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2024-05-10 10:04杜亚蒙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惩罚

杜亚蒙

阅读笔记分享①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15分钟。”这是《给教师的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本书第六条建议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令人入迷的课之后,别的教师问她准备多长时间时,她的回答。

当我读到这里时,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身为青年教师,我也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中,我找到了答案,并坚信每天坚持阅读是有意义的。

那么这个“准备”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阅读。在这条建议中提到,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技艺提高,正是由于经常性的阅读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如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初期,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应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例是10:1,那么到了15-20年工龄时,这个比例应成为20:1,30:1,50:1,而这一切全靠阅读。在教师的知识海洋中,教科书应成为愈来愈小的一滴。

我们虽然与这本书处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这本书闪耀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来说,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迷茫的心。其中一些建议与新课标有许多契合点,比如,書中第六十四、六十五条建议中提出:“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在这两个章节中告诉我们“课”是什么,它首先是具体的儿童。

那教师的任务是什么?还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吗?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这与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是同样的道理。

除此之外,书中第82条建议“怎样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反思了我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所以在这一建议中他提到,如果老师不时对这个或那个学生大为恼恨,并让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表现为大声呵斥和气愤之下随意惩罚学生,力图最厉害地训斥他,那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因为惩罚已使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而良心则是自我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如果良心在沉睡,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受了惩罚的学生就会想:我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没什么可思考的了,我已经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是啊,我们惩罚与呵斥不是目的,让学生变好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智慧地引导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带给我的,不仅是字里行间的片刻领悟,更是换化成点滴生活里的小小星火,教育里的悠久时光,这些都将让我更有信心更坚定地站在讲台上,用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用爱去陪伴他们成长!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惩罚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