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引下保育师工作评估路径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幼儿园为例

2024-05-09 05:26蒙小霞
教育观察 2024年6期
关键词:园所评估内容

蒙小霞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一、引言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在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同时指出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5个方面,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为我国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提供了方向及基本思路。[2]《指南》颁布后,教育界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以《指南》为引领,相关学者开展了课程领导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及家园共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3-6]《指南》可以为进一步完善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提供方向。鉴于此,本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幼儿园(以下简称民大幼)为例,在《指南》指引下探究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育师工作评估的路径。

二、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原则

在《指南》的指引下,民大幼结合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园本实际情况,拟定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幼儿发展与保育师发展相结合的保育师工作评估原则。

(一)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保育师工作评估需建立在“保育”“教育”整体观的逻辑基础上,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强调保育与教育有机融合,幼儿年龄越小,日常保教工作中保育所占的比重越大。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即幼儿的良好发展需要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的融合实施。因此,在对保育师工作进行评估时需要重视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保育师保育工作中的运用。

另一方面,保育师工作内容以保育为主,但亦有教育的职责。《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保育师的职责之一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明确提出了保育师有教育职责。[7]2021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保育员职业名称变更为保育师,提出保育师的职业功能聚焦幼儿生活照料、安全健康管理、早期学习支持和合作共育,增加了保育师的环境创设职业功能,以满足托育机构保育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8]现今对保育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从基本的技能操作转向教育、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掌握。

(二)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

保育师工作评估需要正确的导向与激励,这能激发保育师工作的内驱力。因此,保育师工作评估需要坚持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评估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园所的保育师工作评估需要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园所的外部评估,并且树立园所自我评估工作的正确导向。同时,园所应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外部评估转化为自身良性发展的内驱力。在评估工作中,《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2]这有助于发挥保育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三)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

保育师工作评估需要具备明确的结果性目标并辅以扎实的过程性追踪,即需要坚持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的确立是《指南》精神与民大幼“目标管理”理念融合的体现。民大幼注重 “目标管理”理念在园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并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管理”理念指引下,民大幼强调过程管理,这与《指南》注重过程评估的精神保持一致。

(四)幼儿发展与保育师发展相结合

保育师工作评估作为提升保育师工作能力并服务于幼儿发展的科学工具,需要坚持幼儿与保育师共同发展的原则。幼儿的发展与保育师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指南》强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估导向,评估的最终目的要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育师是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之一,保育师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坚持幼儿发展与保育师发展相结合有助于促进保育师的发展与幼儿的成长。

三、保育师工作评估的路径

民大幼从2016年开始开展保育师工作评估的行动研究。《指南》颁布后,民大幼根据《指南》要求优化和补充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以提升评估工具的科学性。

(一)建立领导核心,进行顶层设计

开展保育师工作评估,顶层设计是关键。第一,建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需要具备保育教育工作整体观及统领保育教育全局工作的能力。第二,以促进保育师及幼儿的发展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第三,科学统筹,建立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

1.各司其职,科学统筹

根据保育师工作评估的需要,民大幼组建了包含保育工作骨干与教育工作骨干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包含园长、后勤副园长、业务副园长、保育组长、年级组长、食堂组长、保健医生、安全管理员。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园长主要负责工作的统筹,明确评估导向,统领评估工作。后勤副园长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民大幼后勤副园长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结合保育工作实际迁移教学方面的评估经验以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及前瞻性。业务副园长负责指导保育师工作评估中与教育相关的要点。保育组长负责评估工作的具体执行。年级组长负责保育师工作与教师工作的协调与融合。食堂组长从膳食角度提建议,并配合评估工作。保健医生和安全管理员负责从卫生保健及安全等角度提供意见,并负责部分评估内容的组织与执行。

2.聚焦发展,明确方向

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需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核心,而保育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保育师的工作水平提高有助于指导幼儿突破最近发展区。保育师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利于促进保育工作的开展及幼儿发展目标的达成。保育师工作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保育师工作现状与保教目标的达成水平,明确工作难点,助力保教目标的达成,提升保育师的专业能力。在保育师工作评估顶层设计时,园所需要聚焦幼儿及保育师的发展要点,明确评估方向。

3.精细设计,建立体系

顶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度规范评估工作的标准及确保评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民大幼具有相应的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第一,民大幼从宏观层面确定保育师工作评估的管理框架,明确评估原则、领导小组、内容总纲、实施方式及对评估体系的自我评估等。第二,规定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具体评估内容。第三,明确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实施细则,确保评估的可操作性。第四,对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进行专项的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民大幼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包括总纲、内容、实施及评估4大板块,如表1所示。

表1 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

(二)梳理工作内容,明确评估要点

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内容是保育师的日常工作。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实施细则及评估验收标准(2024年修订)》《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督导评估细则》等文件的精神,民大幼结合园所“慧”生活主题课程实施的需要拟定保育师工作内容。民大幼保育师工作内容主要划分为可程序化的工作内容、难以程序化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内容和基于园本课程及特色活动实施需要的特色工作内容三类。

1.可程序化工作内容

民大幼的可程序化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清洁消毒、物资管理、幼儿卫生保健、幼儿进餐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的支持,教学活动的支持包括早餐活动、教学活动及区域活动的支持。可程序化工作内容可以进行量化操作。

例如,针对清洁消毒工作,民大幼制定了《一日清洁消毒工作流程》,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的区别,清洁消毒工作流程分为小班版本和中大班版本。一日清洁消毒工作流程运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横向从时间、环节、工作内容、工具及用品、具体操作5个维度进行描述,纵向从幼儿一日活动流程维度进行描述。在小班表格中,7:30—8:00为来园准备环节。保育师工作内容及程序为打开饮水机排水、拉开窗帘后关闭饮水机水龙头、擦拭书包柜、清扫班级室外卫生包干区、摆放幼儿口杯及纸巾、收拾整理前一晚摊开在紫外线灯下消毒的玩具。使用的工具及用品包含清洁毛巾、活动室扫把、垃圾铲、幼儿口杯、纸巾。具体的操作方式为用相应的清洁毛巾擦拭书包柜及栏杆扶手、用活动室扫把清洁包干区、从消毒柜将口杯拿出摆放至口杯柜、根据标识收拾整理玩具放回原位。

一日清洁消毒工作流程是对保育师一日清洁消毒工作的描述,保育师展开清洁消毒工作时需要注意清洁消毒的规范性,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民大幼拟制的《保育师清洁消毒手册》针对不同场景(如盥洗室、活动室、睡房)、不同物品(如桌椅、玩具、门把手)、不同情境(如班级出现传染性病例时)的清洁消毒工作流程以及消毒水浓度的配比等进行描述,有助于保育师掌握工作要领。例如,对椅子、床围栏、桌面等物品消毒使用的消毒剂配比浓度是250 mg/L,消毒步骤是“配置消毒水—使用专用毛巾蘸消毒水擦拭物品表面—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使用专用毛巾蘸清水擦拭物品表面”。

民大幼可程序化的工作内容能减轻保育师工作负担,提升工作质量,确保保育师专注于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技术性内容及特色内容的工作。

2.专业技术性工作内容

民大幼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无法进行程序化及标准化的操作、具有创新性、需要运用形而上抽象思维开展的工作内容,如幼儿早期学习的支持、教学活动的支持、家园共育的指导、新手保育师的培训与指导等。如评估发现幼儿对食谱上的某个菜式进食欲望低,此时保育师如何鼓励幼儿进食则成为评估后的调整点。对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而言,成人很难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进食欲望。因此,民大幼整合教学及后勤部门进行评估、研究和调整,最终形成食育课程。食育课程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开展与食物相关的主题活动,运用集体教学活动课、区域游戏等开展教育;其次,开展食物制作活动,食堂提供食材、工具支持幼儿实操,并将幼儿制作的成品出餐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民大幼需要通过过程性评估进行持续性追踪,根据活动效果调整方案。

3.特色工作内容

民大幼保育师特色工作内容主要基于“慧”生活主题课程、户外游戏活动等进行设计。在“慧”生活课程体系下,保育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课程实施效果的达成需要保育师的支持。此外,民大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游戏需要,自主设计中大班体能大循环及托小班体游循环的户外游戏。游戏器械类型丰富,场地类型多样,对幼儿具有较高的挑战性。特色工作内容需要教师与保育师进行联合评估、调整,以确定保育师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工作内容。例如,游戏前,保育师要主动了解游戏内容、材料、游戏玩法;提醒、协助幼儿垫汗巾,脱外套(体弱儿除外);检查幼儿的衣服、鞋子是否安全;检查场地、器械是否安全;清点人数,紧跟护送幼儿下楼梯等。

基于保育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民大幼制定的《保育师工作评估内容》可以明确评估对象。对可程序化的工作内容,评估内容明确。对专业技术性及特色工作内容,可以围绕工作是否达成目标进行评估。

(三)结合内外评估,强化过程管理

在保育师工作评估实施环节,民大幼以自我评估为主,外部评估为辅。在实施自我评估时,民大幼主要以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的方式开展,聚焦结果性评估,强化过程性评估,关注过程质量。外部评估结果为园所保育教育工作提供正确导向,是园所实施自我评估的重要依据。

1.自我评估

在实施保育师工作评估的专项工作中,民大幼结合园所实际确定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聚焦结果性评估,强化过程性评估。一个学期为一个评估周期,并与日常工作结合实施过程性评估,与期末工作总结结合开展结果性评估。以下是民大幼实施保育师工作自我评估的程序。

第一,在学期开始时,明确学期的保育师工作评估计划,包含园所层面的计划及各层级的分计划。一个学期为一周期,民大幼立足学期的保育教育要点,拟制园所层面的保育师工作评估计划,合理设置目标,并运用“目标管理”理念,逐层分解落实,环环相扣的评估目标锁链体系,形成“园所+年级+班级+保育师个人”4个层级的目标锁链体系。

第二,在学期过程中,民大幼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保育师工作的过程性评估。根据保育师的工作内容,过程性评估分为两种模式:一是针对可程序化的工作内容,采用与常规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模式;二是针对专业技术性工作内容及特色工作内容,采用与每两周开展一次的保育研究相结合的模式。

在与常规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模式中,评估量表的设计是关键,即需要在常规工作检查的表格中嵌入评估内容。评估量表在每个学期的评估目标制定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常规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完成多项工作目标,减少重复性工作。在期初、期中、期末,民大幼将保育师物资管理等工作内容与后勤、教研室联合开展的检查工作结合,将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与全园网格化的常规安全工作结合,将幼儿进餐管理工作的评估与保健医生的工作结合。例如,在对保育师组织幼儿进餐的工作进行评估时,因保健医生每日三餐均深入班级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进餐情况,民大幼将保健医生的工作与保育师管理幼儿进餐的评估结合,补充保健医生的记录表内容。保健医生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完成保育师管理幼儿进餐工作内容的评估。

与保育研究相结合模式是民大幼的特色,也是民大幼彰显保育师专业技术性的有力措施。民大幼的研究体系除包含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外,还结合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特性,另设保育研究及营养膳食研究,并每两周开展1次集中研讨。基于保育研究的研究属性,该模式的评估对象主要是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技术性工作内容与特色工作内容。在结合保育研究实施保育师工作评估的工作中,民大幼先将评估的结果提交至研讨会进行集体研讨,并调整工作,然后对调整结果进行评估,确保最优策略在“评估—研究—调整实践—再评估”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达成。

第三,在期末,采用“工作总结宣讲+保育师工作评估专项总结”模式进行结果性评估。根据“目标管理”理念,在民大幼“园所+年级+班级+保育师个人”的目标锁链体系中,所有主体自下而上逐层就学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后勤组内部进行总结宣讲,宣讲人主要为参与评估工作的中层管理负责人。包括年级保育组长、保健医生、安全管理员及总务主任。后勤副园长负责汇总学期保育师工作评估情况,提交领导小组进行保育师工作评估专项总结。

2.外部评估

在外部评估方面,民大幼严格依法依规办园,定期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保育教育工作评估。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民大幼定期接受教育厅组织的示范园资格复核评估。民大幼注重将有待调整与改进的评估结果作为园所下一阶段保育教育工作的目标。外部评估结果是连接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的重要纽带。

(四)优化评估工具,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大幼在期末进行保育师工作结果性评估的同时开展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的自我评估,以实现评估工具的不断优化。在开展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的自我评估前,后勤副园长汇总梳理学期评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就评估体系内容进行自检,并将意见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讨论,以形成是否修改评估体系的决定。若形成修改评估体系的意见,民大幼会在下学期的保育师工作评估中增加检验修改意见是否可行的目标,并通过实践检验修改意见的适配性及可行性。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在自我评估后不断优化,这有助于实现保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保育师作为实施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及园所的保育教育水平,故保育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而评估是提升保育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抓手,必须充分发挥评估工具在保育师工作评估中的引导、诊断和改进功能。在对保育师工作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以《指南》为指引,坚持评估工作的正确导向;其次充分发挥园所的能动性,以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幼儿发展与保育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园本化的保育师工作评估体系;最后必须坚持保育师工作评估工具自身的不断优化,以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园所评估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主要内容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