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影响
——基于跨界整合创新的中介作用

2024-05-09 06:14姜丽群文俊棋潘致远钟拥军
工业技术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关键技术跨界高管

姜丽群 文俊棋 潘致远 钟拥军

1(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珠海 51907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0)

引 言

关键技术攻关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或控制同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也是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研究表明,拥有卓越领导力的公司创新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公司,且杰出CEO 团队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等动态管理能力方能引领企业实现技术颠覆与创新[1]。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企业通过长期投入研发,以形成支撑技术突破的完整体系。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高管团队在创新方面的战略指引和对长期资源投入的支持,尤其是他们在创新领域的高阶管理能力。此外,高管们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搭建起高效的创新体系,对于企业实现创新目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近年来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创新型企业。然而,在学术研究上,现有关键技术攻关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企业层面的能力、资源、战略、技术合作等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影响,较少涉及与高管团队高阶管理能力相关的特征。

考虑到关键技术攻关与高管的高阶能力相关,本文引入动态管理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动态管理能力理论自Adner 和Helfat (2003)[2]提出以来,先后应用于企业创新和战略资产分配等研究领域。它表明,高管动态管理能力表现为高管构建、整合和重新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2],这种能力使高管能够创建、扩展或修改组织资源基础[3],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关键技术攻关的过程中,后发企业处于技术追赶地位,往往缺乏所有权优势,资源基础较差,加上技术创新成本高且风险大,实现创新突破面临诸多的难题。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高管及其团队需要发挥动态管理能力带领企业跨越组织边界,创新性地整合外部优势资源以改善组织资源基础。本文基于这一观点,开展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影响关键技术攻关的理论探索。

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跨界整合创新成为企业新兴的创新模式,包括跨界和整合两层含义。跨界指组织经营范围和边界的扩张,而整合是指整合技术和行业等边界内的资源和能力。因此,跨界整合创新可以定义为企业跨越行业、地理等边界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和能力,持续更新产品与服务,形成复合竞争优势的过程[4]。企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或同行业的厂商进行跨界合作研发,不仅能够协同起来共同推动跨界技术创新突破,还能够互担风险并缩短研发周期。根据这些现实观察,本文进一步考察跨界整合创新在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创新影响的中介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运用动态管理能力理论开展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影响关键技术攻关的微观运作机制,为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前人理论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跨界整合创新的中介效应,合理地解构出高管在关键技术攻关发挥作用的影响机制,深化了关键技术攻关的影响因素之间关联机制的理论认知; 本文采用新方法衡量高管动态能力和跨界整合创新,为未来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于,引导企业家和投资者重视管理团队的动态管理能力培养。企业家和投资者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打造有高阶能力的管理团队,重点考察他们的学习能力、洞察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动态管理能力相关的特征。

1 文献综述

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领军企业家正确的战略指引,需要企业高管做到长期的资源投入,领导企业与产学研多方主体的深度融合。因此,有必要从微观层面考察高层管理人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影响。

Adner 和Helfat (2003)[2]提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体现为管理认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3 个维度的综合素质。(1) 管理认知作为认知和决策的心智模型,影响高管获取、运用和消化信息[5];(2) 管理人力资本指高管通过经验积累、培训和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影响着高管的管理认知,即高管如何感知机会和威胁,以及做出决策的方式[6]; (3) 管理社会资本代表了个体与社会网络的关系,影响高管的环境扫描、信息识别以及获取和调动多种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网络为高管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帮助高管提升管理人力资本[7]、构建管理认知[2]。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3 个维度相辅相成,帮助高管构筑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组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和管理绩效[8]。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是动态能力在个人层面的体现,有助于配置组织资源并从中形成价值,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产生着深远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战略变革和组织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充分体现了高管个人能力在企业生存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进行战略变革等方面的关键作用[9-11]。但目前仅有少数学者探讨了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12,13],其作用路径也尚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在当前科技领域“卡脖子” 矛盾尤为突出的形势下,尚未有学者从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出发,探讨关键技术攻关的前因。

故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拥有动态管理能力的高管团队能在内部资源和知识的约束下,通过跨界整合创新实现交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完成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而获得后发竞争优势。

2 研究假设提出

2.1 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与关键技术攻关

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管理认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3 个维度均对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产生积极影响。

(1) 高管管理认知尤其是对技术创新的认知有利于确定技术突破路径并降低风险。关键技术攻关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高管管理认知意味着高管能够及时掌握外界市场对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并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形成系统的战略认识和判断。较高的高管技术认知水平有利于企业识别外部技术机会,感知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切换创新思维[14]。在此之后,他们能根据机会快速确定开发目标,及时重构技术知识、整合内部资源并调整资源配置以投入到创新活动[14],提高新产品开发的可能性,帮助企业在关键技术的竞争中实现超越。高管技术认知还能提高组织技术感知的精确度和灵活度,从而降低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 高管人力资本对关键技术攻关起到引领作用。高管教育和学术经历有利于企业获取与技术突破相关的外部专业知识,为企业引入更先进、更复杂的产品和技术[15],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经验和理论储备的高管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洞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容忍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且善于长远规划,避免短期主义倾向[16],确保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的长期投入。

(3) 高管社会资本有利于构建实现技术突破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过程是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的动态互补过程。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高管与利益相关者构建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在知识转移和知识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收获多元的跨界经历,而多元化的经历和通用知识有助于提升高管学习知识和交换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能力[17]。同时,高管广泛的社会网络能够赋能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互补性知识资源[16],提高创新水平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 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促进关键技术攻关。

2.2 跨界整合创新对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的中介影响

跨界整合创新是一个对创新资源进行持续演化、内部重构、跨界编排的过程[18],而拥有动态管理能力的高管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推动跨界整合创新。

(1) 拥有动态管理能力的高管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推动纵向跨界整合创新。拥有较高创新认知能力的决策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预测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环境的动态变化。他们能够将来自生产端的技术推动力和消费端的需求拉动力理解消化为在产业链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机会。而他们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使他们有能力采取一系列措施,运用自身的专业领导力和行业内的社会网络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合作,从而灵活地响应环境变化对创新提出的需求。

(2) 拥有动态管理能力的高管非常重视与同行业的竞争者、合作伙伴或研究机构等的横向跨界合作创新。他们拥有非常强的创新认识,将创新视为组织学习的过程,通过扩大行业的专业影响力和合作网络关系,建立起行业战略同盟或创新共同体,开展研发合作等活动。这些举措促进了不同组织之间,尤其是行业内竞争者和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破了知识的边界,使企业能够从外部吸收和整合关于技术和市场的信息,实现创新思想的交流和整合。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 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促进跨界整合创新。

关键技术攻关是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基础上实现的全新技术范式[19],需要高管不断发挥动态管理能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创新资源,将创新资源应用到研发活动中以提高组织的创造力,最终实现技术突破的创新目标。创新敏感度高的高管能够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技术动态,凭借高水平的技术认知和市场感知,综合各类技术创新信息开展整合创新,确定未来的技术突破方向,部署企业创新战略。接下来,高管还需要凭借自身较高的专业技术领域声望与同行展开合作,以缓解技术创新压力,避免因过度依赖内部知识而引发“核心刚性” 或“熟悉陷阱”[20]。最后,高管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本,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促进产业链整体创新资源的跨界整合,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b: 跨界整合创新在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样本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2012~2022 年我国沪深两市A 股上市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3960 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跨界整合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数据来自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其中关键技术攻关是根据2012~2022 年3960 家公司30574 条专利引用数据,整理为专利引用的公司年度数据。其他数据包括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及公司特征数据等均来自CSMAR数据库,进行了相应整理计算。

数据样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了数据预处理:(1) 剔除金融业上市公司; (2) 剔除ST 公司;(3) 剔除数据不全公司; (4) 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Winsorize 缩尾处理。最终得到28839个观测样本。

3.2 变量定义及测量

3.2.1 被解释变量: 关键技术攻关

参考杏稼龙和吴福象(2023)[21]的研究,将引用排名处于前5%的专利作为关键技术专利。考虑到专利授权存在时滞,本文通过当年关键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企业的关键技术攻关程度。

3.2.2 解释变量: 高管动态管理能力

本文将高管界定为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本文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实现关键技术攻关一定难题,所以将高管认知确定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认知,通过文本分析法来测量。借鉴宋广蕊等(2022)[22]的做法,先选取MD&A 中反映高管对企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认识的词汇,后使用词典法计算每份年报中“高管认知能力” 词汇的词频占MD&A 总词频的比例作为高管认知能力的度量指标。管理人力资本是高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背景的综合体现,用高管的学历进行衡量[23],计算方法为: 管理人力资本=(拥有大专学历的人数×3+本科学历的人数×4+硕学历的人数×7+博士学历的人数×10)/企业高管总人数。管理社会资本是高管团队社会网络的综合体现。借鉴连燕玲等(2019)[24]的做法,把社会资本分为海外社会资本、学术社会资本和金融社会资本三部分: 海外社会资本为具有海外任职、求学背景以及同时具有多种海外背景的人数; 学术社会资本为具有高校任教、科研机构任职、协会从事研究背景的人数; 金融社会资本为具有监管部门、政策性银行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背景的人数。以具有海外背景、学术背景、金融背景的高管总人数占高管团队总人数的比例来衡量管理社会资本。最后,本文借鉴使用熵权法将管理认知能力、管理人力资本和管理社会资本3 个指标进行综合,以度量高管动态管理能力。

3.2.3 中介变量: 跨界整合创新

跨界整合创新包括横向跨界整合创新和纵向跨界整合创新两个维度。横向跨界整合创新反映企业创新的多样性,借鉴王雪原和黄佳赛(2023)[25]的研究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测量。纵向跨界整合创新反映产业链上的合作创新,借鉴巫强和姚雨秀(2023)[26]的研究,以供应链的集中度测量。最后用熵权法综合横向和纵向整合创新以衡量企业的跨界整合创新。

3.2.4 控制变量

本文借鉴赵君等(2023)[27]的做法,选取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两职合一、财务杠杆、盈利能力、企业绩效行业类型、所有权性质、所在省(区、市)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名称及测度方式(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其中,β0为常数项,ε为随机扰动项。

假设H1 的检验模型构建如下:

假设H2 的检验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假设H1 的检验结果可以通过模型(2)的回归得到,假设H2a 和H2b 的检验结果可以对模型(3)、(4) 回归得到。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所有变量测量不存在极端离群值,说明数据合理。样本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的平均值为1.479,标准差为19.567,最大值为1096,最小值为0,这说明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且较多企业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样本企业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平均数为0.307,标准差为0.092,最大值为0.745,最小值为0.027,说明高管动态管理能力虽然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一些企业的高管展现出较高的动态管理能力。样本企业的跨界整合创新平均值为0.167,标准差为0.211,最大值为0.968,最小值为0,说明了样本企业中有些跨界整合创新能力非常强,但有些企业还没有开始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打造有利于企业开展跨界整合创新的平台。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4.2 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如表3 所示。主要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处于0.5 的水平以下,且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及被解释变量相关性的符号与本文假设一致。

表3 相关性分析表

由于各变量的VIF 值均小于2,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

4.3 回归模型检验

采用Stata17.0 进行回归分析。对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 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效果更优,因此本文使用Xtreg 命令估计双向固定效应。

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2) 纳入高管动态管理能力。检验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动态管理能力(β=1.573,p<0.01)与关键技术攻关正向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故H1 成立。模型(3) 检验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动态管理能力(β=0.0639,p<0.01)与跨界整合创新正向相关,故H2a 成立。模型(4) 检验结果表明,跨界整合创新(β=0.867,p<0.01)和高管动态管理能力(β=1.518,p<0.01)与关键技术攻关正向相关,故H2b成立。由于模型(4) 中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系数(β=1.518,p<0.01)小于模型(2) 中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系数(β=1.573,p<0.01),说明跨界整合创新在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滞后回归

考虑到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变化先影响到企业的跨界整合创新,然后作用于关键技术攻关,这条路径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由此,本文将高管动态管理能力滞后1 期和2 期以解决潜在的双向因果问题。数据验证均表明,滞后1 期和滞后2期的结论依旧没有发生改变,表明理论假设检验具有稳健性。

4.4.2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将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大于中位数定义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高的样本,使用1 ∶1 最近邻匹配、卡尺匹配与核匹配3 种方法进行处理,表明所有检验p 值均小于0.01,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高管动态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显著异于普通企业。

4.4.3 更改因变量度量方式

考虑到学界对关键技术攻关的衡量方式尚未取得共识,本文参照邱强和朱睿彤(2023)[28]的思路,计算关键技术专利的被引用次数与引用、被引用次数之和的比值,以此衡量企业的关键技术攻关程度,再次进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4.4.4 Sobel-Goodman 检验和Bootstrap 检验

本文使用Sobel-Goodman 检验和Bootstrap 法检验假设H2b 的稳健性。结果稳健(篇幅所限,详细结果略)。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关键技术实施更严厉且残酷的封锁,我国企业需要日益视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 技术以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的后发追赶企业,我国企业常常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弱势位置,这导致它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的难题。本文研究了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2012 ~2022 年我国沪深两市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3960 上市公司28839 个观测值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管动态管理能力通过促进跨界整合创新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有利于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技术创新突破的现实难题。

5.1 研究结论

(1) 主效应上发现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不少研究表明,高管特征与企业创新紧密关系,但没有揭示出这些特征所发挥的具体作用[29]。本文结论表明,高管管理认知有利于把握行业的技术创新趋势,人力资本使其有更强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而社会资本构建创新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从获取创新知识并引进更复杂的新技术。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高管动态管理能力有利于企业实现关键技术攻关的目标。

(2) 路径分析上发现跨界整合创新在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与关键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虽然跨界整合创新受到不少学者关注,但它的作用机制还处在探索中[29]。本文的结论揭示出跨界整合创新是链接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与关键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路径: 高管团队的管理认知、管理人力资本和管理社会资本分别有助于其洞察外部技术动向、分析更加复杂的外部信息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企业进行跨界整合创新,由此有利于企业获得隐性外部知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资源,或是获得学术界、金融界的创新支持,促进核心技术攻关。

5.2 研究贡献

本文在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基于中国情境考察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不仅是对动态管理能力理论的延伸,也丰富了关键技术攻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Eisenhardt 和Martin (2000)[30]研究认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取得技术创新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论断主要基于企业层面所形成。本文以动态管理能力为基础研究基于中国情境的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对动态管理能力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延伸。同时,现有国内较多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的攻关模式,还没有重视其个体层面因素相关的微观攻关运行机制。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法开展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的研究,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影响关键技术攻关的微观运作因素和机制,为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明确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影响关键技术攻关的影响机制,深化了人们对解决关键技术攻关相关难题的理论认知。虽然高管具有动态管理能力对关键技术攻关起到关键作用,但离不开其它技术创新要素的协调运作,由此跨界整合创新作为产业链内外资源开展创新合作的模式,合理地解释了高层高管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理论观点。

(3) 合理地创新相关变量测量方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案。现有研究对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和跨界整合创新均是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于高管动态管理能力面向有显著技术创新突破的高层管理者,而跨界整合创新需要综合考察企业纵向和横向的跨界整合,发放问卷的对象未必能够提供较为客观、能够反映企业现实情况的回答,且使用问卷收集数据具有相当的难度,由此造成研究难以复制的困境。本文参考熵权法的相关研究,引入熵值法对高管动态管理能力3 个维度进行整合测量,客观地刻画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然后参照刘志迎和施佳蓉(2023)[31]的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测量企业的跨界整合创新,更合理地呈现企业跨界整合创新的程度。这种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和跨界整合创新的大样本衡量方法,为未来运用这两个变量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而合理的参考,为推进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做出了方法贡献。

5.3 实践启示

本文理论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实践启示:

(1)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重视选拔具有优良的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同时还要重视对技术攻关团队的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要充分考量他们的高管动态管理能力,从创新管理认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3 个维度综合考察他们领导创新的潜力,聘用更多有远见卓识、洞察市场变化、有优秀教育背景的高管; 同时,企业应充分实现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升级,对高管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源,开拓高管团队的国际视野和市场洞察力,持续推进高管团队高阶能力的升级。

(2) 高管要注重利用横向和纵向两个途径促进跨界整合创新,以强化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能力。高管重视跨界挖掘创新资源,打通行业内和供应链的创新资源对接通道,构建两条纵横交替的资源格局,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充分的创新资源: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形成交流互动、互惠互利的供应链生态; 也要加强同行业企业的交流,形成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谋发展的行业氛围。

5.4 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文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值得未来开展深入研究。(1) 没有挖掘出更有深度的中国情境理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充分考虑不同技术攻关难度或不同行业技术水平下更有深度的理论机制; (2)未充分考察高管动态管理能力的3 个维度对关键技术攻关影响的不同理论机制,未来的研究设计可以试图考虑不同维度的影响差异,从而挖掘出高管动态管理能力在不同情境下发挥影响作用的理论机制。

猜你喜欢
关键技术跨界高管
跨界
跨界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