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风骨

2024-05-10 15:32
红蜻蜓·高年级 2024年4期
关键词:谢安阮籍名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你听过吗?它说出了很多大人的心声。其实,在魏晋时期早就有一个人这样做了。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迷茫不是现代人专有的情绪或状态,古人同样会有。曹魏时期的名士阮籍,有时就会带上一壶酒,驾着马车,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不管是荒僻小径还是崎岖山路,他一直走到道路的尽头,忽然就放声大哭起来,然后驱着马车走向另一条路,到了尽头,又放声大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这样放达的名士,却在道路的尽头号啕恸哭。可惜终其一生,阮籍都没有找到那条真正可走的路。

而100多年以后,有一位叫陶渊明的士人似乎找到了这条路。

公元405年,陶渊明辞去只当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一职,决心永不再做官。他乘着小船驶向家乡,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裳,飘扬轻舞,就像他轻松舒畅的心情一样。到了晚上,在停下住宿的间隙,他都要急着问过路人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又感叹晨光曚昽,不能早些出发——“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终于回到自己的家园,仆人和孩子已经高兴地在门口迎候,庭院里的小路虽然已经荒芜,但松树、菊花还生机勃勃。陶渊明牵着幼子的手,快步走进家门,一桌丰盛的酒席正等着他入座——“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从此,陶渊明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开荒南野际”,他背起农具,开垦了南边那些荒废的野地。每天早早起来劳作,月亮升起才扛着锄头回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很清楚自己的务农水平不高,于是自嘲式地吟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南山下种豆,豆苗稀疏,野草却长势喜人)”。劳作累了,他抬眼看那远处若隐若现的村庄,依依升起的袅袅炊烟,狗吠、鸡鸣都显得那么恬静又温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看在眼里,也都写进了诗里。

一天早晨,一位老农拎着酒壶叩响了诗人的柴门。老农诚恳地说:“衣衫褴褛,茅檐低矮,这样的生活实在不适合您这样的人啊,世间人都浑浑噩噩,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诗人感怀于老农的好心,也决然地回答了他的劝告:“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是啊,再回头去当官可能会过上优裕的生活,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那不是又回到迷途上了吗?还是快乐地喝酒吧,我是不可能回转的!”)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陶渊明也许并不孤独。

50年前,王羲之因为看不惯顶头上司的颐指气使,称病弃官,隐居剡县金庭。和陶渊明不同的是,王羲之出身名门,又身处东晋时期最为安逸的阶段,因此他无须依赖种田来过隐居生活,反而可以尽情地与名士们诗酬唱和。尽管选择隐居,悠游山水之间却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这一天,王羲之和好友谢安同登冶城,谢安看着苍茫江山,凝神遐想,怡然自得。王羲之不客气地指责他:“当年禹王忙得手脚都生了茧子,周文王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现在我们四周强敌环伺,你更应该务实勤政。”即将上任丞相、与司马皇室“共天下”的名士谢安,就这样挨了批,而批评他的还是这个一言不合就辞官的王羲之。

王羲之的这番话,是王羲之真实的人生抱負,也是途穷而哭的阮籍的人生抱负,更是诗人陶渊明的人生抱负。当年,“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的陶渊明怀着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壮志,最后却被残酷的现实和黑暗的政治打败。

于是,当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派督邮来彭泽督察时,陶县令看不惯督邮的做派,留下一句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他又写下一篇史上最有文采的辞职信——《归去来兮辞》,便毅然转身离去。

老农无法理解他的选择,却有不少身居显位者对他很欣赏。大名士王弘就是其中之一。

王弘是王导的曾孙,东晋末年担任江州刺史时,曾数次登门拜访陶渊明,陶渊明却总是称病不见。

终于有一次,王弘得知陶渊明要前往庐山,便请陶渊明的朋友备上好酒在半道等着,陶渊明遇到好友还有酒,便欣然就座。这时王弘“碰巧”路过,三人相饮甚欢。临近结束,王弘才邀请陶渊明同去州府聚谈,并问他要坐什么交通工具。陶渊明笑道:“我的脚有毛病,就坐来时的竹轿好了。”王弘便让一个门生和陶渊明的儿子共同把他抬到了府中。

几年之后,东晋的江山成了刘宋的天下。新任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前往陶渊明的茅舍探访,陶渊明却毫不留情地挥了挥衣袖,将他赶了出去。

陶渊明成了“魏晋风骨”的另一种代表,代表着那个“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中“极自由、极解放”的精神。“风骨”虽存,魏晋却已不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而自立,即宋武帝。次年,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里,有良田、美池、桑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们见到来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里没有帝王,没有动乱,没有朝代更替,只有美丽的田园和淳朴的民风。只可惜,后人再去寻找,却“不复得路”。

那么,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理想的“路”就是走向桃花源的那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路吗?如果是,这条路到底在哪里呢?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仅仅只是诗人的一个美丽的梦呢?或许,桃花源曾出现在每一个醉倒后的名士的梦中吧。

关于陶渊明,有的人说他职场不顺就归隐,人生态度消极;也有人羡慕他能遵从心中所想,淡泊名利。你怎么评价他呢?

[选自《历史学家爸爸讲中国史》(第四卷),谭木声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有删改]

猜你喜欢
谢安阮籍名士
才艺之窗
真宰相谢安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身教
谢安下棋定军心
“青睐”与“垂青”
战国诸子名士的求功成名之路与学术传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