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2024-05-09 06:13何启志李怡呐
工业技术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何启志 李怡呐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杭州 310018)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着力破解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难题,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发展现状,有利于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测度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3 类: 第一类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大多学者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核心要义从经济、社会、生态、治理能力以及城乡区域现代化五大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2],或者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3]、精神文明富裕[4]、科技教育及生活质量[5]等纳入指标体系中,还有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核心要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6]; 第二类是对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的研究,目前关于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主要是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来探究现代化的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以及差异的来源及贡献[7-9]、通过马尔科夫链来探究不同地区现代化等级随时间演变的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10,11]、通过莫兰指数来探究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的聚集特征[9,12],以及通过空间收敛模型来研究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及收敛速度,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13,14];第三类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因素的分析,目前大多学者重点关注的是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有学者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制[15],还有学者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16],但数字经济并不是影响现代化的唯一因素,因此在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因素时,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大多学者都是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出发来构建指标体系,但实际上共同富裕和对外开放都可以包含在经济现代化这个维度里; 另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本质来讲强调的也是人的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即追求的是人的现代化,基于此,本文从两个文明相协调角度出发构建社会文明现代化维度; 通常在科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维度,学者们更注重强调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忽视了科学治理,本文将科技创新与治理能力相结合共同构建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维度,最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现代化维度,从4 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从时空变化角度分析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以及区域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对4 个维度的耦合协调性进一步分析,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影响较大的维度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协调关系,查缺补漏、补齐短板,推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均衡的协调发展关系更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现代化水平; 目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也较少,更多的是探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现代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不仅对各省(区、市)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遵循典型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等原则,从经济现代化、社会文明现代化、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4 个维度出发,选取29 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 经济现代化维度

高培勇和黄群慧(2022)[17]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前景分析中,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增速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需求结构进行分析; 洪银兴(2022)[18]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目标首先是数量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定位也应当关注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导致的收入差距问题; 裴长洪和倪江飞(2023)[19]认为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宁吉喆(2023)[20]也指出要坚持开放取向、但也应将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综上,本文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开放发展3 个维度出发构建经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2) 社会文明现代化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西方国家现代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的现代化。裴长洪和倪江飞(2023)[19]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内涵包含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人民的幸福感,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重视; 高培勇和黄群慧(2022)[17]也指出我们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努力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洪银兴(2022)[18]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又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 宁吉喆(2023)[20]也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要增进民生福祉,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障民生。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文明进步、社会保障、基础建设3 个维度出发构建社会文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3) 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维度

将科技创新和国家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是指在国家层面将先进的科技和创新方法应用于政府管理和决策过程中,以提高国家的效率、效能和服务质量。科技创新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结合可以推动国家进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张来明(2022)[21]指出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效; 李建伟和王伟进(2022)[22]指出我国治理体系也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有效治理。基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治理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4) 生态文明现代化维度

宁吉喆(2023)[20]指出我国目前生态保护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应当积极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高培勇和黄群慧(2022)[17]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要统筹推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王茹(2023)[23]指出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牢抓住结构绿色优化这个牛鼻子,构建激励共容、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于此,本文从资源效率、生态保护、生态破坏以及生态环境4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1.2 研究方法

(1) 熵权法

利用熵权法对具体指标赋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3]:

第一步: 对原始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计算每一个指标的比重pij:

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ej:

信息效用值dj:

计算出指标的权重Wj:

计算第i个地区经济现代化、社会文明现代化、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的评分Ui:

(2) 耦合协调分析

王淑佳等(2021)[24]对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公式定义如下:

其中C表示耦合度,Ui表示第i个子系统的得分。

协调发展度D的公式定义如下,T为综合评价指数:

当n=4 时:

4 个子系统的权重一样,即:

协调发展度的归类标准见表2。

表2 协调发展度判定标准

(3) 空间计量模型

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的目的是了解变量间的空间依赖性、空间滞后效应以及空间误差项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研究在空间效应下各影响因素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本文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讨论,构建模型如下[25]:

其中:y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平、W为空间权重矩阵、X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因素、β和δ为待估计的常数回归参数模型、λ为空间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4)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31 个省(区、市)2012 ~2022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港、澳、台地区未包括在内),相关数据均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指标数据通过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出,个别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

2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

2.1 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分析

(1) 中国式现代化指标权重分析

由中国式现代化各指标权重(表1)可以得出: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影响较大的是社会文明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其次是生态文明现代化和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差别体现在中国的现代化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环境等相结合,社会文明现代化既体现在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又体现在促进社会各项基础服务的进步,因此,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在社会文明现代化维度中权重较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提升社会文明现代化的基础就要先提升经济现代化,经济结构以及外贸依赖对经济现代化水平影响较大; 我们的现代化是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现代化维度中权重较大。科学治理能更好地提升社会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将科技创新与国家治理能力相结合可以更好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因此科技创新在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维度中权重较大。

(2) 中国式现代化指标子维度分析

将我国31 个省(区、市)划分为东、中、西三地区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4 个子维度的协调发展情况,根据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结果如下(表3),我国整体的现代化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协调发展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现代化的4 个子维度发展协调性不断提升; 其中东部地区现代化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现代化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增速大于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虽然表3 无法体现每个省(区、市)的协调发展度,但可以看出东、中、西三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都呈上升趋势。

表3 2012~2022 年协调发展度

为了更好地刻画我国总体及东、中、西地区现代化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形态,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地区的4 个现代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核密度估计(图1): 我国现代化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逐渐向左偏移,说明我国整体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即经济、社会文明、科技与治理能力、生态文明现代化4 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另外,分布曲线的主峰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现代化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呈缩小趋势,现代化逐渐走向全面协调发展。

图1 2012~2022 年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估计

从分布曲线的呈现来看,中部地区的分布曲线的主峰呈快速上升趋势,说明中部地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差距缩小明显,中部地区能较好地跟进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趋势,西部地区分布曲线的主峰在2016 年以前上升趋势缓慢,随后上升趋势加快,即2016 年以后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差距缩小加快; 东部地区的现代化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分布曲线的主峰增长速度小于中、西部地区但仍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全国的现代化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整体呈现全面协调发展趋势。

2.2 中国式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1) 中国式现代化时序演化过程

由我国31 个省(区、市)的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表4)可知,我国各省(区、市)的现代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其次是广东、上海; 现代化水平最差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甘肃; 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化水平大体呈现“东高西低” 的态势。东部地区包含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能更好地吸引人才以及外资等,促进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 而中、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水平较差。因此,更应该加快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吸引人才等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表4 2012~2022 年31 省(区、市)的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

(2) 中国式现代化空间分异特征

通过莫兰指数来检验31 个省(区、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并用局部自相关散点图来分析我国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莫兰指数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并为正值,即我国31 个省(区、市)的现代化水平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图2 反映了我国31 个省(区、市)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从整体来看,一、三象限的点明显多于二、四象限的点,表明“高-高” 型和“低-低”型聚集的省(区、市)较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省(区、市)在空间上更易聚集,我国现代化的空间差异较小、聚集程度不断增强; “高-高” 型聚集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型聚集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低-高” 型聚集的省(区、市)主要在中部地区,但“低-高” 型聚集省(区、市)逐渐向“高-高” 型聚集靠近,说明在东部地区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带动下,中部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也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图2 2013、2016、2019、2022 年莫兰散点图

3 中国式现代化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最终追求的是全方位都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当前对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具体影响因素分析较少,基于此,本文借鉴一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测度的研究结果[15,16]结合4 个子维度,以人均GDP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Ed)、普惠金融指数代表经济包容性(Ei)、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代表产业结构(Is)、规模以上工业R&D 人员全时当量与有效发明专利数的比值来代表创新能力(Ia)、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之和代表政府调控能力(Gr)、单位GDP 能耗代表资源效率(Re)、人口自然增长率代表人口增速(Pg),以此来定量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带有空间滞后项和空间误差项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

由表5 可知,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包容性、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口增速、合理的产业结构及资源效率、均能促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Rho大于零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即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说明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受周围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正向影响。从交互项分析,经济包容性、创新能力、政府调控能力、资源效率均显著为负,即周边经济包容性、创新能力、政府调控能力、资源效率的提升会导致本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下降,这可能是因为产生了“虹吸效应”,如周边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会导致本地区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本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下降。从总效应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的增强,均可以显著促进中国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经济增长为各省(区、市)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机会,产业结构升级则带来更高附加值和创新,而政府的有效调控可以保持稳定和均衡,最终提升中国整体现代化水平; 创新能力显著为负,说明创新能力的提升会降低中国整体现代化水平,中国各省(区、市)的创新能力并不均衡,现阶段创新因素的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对周围地区的创新能力呈现“虹吸效应”,一定程度上挤压周围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与中国整体的现代化水平呈现负相关; 中国的现代化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现阶段可能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资源效率与现代化水平呈现负相关。

表5 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

4 结 论

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 年我国31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分析、空间计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影响较大的是社会文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其次是生态文明现代化、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更加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各项基础服务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2)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4 个子维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速大于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4 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逐渐向左偏移,且差距逐步减小,逐渐走向全面协调发展; 我国现代化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出“东高西低” 格局,且现代化水平较高(低)的地区在空间上更易聚集; 我国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在东部地区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带动下,中部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也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3) 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包容性、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口增速、合理的产业结构及资源效率、均能促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并且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受周围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正向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仅从4个维度出发综合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指标体系,建立更全面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经济、产业结构、创新、政府等角度出发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因素,更好科学地制定策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