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阅读是关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书籍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和行为。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提出,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因此,关注具有“教书人”和“读书人”双重身份的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有其现实意义和价值。
如何帮助教师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教师阅读共同体的出现成为教师实现阅读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阅读共同体是指由教师群体组成的,以专业成长、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在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和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和反思的稳定的、志同道合的集体,它既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又是一种合作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学校以教师阅读共同体为依托,通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吸引读书欲望强烈的参与者,并影响到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让书香漫浸整个校园。
一、样本信息
在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好老师智库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阅读共同体”的调查问卷,面向全国中小学校教师发放,旨在广泛了解教师参与阅读共同体的现状以及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95份,参与调查的教师性别、年龄分布相对均衡,小学教师占据调查人数的七成,绝大多数教师是本科学历。参与教师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教师整体阅读情况
阅读难,坚持阅读更难。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广和落地,给教师减负也是大家在调查中填写的呼吁之一,只有给教师减负,教师才能有时间阅读,但除时间因素外,教师的内在驱动与认知其实更为重要,因為即使在相同的教学与时间安排下,仍有教师在坚持阅读,甚至高质量阅读。是什么促使教师们开始阅读、坚持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促使教师阅读最重要的动力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操,从普及率(选择某次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来看,占总调查人数的87.18%,其次是为了解决工作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总调查人数中占比79.49%。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满足个人兴趣爱好、更好地接触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获取更多知识、人际社交需要等等原因。
阅读动机作为教师在阅读任务或阅读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架起了读者因素与任务因素之间的桥梁,从而也促使教师以任务为指引,阅读不同的书目。问卷数据显示,教师阅读最多的书目类别是学科教辅类和教育理论类,普及率均为75.38%,其次是文史哲学类,为49.74%,部分教师也会阅读生活消遣类的书籍以从中获取平静和快乐,还有一些教师会阅读科学技术类、政法军事类、体育类和经济类的书籍。
随着现代科技与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听书APP进入我们的视野,电子阅读逐渐成为“新宠”,电子书的确具有携带便捷、查询方便、购买廉价等优势。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仍以纸质书阅读为主,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3.59%。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对眼睛更健康、方便随时向前向后翻阅和批注笔记、能带给人沉浸的阅读体验等等。纸质书和电子书各有其优劣,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以阅读纸质书为主,电子书为辅,两者相结合。
有“输入”就要有“输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根据图4数据显示,八成教师阅读成果转化的方式是写读书感悟,超五成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到了书本知识。还有43.59%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成果,除此之外,教师们形成阅读的成果转化方式还有汇总阅读文集、出版图书、拍摄视频。但也有部分教师阅读只停留在浅层,没有形成相应的成果转化。
三、教师阅读共同体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3.08%的教师曾加入过教师阅读共同体,剩下超半数的人从未加入过教师阅读共同体。其中,如图5所示,加入过阅读共同体的教师又以学校组织为主。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师阅读共同体并不普遍,且教师加入阅读共同体的意愿不足。究其原因,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没有参与渠道,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为教师们提供更多阅读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且教师网络信息不通畅,不知从何报名参与;第二是教师的工作繁杂多样,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外,还有教研培训、教案设计、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事务,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加入阅读共同体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阅读;第三,阅读动力不足,很多教师意识到阅读对于自身成长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但认知和行动有很大差距,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阅读共同体人数不宜低于5人,人数偏少不易形成良性的阅读氛围,但也不宜过多,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每一个参与者的充分对话。从图6数据显示,教师阅读共同体在5—35人的占比为50%,与少于5人以下和多于35人的占比持平。同时,83.33%的教师在阅读共同体中主要是参与者的身份,少数则担任领读者。在教师阅读共同体中,围绕共同焦点,领读者主要负责分享阅读经验和方法指导,讲述自己运用阅读汲取知识解决问题的经过,并适时抛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参与者思考。参与者围绕领读者的智慧分享和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在讨论和思维碰撞中解疑释惑,在相互鼓舞、陪伴中激发长久的阅读欲望。
组织各类阅读活动是教师阅读共同体培养教师阅读习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正是在大量诸如论坛讲座、知识竞赛、读书打卡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阅读共同体得以实现其价值和目的。
针对教师阅读共同体的活动组织,图7显示,超六成教师加入的阅读共同体有阅读论坛讲座和读书沙龙活动。除此之外,师生共读、读书报告会、线上读书打卡也在各类阅读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阅读共同体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线上与线下互动结合,从多个层面为教师参与阅读活动提供了便利,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线上的每日话题讨论、阅读打卡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简单方便易操作且有时效性,能够克服线下交流的种种限制。线下交流形成了一种互动仪式,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或一本书,基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细致、系统、充分地畅快交流、深度研讨,在互补、互学、互助中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从图8可知,超半数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阅读共同体形式效果都很好,给他们带来了专业上的成长和帮助,还有33.3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阅读共同体虽然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但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少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共同体的形式和效果不好。这一现象表明,教师阅读共同体在计划和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是否能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激情,以及活动是否能带给教师成长和发展。
四、教师阅读共同体的意义
教师唯有博学、善学、会学,学会阅读、悦读、越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快地成长,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图9数据显示,加入阅读共同体的教师每周阅读时长集中在3—5小时之间,且超过三成的教师平均每周阅读超5小时。没有加入教师阅读共同体的教师每周阅读时长集中在3小时以下,且超5小时的人数较少。从图10可以看出,加入阅读共同体的教师每月的阅读量在3本以上的占比大于没有加入阅读共同体的教师。综合来看,加入阅读共同体的教师从平均阅读时长和阅读数量上均比没有加入的教师多,这说明教师阅读共同体在培养教师阅读习惯、促进教师阅读成长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共同体到底对教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图11显示,其促进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繁忙和繁重的,如何挤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呢?通过教师阅读共同体,教师们掌握了科学优化和管理自己时间的方法。原来,“我很忙,没空读”只不过是给自己不读书设定的一种认知局限。在阅读共同体中,很多教师都由最初的被动打卡,逐步形成了自觉主动的行为方式。教师们享受其中,沉浸其中,书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栖息地。
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教师行走于书海之间,相由心生,举手投足之间风雅天成,学生的生命状态自然也会变得愈加醇厚,呈现了富于雅趣的校园文明。同时阅读帮助教师们实现了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锻炼了教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教师的情感体验。
五、教师阅读共同体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结合图12的统计分析,我们进一步对曾加入过阅读共同体的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目前教师阅读共同体主要存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内部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员的阅读层次以及阅读倾向、爱好和现实需要不同;(2)教师阅读共同体的考评方式、督促引领机制有待改进,学校随时发布的紧急任务都会让教师们应接不暇,造成教师们精力不足、身心疲惫,出现“掉队”的现象,教师一旦让自己蜷缩在舒适圈里再想突破就需要作用更大的外力,只有通過建立督促机制和引领机制再次进行干预,阅读共同体的发展才会更卓越;(3)阅读后的成果转化及其实践应用有待增强;(4)存在“四有四无”的问题,即有牌子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价值,有价值无方向。
另一方面,教师阅读共同体的外部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相关主管部门在财政方面对阅读共同体的支持力度不够;(2)外部专家(名师、学者)资源引入有待加强;(3)部分学校对构建教师阅读共同体不重视,在教师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减少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任务及其他事务性工作,教师没有时间阅读;(4)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教师阅读共同体缺乏合适的网络平台,活动单一。
那么如何更好地建设打造教师阅读共同体?从内部而言,确定共读书目可根据教师个体阅读的倾向、爱好和现实需要,合并“同类项”,寻找共读的“最大公约数”,再经过集体讨论商议最终确定;有关阅读共同体考评方式、督促引领机制的建立要基于教师视角,留给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制定规章制度,共同执行、共同遵守;搭建教师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让教师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从外部来看,相关部门要在外部时间、经费等保障上提供支持,同时需要从评估方式、经费拨款等方面不断完善外部激励制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突破地域局限,积极链接外部资源,为教师的阅读成长提供专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