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整体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2024-05-10 09:26陈如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陈如珍

【摘要】关注数学知识编排的结构与体系,采取灵活教学举措,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是着眼学科素养发展、促进学业水平提升基本切入点。为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度解读数学教学整体性、结构化等特点,采取依托教材编写,细化单元整体统整设计;确立学为中心,关注单元整体知识结构;重视主题活动,深化单元整体纵向联系;基于深度学习,助力单元结构思维培育等举措,帮助学生在系列化学习中建构起知识感知,形成整体化数学认知,使得整个数学知识形成有机的立体结构,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影响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25-03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理念,它旨在引领教师用整体化策略,结构化思考,以及年级衔接等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建构起更为扎实的数学学习认知体系,为他们“四基”发展提供支持,为他们“三会”素养积淀夯实基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深度学习这一理念,深度研读新版课标,并结合当下数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最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有效地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能够达成“基于学情、超越学情,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美好愿景,科学地开展学科内的单元整合,促使学生建构起更为厚实的学习认知体系,缔造出有效教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新模式。

一、依托教材编写,细化单元整体统整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标总体目标要求,理清数学教材整体编排体系,以及相应的内容结构特点,深入解读教材中数学知识结构间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感知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整体思维逐步形成提供有力支持。以“小数除法”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要审视第九册数学的教材编排,把握该单元与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做出缜密的教学思考,从中更精准地预设教学细节,助力小学生深度学习发生。如,解读教材,本单元一共分为以下板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结合教材编写特点,教师需要结合第一单元学习,以及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结特点,较好地预设教学目标、把握相关的教学细节,努力构建适宜的教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走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路上。

再如,在单元整体性教学预设中,教师要关注单元一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打通两者之间的知识壁垒,为学生整体性建构小数除法初步感知提供孕伏。在处理单元例题4知识要点中,教师需要以第一部分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一种自然变化中发现规律,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较好地建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表象,形成较为厚实的学习感悟,初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步走、多步走的策略,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助力学生的学习感悟,实现深度学习。如,把例题中的奶奶编中国结的绳子先转化为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深化第一部分学习理解,积累起较好的除法学习经验,发展起对应的数学思维。紧接着,引导学生把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转化为用米作单位的数。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学习暗示,让他们在计算解读与单位互化中感知到一个数除以小数,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转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数学思维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随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编写一组类似的问题,如:妈妈买0.75千克油桃,一共用去了6.6元。油桃的单价是多少?新的问题呈现,学生会结合前面的学习积累,灵活地迁移方法、经验,试着把6.6÷0.75进行分析与转化。思考反馈情况有:把小数都看成“元”为单位,转化为“分”这一单位,可以变成660÷75。把小數都看成多少个0.01,也能转变为660÷75等。随着转化前后的思考、探究,以及学习展示汇报,学生能把所有的学习进行梳理,串珠成链,较好地沟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好地形成结构化、整体化学习认知,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培育提供有利时机。

二、确立学为中心,关注单元整体知识结构

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深化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力,使其能够较好地释放出学习个性,让其自身学习充盈着独创意蕴,是助力学生对数学学习认知形成横向联系的重要举措,是加速他们单元整体化结构认知创建的基础。为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人这一理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确保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思想者这一观念得到进一步贯彻。以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为例,教师既要关注该部分知识学习的前后联系,还需重视该部分对于小学生数学建构、小数学习认知的积极意义,从而更理性地、更深刻地处理好教学内容,理顺每一部分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结特性,为学生更好地建构起整体化认知奠定基础。正视单元教材编写中,除了把握其中六大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本册教材中的逻辑关系,还要把握它们与以往“分数初步认识”学习之间的拓展与发展联系等。从中明确对应的教学策略,努力创设相应的动手实践、合作互助、多元评价等方式来助力学生学习理解,加速分数意义与性质这一认知的有效构建。

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酝酿中,教师可以采取关键任务驱动策略,把需要学生去了解,或是激活的学习认知、经验等设计为系列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如,观察米尺,思考其中的1分米是米尺的几分之几,3分米、9分米呢?还有人民币中的1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或是引导学生画出12个圆圈,根据自己的思考,圈出其中的若干个圆圈,分析圈出的圆圈是整体的几分之几等。任务能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欲望,让对应的知识不断激活,有关分数学习思维会持续深化。此情形下,学生会主动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他们有关分数认识的感知积累不断丰富,学习视角不断拓展,学习思考也会随着学习量的增加而发生质变,最终能助力学生把前面的学习积累与现今学习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化认知。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分数的意义,在后续真假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点的学习中,采取多元化举措来夯实学习基础,为他们形成单元一体化认知结构提供坚实的支持。由此案例教学可知,教师要确立学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精准地把握好小学数学知识点分散编写、螺旋递进式的特点,采取由个及类,由类及理的举措,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单元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关系,加速立体的、全面的、整体的单元结构化认知形成。此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单元整体化教学中学会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能够释放出自主学习活力,让课堂学习洋溢着人性关怀。

三、重视主题活动,深化单元整体纵向联系

打造深度学习场景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精准预设,还有对课堂中生成因素的掌控。唯有如此,教师方能融会贯通,灵活地驾驭各种资源、吸纳有益素材,让教学变得更有生机,让学习变得更有活力。次要条件是结合学习内容,重视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深化单元教学的纵向贯通,让学生能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编写规律,细化单元整体统整设计,以筑牢深度学习的基础,为学生发展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以五年级下册中“图形运动(三)”教学为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特点,围绕小学生生活实际,还有他们关于图形运动学习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储备,采取针对性的主题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把相应的思维激活起来。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一找图形运动例子”的回顾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很自觉地回望二年级学习的图形运动(一)与四年级学习的图形运动(二)等内容,这样学生会列举出诸多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他们在完成复习任务中激活已有的知识积累,唤醒对应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学生会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本册教材的图形运动(三)预习之中,无形中学生会把图形运动的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化感知,初步建立图形运动的整体化结构认知。

如,在单元例题4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内容,进行小组动手操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平移的知识本质,明白旋转三要素的存在等,使得整合单元学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初步梳理学习、联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逐步走向学会学习的理想之路。此间,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学习实情,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需求,构建一个“欣赏与设计”活动学习环节,鼓励学生把本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用好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来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让做、学、思形成完整统一,加速学生对图形运动认知的建构。

此项补充学习活动的引入,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梳理图形运动的知识要点,唤醒学习认知、经验与数学思维,还利于跨学科教学融合,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审美观念获得培养,创新意识获得发展。结合上述教学案例分析可知,优化“单元教学”,注重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抓住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衔接点,找准数学学习中知识与情境生长点,不仅能有效地推进单元知识教學,利于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还能促进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开展,能引发他们的合作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积极反思意识的提升,让主动学习、快乐探索、勤于思考等成为学习的主旋律,进而助推高效、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建构。

四、基于深度学习,助力单元结构思维培育

关注单元结构化学习认知建设,是发展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基本路径所在。运用联结思想,采取更灵活举措,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他们在系列化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树立小学单元整体观念,促使他们数学学习积累的发展,有效改善学习质态,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故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深层学习为基本导向原则,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设适宜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促使学生能够迸发出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问题探究产生强烈的内在驱动,能够把单元学习进行整体化梳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结构体系,促进整个数学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

以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解读好教材,把握每一个例题与之对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将相应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可靠联结;其次还需结合本地,或是班级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一系列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扇形统计、解读统计图过程中学会发散思考,试着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为学生更好地建构单元整体结构认知提供支持,更为他们结构化思维发展注入活力。本单元教材看似较为简单,仅有2个例题,一个练习,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理性地解读教材,解析每一个例题、习题与前面统计知识学习之间的联系,就会看出更多的内容。如,例题1是需要学生把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整体化考虑,从中分析出对应的百分比。紧接着,结合百分比问题探究,去构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与百分比之间的内在关联。例题2则是把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整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学习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总结、归纳统计表的特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等,为学生形成统计图表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认知提供支持。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深度学习的需要,一方面要细化单元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存在,创设必要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交流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交流、倾听中更好地走进扇形统计图知识天地;另一方面关注扇形统计图知识所关联的内容,设计多元化学习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在后续单元练习、综合实践中更好地建立统计部分知识的整体架构,促进学生整体化认知发展,加速结构化数学思维的培育。

综上,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以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水平等规律,科学地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初步形成整体化、结构化教学思路,并构建系列学习探究、学习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围绕单元内容,展开富有深度的学习研究,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积累朝着由点到线、到面、到立体理性发展之路上挺进,促进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稳健发展,为他们深入持久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云.深度学习观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以苏教版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1(9):56-59.

[2]张瑞.深度学习观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以“运算律”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16):52-53.

[3]施聪玲.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3(45):67-72.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