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玉凤
导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听力、表达、阅读、写作的综合训练,绘本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可感的特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绘本教学与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提出相应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
(一)听力要求
小学语文听力目标具有层次性:一是识别他人说话的语气、态度、情感,能推断和理解说话人的性别、年龄、身份等信息。二是在认读拼音和基本字词、句式、语法的基础上,清晰辨认完整的句子和内在含义。三是能听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语境、语调、状态下的差别,在思想情感上融入自己的认知,将倾听与思考相结合,做出有机判断和合理处理。
(二)表达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具有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顺畅阐述观点和情感,与不同的人就各类话题展开探讨。课堂教学一般设立课文问答、小组交流、口语交际和家庭作业,学生需要掌握语言技巧,熟练运用于学习与生活中。
(三)阅读要求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内在要求,教材囊括拼音学习、汉字学习、田字格书写、课后朗读训练、交流思考题等阅读元素,“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积累展开专项培养。经过长时期学习,学生需要具备识字能力,掌握基础语法,能读懂段落文字,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主题,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四)写作训练
低年段字词积累、语法学习和表达训练都在为三年级正式写作训练夯实基础。听力训练、文章分析、主旨理解、交流探讨等环节都为主体意识的萌发埋下伏笔,促使学生调动想象力、创造力、对生活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文章,展现独特的、真诚的、奇妙的、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
二、绘本教学与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关系
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直观的图像性、强烈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极强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中,能和听说读写训练高度匹配,两者的关系如下。
(一)图文结合,通感教学
通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指的是打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加深情感认知。绘本具有图文并茂、延展性强的特点,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视觉体验,延伸学生感官,激发学生想象力。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中《登鹳雀楼》时,教材将白日、山峦、黄河、海流、楼阁、船只、太阳融合在配图中,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电子绘本,添加自然声响、朗读声音和动态效果,让学生闭眼聆听,将视觉、感觉和听觉相结合,脑海中浮现画面,激发对字词和声音的敏感度和好奇心,识别朗读语气,感受作者激昂热烈的思想情感,判断诗歌描绘的图景是壮阔辽远的。
(二)画面启迪,飞驰想象
表达能力除了是语言积累的体现,更是灵感的激发和想象的驰骋。小学生在表达方面呈现形象思维强烈、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普遍特点,绘本图多字少、以画面为核心叙述故事的风格和学生学习特征高度一致,能在表达训练上给予学生启迪。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时,课后提出“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学生单看文字可能无法完全激发表达能力,此时可以引入绘本《雷雨——云朵的派对》。作品讲述贝儿和表弟迪伦在雷雨天气的想象与冒险,对雷雨天气的刻画和联想引人入胜,色彩浓度和饱和度高,景色描绘细致,能促使学生有效感知课文中“黑沉沉”“看不清”“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等描述,有效激发描绘雷雨天气的意愿和能力,激发创造力,使用更细致、准确、富于幻想的字眼表述景色及对景色的观感,甚至自主使用象征、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辅助情感和思想抒发。
(三)切换视角,激发情感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难点。受限于生活经验、阅历水平、知识基础,学生无法理解一些较为深入、复杂、矛盾、细腻的情感,造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匮乏,这在本质上属于情感能力的薄弱。相较于纯文字课文,绘本将情感细节掩藏在画面中,具有暗示性和探索性。小学生处于图像敏感期,不适合灌输式教育,引导式教育、象征和隐喻更能激发他们内在情感。通过自我探寻和解密过程,他们可以从被动接受信息的读者视角切换到主人公、创作者的视角,代入特定情感,理解人物动机和行事逻辑。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18课《慈母情深》时,一些学生无法理解主人公对母亲愧疚、关爱和矛盾心情,以及母亲疼爱孩子又操持生计的心境。教师可以引入“母爱”主题绘本,如《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永远永远爱你》《逃家小兔》《妈妈心·妈妈树》《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等,这些作品的母亲形象或古灵精怪,或活泼可爱,或稳重大方,或聪颖理性,但不变的是对孩子的关爱与理解。通过切换人物视角,学生能理解更多母亲的情感类型,懂得爱的表达方式和处事方式、成长经历、个人处境、母子关系、孩子性格都有关系,从而提升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感受到课文中的母亲既为生计苦心耕耘又愿意为了孩子的学习付出劳动成果的善良真挚、外刚内柔的特点。
(四)丰富素材,积累技巧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對文学素材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在写作层面提升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通过阅读积累,学生可以模仿相应技巧,无形中将其娴熟转化为自身的创作模式。绘本将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件进行高度提纯浓缩,具有丰富的生活实感,且图多字少的比重压缩了阅读时间,节约了阅读成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增加学生写作储备。提升学生创作技巧。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小小“动物园”》要求学生思考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动物园”里感觉怎么样。此时,一些学生没有灵感,可以引入和动物相关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有友谊要出租》《三只小猪的故事》《北极熊》《鳗鱼的一生》《帝企鹅的蛋》《与狼同行》《大蓝鲸》《白色猫头鹰》,对应毛毛虫、兔子、猩猩、小猪、北极熊、鳗鱼、帝企鹅、狼、蓝鲸、猫头鹰。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明白动物的典型象征意义、文学象征、自然习性、身形体态、栖息特点等,丰富见识,自然而然效仿作者采用的叙事技巧,归纳总结动物和家人的相同点,活灵活现地进行模仿和创造。
三、绘本教学与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融合策略
(一)视听结合,调动感官
视听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听力训练方法,单纯的听力培养较为枯燥,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利用绘本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能在视觉、听觉、感觉体验之间搭建有效的桥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倾听效果。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讲述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富于幻想的小主人公在月夜踩影子被催促睡觉、在睡梦中被叫醒、被上课铃声提醒时迅速转换心态,投入另一种状态。课文韵律十足,富有童趣,字词都很基础,适用于听力训练。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诗性、由名词组词的绘本《晚安,月亮》,开展视听接龙比赛。第一个学生说出作品中出现的道具,如月亮、小熊、炉火、床、窗户、窗帘等,第二个学生进行记忆和传递,以此类推。每个学生将名词进行复述,累计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文中,每个组自行挑选月夜、影子、梦、学校、小伙伴、上课铃声、故事等词汇进行接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卡片上绘制和词汇意义相同的画面,第一个学生需要先将画面转述为词汇,完成从视觉到感觉的转换,第二个学生认真倾听,将它画下来,完成從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三个学生重复第一个学生的步骤,以此类推,获胜规则不变。在几种感觉的轮换转变中,学生的听觉训练不再是片面的、机械的、孤立的,倾听意识得到健全和培养。他们能会对倾听的价值和实现过程产生更全面的理解,感受到语言传递过程中情感和思想的流动,明白语言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倾听策略,如图像转换法、关键字记忆法、语气跟踪法、首字口诀法等。
(二)为文作图,看图说话
在表达训练方面,绘本是一种以图像语言为主的媒介,将其适当应用于课堂在激发学生语言灵感方面有奇效,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为例展开应用策略分析。
首先,开展图像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将繁星、藤萝、大海、波涛、风雨、鸟儿等自然景物绘制出来,完成文字和图像之间的转换,潜移默化地提升对相关事物的认知,为有话可说、有证可依、有感可发作铺垫。
其次,进行图文对照。打乱图片顺序,两人为一组,一方面通过图像提示说出词汇及词汇所在句子,另一方面通过词汇找出图像,如实记录核对完全部图文所需时间,排名前十的小组获得奖励。这篇课文要求背诵,学生在掌握重点词汇后能更好地完成记忆,不知不觉在脑海中形成图像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词汇指代的事物颜色、形状、构造、给人的感觉等特征的印象。
再次,综合串联图片。将所有学生绘制的图片进行汇总,随机抽取5—10张为一组故事集,让学生将其整理成心仪的顺序,口头编造故事。有了前两个步骤的铺垫,学生对故事组成元素有了基础认知,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语言进行逻辑衔接和思维串联,创作出很多突发奇想、趣味横生的小故事。教师进行录音,辅导学生将话语凝练成书面语言,写在每张图画的特定位置,装订成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绘本作品。
最后,评价交流绘本。表达凸显个人组织语言的能力,交流则综合表现倾听、理解别人和反馈意见、有效谈判沟通的水平。教师依然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绘本,从画面、故事性、图文结合紧密度、可看性、逻辑衔接度等方面交流优点和不足。大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开展灵感共享和友好辩论,在互助平等的氛围中培养语言能力。
(三)绘本表演,激发情感
将绘本和表演结合,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揣摩图像细节和文字内涵,在和同伴的演绎中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分享彼此对角色、故事、主题等的理解。
在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单元中,教师可以开展“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阅读理解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寓言绘本,开展集体表演,评选出演绎最恰当的小组,分设最佳主角奖、配角奖、最具表演魅力奖和最佳评委等奖项,集思广益,深化对作品的认知,拓宽思维深度和广度。例如,绘本《叶公好龙》将叶公痴迷于龙的表情刻画得生动直观,将真正的龙来临时他惊慌失措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极致表现出“非常喜欢龙”和“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了”两段文字部分。一些学生不理解这个故事想要讲述什么道理,通过观察叶公令人忍俊不禁的表现和身临其境的扮演,他们可以代入角色视角,体会对事物的热爱,以及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知所措,了解真听真看真感受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水平呈正相关。通过绘本表演这种画面激发、实践获益的游戏模式,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其深入分析人物心理、行为动机、思想转变、情感类型等,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以体验为驱动增强情感印象,以便遇到类似情感时调动情绪记忆,实现思维迁移和融会贯通。
(四)绘本启迪,生活创作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语言导语内容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小学作文多为记叙文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裁,结合绘本创编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活和创作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单元习作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仿照几篇课文的内容,从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形象,创编故事。一些学生无从下笔,此时绘本创编发挥了用途。例如,环境为月光下的村庄,人物为铁蛋和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便可以从各个角度引入相关绘本。《玛德琳》主人公古灵精怪、活泼可爱,可以和铁蛋形成对应;《野兽国》同属晚上发生的故事,可以和月光下的环境形成互文;《去巴鲁波家做客》是一本社会认知启蒙绘本,可以和表哥做客的情节形成呼应。通过分析、改编、模仿绘本,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展开合理联想,激发灵感和创作意识,联系日常实际,编造出符合生活逻辑和创作逻辑的作品。有的学生将三个故事进行合并,描写沉稳的表哥到活泼的铁蛋家做客,突然发现周围变成了奇异的月亮岛,他们度过了一段冒险时光,惊觉这里的一切都和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所对应。绘本是想象和生活的奇妙调配,写作也是联想和日常的有机结合,两者的融合可以促使学生创作出形神兼备、真挚动人又饱含生活热情的作品。
四、结语
绘本教学与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密不可分,笔者对两者的关系和融合性做出深入研究,希望绘本的精巧细密、引人入胜、视听结合、天马行空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倾听能力,促进表达交流,展开合理阅读,自由独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