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珂珂 韦储学
【摘要】桂林拥有众多的古镇,这些古镇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浓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古迹古址以及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关于桂林古镇旅游资料的英译方法,从而促进桂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接受美学;桂林古镇;旅游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8-0073-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桂林古镇史料整理与英译实践”(项目编号:YCSW2023312)。
桂林拥有大圩古镇、兴坪古镇、福利古镇等历史悠久的古镇,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相较于桂林山水旅游景区的人山人海,桂林古镇较少有外国游客问津。此外,学者对桂林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桂林红色旅游、桂林山水方面,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桂林古镇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论文,如何将桂林古镇介绍给外国游客是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译者以接受美学为指导,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阅读感受,关照外国游客文化层面的期待视野、外国游客与译文之间在语言层面的审美距离,探讨桂林古镇旅游资料的翻译方法,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以此推动桂林古镇的对外推介,吸引国外游客。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纷至沓来,风起云涌之下,接受美学悄然诞生。姚斯和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的代表性人物。姚斯[1]提出“期待视野”“视野融合”“审美距离”等概念,而伊瑟尔[2]则提出“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等概念。
“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3]。译者开展文化翻译时,应充分照顾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满足他们求新追异的心理,对原文包含文化信息的内容进行恰当处理,拓展目标读者文化层面的期待视野。假如人们把既定期待视野与新作品出现之间的不一致描绘成审美距离,那么新作品的接受就可以通过对熟悉经验的否定或通过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层次,造成“视野的变化”[4]。要让一部新作品的审美距离适当直接影响读者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的实现,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提升质量,加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也要重视目标读者审美经验,即他们的思维定式、语言表达习惯、行文风格等,拉近外国游客与译文在语言层面的审美距离。
二、接受美学在桂林古镇
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认为,当文本符合读者既有的期待视野时,就会使读者获得满足,由认同继而产生共鸣。当文本质量超前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野时,就会提升读者的学养,转化为一种新的阅读经验,“融合”进读者的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之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5]。
在桂林古镇旅游资料的外译中,一方面,译者应关照外国游客的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审美经验,缩小外国游客与译文在语言层面的审美距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得到期待视野的满足并产生强烈共鸣;另一方面,译者应将桂林古镇文本包含的文化因素传递给外国游客,拓宽他们文化层面的期待视野,实现传播桂林古镇文化的目标。
(一)景点名称的翻译
景点名称通常涉及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文化信息。游客无论是阅读关于景点的资料,策划旅游活动,还是前往景点旅游,始终会把这些活动与景点名称联系起来。显然,景点名称的翻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尤为重要。在翻译桂林古镇资料中的景点名称时,译者以接受美学为指导,采取了灵活的翻译方法,以便帮助外国游客充分理解原文本的实质信息和文化内涵,拓宽他们的期待视野。
例1 原文:四贤祠
译文:Memorial Hall of Four Sages
分析:祠堂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包括宗祠、家祠、女祠、专祠等。其中专祠是为大功德于民者、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某一方面德行显著者所建。关于“四贤祠”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说法就是,它是元朝廉访史也儿吉尼為纪念史禄、马援、李渤、鱼孟威而修建,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要让外国游客看得懂、听得懂,并且能够认可和接受,能够从中获得中国文化知识[7]。采用直译法翻译“四贤祠”,高度概括其字面意义及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看得懂。
例2 原文:天水寨
译文:Tianshui Village(Heaven-sent Water Village)
分析:兴坪渔村村东的古寨里有口古井,孙中山先生称赞这口古井“为此高山,有水不枯,真天赐也”,并给古寨起名为“天水寨”,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和水的崇尚。为了表达方便、清晰,使译名更接近汉语声音传递,很多景点名称可以采取音译的方式,这也是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一个趋势。但音译的缺陷就是无法体现景点名称中所包含的真实意义、文化特色和历史典故。因此,旅游资料、景点介绍和导游口译的时候,可以先用音译或意译表达,然后用加注的方式进行解释[6]。译者采用音译法,保留“天”在汉语中的文化象征,并对该景点名称进行补充说明,解释何为“天水”。这样一来,外国游客便能理解“天水寨”这个名称的含义。
(二)地方风俗词语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包括各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7]。桂林古镇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风俗词语。在翻译中,译者应将原文中的地方风俗词语恰当地翻译出来,便于外国游客了解独特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3 原文:每到农历六月初二,附近百姓则相约到仙人山山顶进香朝拜黎家祖婆,唱戏对歌,自娱自乐。
译文: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sixth lunar month of the Chinese calendar,the nearby people offer incense and pay respects to the grandmother of the Li Family on the top of the Immortal Hill,perform in operas and sing songs in antiphonal style to amuse themselves.
分析:“对歌”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经过长期发展,呈现出浓郁的风俗礼仪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和情感交流文化。歌词为对答形式,由一方提问,另一方作答;或以内容是否衔接和音韵能否贯穿来分胜负等。译者采用释义法,对这个负载文化的词语作出信息补偿,实现译文与原文所表达意义上的对等,帮助外国游客掌握原文信息,也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这一民间风俗。
例4 原文:兴安古镇的酒文化亦较发达,不仅出产广西驰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酿米酒,而且喜欢以酒待客,席间劝酒,部分地区办红白喜事时还以“喊席”助兴。
译文:Ancient Xingan Town flourishes in liquor culture.It is rich in producing Qindi Sanhuajiu(wine),a kind of wine famous in Guangxi,and rice wine.When guests come,the local people prefer to entertain them with wine and urge them to drink in the feasts.“Hanxi(the custom in which one speaks loudly or sings to urge the guests to drink at banquets)”is popular with the local people in parts of the town when they hold wedding ceremonies or funerals.
分析:“喊席”是用喊话(唱)的形式来调节宴席的氛围,劝宾客们喝酒。这一地方风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好客。采用音译法翻译“喊席”,能够起到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语言风格的作用。但纯粹的音译不足以传达“喊席”的意思,所以译者采取“音译+文内注释”的翻译方法,添加注释做进一步解釋说明,以有效传达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景物描写的翻译
汉、英读者在语言审美上存在巨大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行文风格、语言习惯、阅读心理,这在旅游文本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iss[8]说过:“旅游文本带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毫不含糊地诱导读者,以谋求感化一群人去参与具体的行动。”因此,在翻译景物描写文本时,译者应努力让译文清晰易懂,迎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拉近外国游客与译文之间在语言层面的审美距离。
例5 原文:在这个古镇有座拇指山,拾级登上石山,见山临深潭,古树葱郁,桂花飘香,极顶眺望山水田园,疑是在画中,隔江对望的螺狮山,被云雾层层缠绕,如仙人般若隐若现。
译文:Ascending the Thumb Hill,youll find a deep pond nearby,lush old trees and the osmanthus in full bloom.When overlook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you will see the pastoral landscape and the Snail Hill in the cloud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分析: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景物描写“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9]。原文作者妙笔生花,为兴坪古镇营造了朦胧美、意境美的氛围,把“眺望山水田园”和“螺狮山”分别形容为“疑是在画中”和“如仙人般若隐若现”,将自己对两者的主观情感表达出来,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极致美学。但英语景物描写多是客观景物的叠加罗列,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写景物,很少出现各种修辞手段并用的情况,其最终效果一定是客观具体的[10]。译者翻译这段描写兴坪古镇的文字时,把握汉英民族的语言审美差异,化“虚”为“实”,将汉语文本中具有意境美的景物描写客观化、具体化,来迎合外国游客在语言层面的审美经验。
例6 原文:这是明代解缙的《大圩》诗:“大圩江上芦田市,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壮人荷叶裹盐归。”虽隔了几个世纪,但诗人用细腻笔触所白描的大圩,仍给人以古朴、优美、恬静、繁荣的感受。
译文:People can still feel the primitive simplicity,beauty,tranquility and prosperity of Daxu in the delicate description in the poem written by Xie Jin,a famous poet of the Ming Dynasty,although centuries have passed.
分析:这首古诗是明代诗人解缙创作的,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赋予原文浓重的历史色彩和文学色彩,符合汉语读者的行文风格。但旅游翻译工作者必须知道,旅游翻译与文学翻译不可混为一谈,旅游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并不相同,旅游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决定了旅游译文必须是一种大众通俗读物,重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发挥其实际用途[9]。对于无法欣赏中国古诗之美的一般外国游客来说,若将原诗完全译出,译文则显得冗长累赘。译者删“繁”就“简”,仅将原文的中心意思译出,使译文简洁流畅,迎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结语
桂林古镇是桂林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它们承载了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其旅游资料的翻译理应受到重视。实践证明,接受美学对于桂林古镇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适用于旅游文本翻译。在接受美学指导下,译者要关照目标语读者外国游客文化层面的期待视野以及外国游客与译文之间语言层面的审美距离,可采用增词法、加注法翻译景点名称,采用释义法、加注法翻译地方风俗词语。在翻译景物描写方面,可化“虚”为“实”、删“繁”就“简”,向外国游客传递原文信息,以达到吸引外国游客前往桂林古镇开展旅游活动的目的,也将桂林古镇承载的文化传递给各地的外国游客。
参考文献:
[1]Jauss H.R.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
[2]Iser W.The Act of Reading: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M].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
[3]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學与接受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2):23-26.
[6]桑龙扬.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以庐山等旅游景区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04):46-49.
[7]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9]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01):20-22.
[10]高金岭.从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看旅游资料中景物描写的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3(03):100-103.
作者简介:
肖珂珂(199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韦储学(1964-),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