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艳:教育赋能,让彼此都拥有幸福的能力

2024-05-10 08:13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流多动症家庭

“幸福是内心的充盈,是对生活的热情,是对生命的感激与珍惜。”王冬艳对“幸福”的理解,折射出她对教育教学的态度。走进她的教学现场,静静听上一课后会发现,这也是她的教学目标。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她喜欢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表现出来。学习完《慈母情深》一课后,有一个小练笔,她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经“鼻子一酸”的经历。其中一个女孩就写到了在公交车上遇到的瘦弱老人。“我从车下看见他多次去问旁人却都被拒绝,他神情恍惚,跌跌撞撞地走回座位,我想去帮他可又无能为力。随着公交车的离开,落叶撒下,在橙黄色的灯光中格外孤独,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我鼻子一酸,泪水充满眼眶。”细致入微的描写,可谓情真意切。

“我们的教育不是只有教学,更要育人。”王冬艳强调道。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有利时期,抓住时机,王冬艳常常利用班级中发生的小事来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两个孩子之间闹小矛盾了,王冬艳会让孩子们演一演,并让他们想想:“如果这件事重新发生,你会怎么做?”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明白了事情的不同解决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同时也知道了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在一次次的小问题解决中,孩子们遇到冲突时,也能做到三思而后行了。”她说道。

曾经教授一年级的时候,王冬艳的班上转来一个多动症孩子。第一次升旗仪式上,他就把班上的孩子弄哭了一片。王冬艳介绍,接下来还有各种令人大跌眼镜的行为:他和另一个多动症孩子一起搅得课堂不得安宁,一会儿吵架,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爬出教室……还有各种伤害同学的行为,孩子们、家长们怨声载道。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无比焦虑和担心。但是我知道,良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用平和语气和他们交流,认真倾听他们诉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我也意识到,家校合育,才能成为孩子有力的托举。”于是,王冬艳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与班科老师达成教育共识。如今到了五年级,这个孩子的行为发展越来越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和同学正常交流,还能有自己的伙伴、朋友,课堂上有时也会主动发言、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时常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切都将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只有家长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愿意做出改变,家长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发挥。”王冬艳表示。为此,在双流区教育局的引领带动下,她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根据孩子们的共同問题开展小型家庭组辅导或者讲座。比如有几个孩子完成作业动作特别慢,于是她就邀请这几个孩子的家庭参与讨论,给予家庭指导;学校中有孩子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她就为这一类家长做相关的告别电子保姆的讲座。学校每周三下午专门开设了“家长课堂”“家庭指导”等活动,为家长们提供学习和支持平台,她也是其中授课的份子。在节假日里,她也会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为有需要的家庭赋能。

“幸福,在我的课堂内外书写,它是孩子们瞬间的感动流淌于笔尖的那一刻,是孩子们从固定思维走向成长思维的转变,是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努力过程……他们的每一刻,也是我为之感动的时刻。”王冬艳说道。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教育局评为优秀班集体。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社会工作者,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双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辅导师、讲师。

猜你喜欢
双流多动症家庭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双流板坯侧面鼓肚与边角挂钢原因与对策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家庭“煮”夫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恋练有词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