的“圈圈三部曲”一起回到那个寒冷的冬天吧。(出示课件圈画要求)

四、品读古诗,入诗境

师:首先,请你们用红色的笔圈出表示颜色的词。圈好了吗?

(生圈画“金”“彩”“银”三个字)

生:好了。

师:这里有三种颜色,你们都找到了吗?找到了就是最棒的。

师:想象一下孩子从映着晨光的金光闪闪的盆里看到了满满一盆的冰,内心会想些什么。

生:太好了,又有冰可以玩了。

師:接下来,请你用蓝色的笔圈出乐器名。圈出来了吗?

(生圈画“玉磬”“钲”)

师:想象一下,钲和磬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清脆悦耳。

师:你可以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

师:你模仿得也很清脆悦耳呢。大家看,有了声音,有了颜色,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有声有色)

师:最后,请你用黑色笔圈出表示孩子动作的词。

(生圈画)

师:经过了一夜,冰块和金属盆早已紧紧冻在了一起,孩子又是怎么把冰从盆子里面取出来的?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天真可爱,聪明机智。

师:这里就天真可爱了呀?后面还有更可爱的呢。

师:这首诗特别有意思,每一句诗都围绕着玩冰来写,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

(师板书:取冰、穿冰、敲冰、冰碎)

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大家看我黑板上的四个小人头,有没有发现少了什么?

生:嘴巴。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在取冰、穿冰、敲冰、冰碎时,孩子分别是什么心情?用你们智慧的小手给他添上嘴巴,要能表达他的心情哦。

(生画)

师:你们看,这个孩子玩冰都能玩得这么起伏跌宕,每一句诗都诉说着他的心情。通过画画的方式让神态反映心情,这叫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真聪明!在表现人物心情的时候,神态描写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现在合作来读,我来说他的心情,你们来吟诵诗句,要能看到四种情绪,可以吗?

(师生合作诉说心情和对应的诗句)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把四句合在一起一次性读,要读出这四种情绪,可以吗?

(生诵读全诗)

五、熟读成诵,悟诗情

师:读到这里,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里有一段对这首诗的描写,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描写?(出示)

冬天到了,寒风刺骨,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可有个孩子却闲不住, 心想:这正是玩冰的好机会呀!

生:心理描写。

师:这个我们前面有同学也说过了,真棒!这一句话又是什么描写?(出示)

于是,他一大早就起了床,盆里的水已经冻成了厚厚的、结实的冰。他使劲晃了晃盆子,又敲了敲盆子,把冰取了出来。接着他在冰块上凿了一个小小的洞,小心翼翼地把一条彩线穿进去,提在手上当银钲敲。

生:动作描写。

师:这个动作描写我们也能想象出来,真棒!这一句呢?(出示)

敲出来的声音特别响亮好听,就像玉磬的声音穿过了树林,清脆悦耳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树林,孩子冻得通红的小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当他正在得意时,突然……

生:神态描写。

师:我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体现人物神态的?

生:画画。

师:除了画,你还能写吗?

生:能。

师:好的,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由此可知,要将一件事写具体,少不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能不能根据古诗的情境,想象一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孩子手里的冰为什么会掉?请你接着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生补充)

师:这真是一个乐观机智、得意忘形的孩子。

师:诗人杨万里笔下这个玩冰的孩子如此天真可爱,我们应该不难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吧?谁来说说?

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师板书:喜爱)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次吟诵这首古诗,并将孩子心情的变化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面。

(生读)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读得非常优美动听了。古人的吟诵可不止这样哦,古人还会唱呢。大家一起跟着录音,来唱一唱,好吗?

(师播放录音,生学唱。)

师:听大家吟诵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练习。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要感谢诗人杨万里,是他带我们穿越回那个寒冷的冬天,看了一场有趣的嬉戏,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最后,留一个作业,继续收集描写儿童的诗,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华区清湖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稚子春牛神态
立春之日“打春牛”
真火锤炼稚子心
神态描写有妙用
粤北“舞春牛”文化保护的路径
春牛图(年画)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春日物语
写给一群羊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