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供应链话语权

2024-05-09 09:22张国富李鼎
会计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融资约束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

张国富 李鼎

【摘 要】 供应链话语权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数字时代背景,文章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传导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驱动作用在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竞争行业中效果更为明显,且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效应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應链话语权; 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F275;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0-0090-11

一、引言

供应链话语权体现了企业在供应链上各种商业行为的主导能力,是企业不至于陷入被动、受制于人的关键所在[ 1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企业辐射范围比较局限,供应链话语权仍然较弱,客户集中度较高,常常受制于大客户或大供应商,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抉择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2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契约不完备,集中化更有利于企业协调上下游之间的供需矛盾,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商或者客户的战略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始终面临着大客户或大供应商丢失、业务需求变更和上下游主体凭借优势地位对供应链话语权较弱的企业进行压榨的问题,致使企业在商业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形成“挤压效应”。Birge等[ 3 ]指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系统性风险扩大时,相较于客户或供应商集中度过高所带来的收益,更易造成生产中断和严重经济损失。由此看来,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市场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压力时,如何有效规避供应链话语权不足而导致的经营风险,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正加速向各行业渗透并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治理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对GDP贡献达四成,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创新变革的重要引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引导下,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应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契机,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与此同时,作为一场具有颠覆性创新特质的技术和组织变革,数字化转型也重塑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梳理现有文献,多数学者着重就企业内部层面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指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 ]、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和创新能力[ 6 ],以及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巫强等[ 7 ]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局限于内部效益,而且可能改变其与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重塑供应链话语权占比。但遗憾的是,目前鲜有文献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数字化转型展开分析,数字化转型究竟能不能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内在影响机理是什么,尚未明确。为此,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话语权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在数字经济中整合数字技术和业务流程的组织转型,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 8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的IT能力和数字能力是其独具竞争力的资源,能够强化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对供应链话语权的分配占比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从企业内部视角进行分析,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将被深度整合和全面重构,存在于企业内的“数据孤岛”会被逐步打破,企业能够实时、精确掌握各环节运行数据。这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而且改进了企业的组织流程,使其更易实施精细化的决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进而实现在原有创新资源边界下的更优产出[ 9 ],削减了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同时,得益于数字技术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实时性的特点,企业能够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实时获取及更新,促进内部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增加现有资源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为开拓更多客户渠道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帮助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赢得更高的供应链话语权。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有价值、稀缺而难以效仿的资源,助力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若企业动态能力缺乏,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现有的市场领先地位可能稍纵即逝[ 10 ]。借助数字技术,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大数据计划中的各类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增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更易针对市场变化提出应对措施,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提升,削减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度[ 11 ],进而提高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占比。

其次,从企业外部视角进行分析,数字化转型具有“信号”传递作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既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又与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宏观政策导向一致,这就意味着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势必会受到更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及政策倾斜,赋予了更高的股票流动性,进而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先决条件。吴非等[ 12 ]研究指出,数字化转型程度更高的企业更易受到媒体的关注,媒体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啄木鸟”,能够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对企业管理层的不道德行为及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进行揭露[ 13 ]。基于声誉理论,在高度的媒体关注下,管理者会试图向外界传达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的信息,收敛自己的不道德行为[ 14 ],进而对企业声誉带来提升效应。声誉作为企业一种有价值的特殊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在客户中树立“开拓者”形象,且这种形象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用率,拓展供应商和客户来源渠道。当潜在客户感知到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及社会声誉等企业无形资产时,将会增强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动态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供应商及客户结构,进而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占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二)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与供应链话语权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当融资成本差异较大引起投资不足时,企业会面临融资约束。融资作为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势必会受到数字技术应用的冲击。从信息角度,融资约束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致使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无法合理评估企业的价值所在[ 15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企业的数据获取、分析和传递能力,因此,与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相比,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提炼和输出结构化、标准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和透明度。鉴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及价值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强化了市场投资者预期,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外源融资,增加了与上下游谈判的底气。从管理角度,代理成本高是融资约束产生的重要因素。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进而缓解融资约束。从财务角度,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开展融资活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及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 16 ],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交易行为变得更为可视化和透明化,增强企业为更多客户或供应商提供商业信息支持的能力。万佳彧等[ 17 ]研究指出,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越有能力致力于创新活动,往往有更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地位,进而提高自身的谈判能力,缓解了对上下游的高依赖度。同时,李颖等[ 11 ]指出供应商和客户会更倾向与融资问题较小的企业展开合作,这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资源,减少了对大客户或大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总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减少对大客户和大供应商的依赖,从而提升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三)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与供应链话语权

创新能力是一个包含知识、管理、技术、规范和价值观的系统[ 18 ],优异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稀有的、不易模仿的独特资源,可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重要竞争手段帮助企业在较长时期内获得更多利润。Mardani等[ 19 ]指出创新能力的高低与资源获取的数量和信息获取的速度密切相关。在资源获取数量方面,鉴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具有促进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共享的优势特征,企业可以从更多渠道获取不同种类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思维[ 20 ],逐渐打破存在于企业内的数据孤岛,资源获取口径被进一步放大。不仅如此,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持续现象,并不局限于简单的降低成本,还涉及创建新商业模式的过程。同时,企业为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挑战,需要制定新的人力资源战略,增加数字人才在转型中的权重,为创新提供充足的知识资源。在信息获取速度方面,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当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企业若仅依靠传统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将显得心余力绌,而依托数字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帮助企业获取国内外市场状况、消费者趋势等信息,实现相关性发现和价值挖掘,并根据所获取信息快速给出应对措施,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研发[ 21 ]。除此之外,张吉昌等[ 22 ]研究指出,数字化转型既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又能够通过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作用于创新水平的提高。在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加持下,不仅体现出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发展导向,而且有利于获得终端客户群体和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提高产品市场占用率,满足客户求新求变的心理,进而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拓展客户和供应商资源,缓解对大客户或者大供应商的依赖[ 11 ],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总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供应商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进而提高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数字化转型数据来自企业年报,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来源于巨潮资讯网,融资约束与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对初始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行业的样本;(2)剔除在样本期被ST以及*ST的企业;(3)剔除异常值与数据缺失的无效样本。数据处理和统計工作借助Excel与Stata17.0软件进行。同时,为了消除极端数据的影响,对样本中所有连续变量均进行了1%和99%分位点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获得27 530个公司—年度样本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供应链话语权(SSC、SC、CC)

如何直接测度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大小,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标准。本文借鉴李颖等[ 11 ]的研究,从三个维度采用反向指标表示。SSC表示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及前五大客户的采购与销售比例之和的均值,SC表示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企业总采购金额的比例,CC表示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值。SSC、SC及CC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对供应链、供应商以及客户的依赖度越高,即供应链话语权越小。

2.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T)

参照吴非等[ 12 ]的研究方法,借助Pythom编程语言并结合文本分析法对上市企业2012—2022年所有年报中特定关键词的词库进行文本识别、提取和统计。其中,特定“数字化”关键词的词库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9)》以及相关新闻和会议,从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五个维度构建。最后对各关键词的频数进行加总并加1取自然对数,以此作为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DT)。

3.中介变量:融资约束(SA)和创新能力(Inn)

参照周明等[ 23 ]的研究,采用SA指数衡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该指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越严重。另外,基于投入角度,本文采用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总收入的比值(Inn)度量创新能力的高低。

4.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潜在因素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保证实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选取如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上市年限(ListAge)、托宾Q值(TobinQ)、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产权性质(Soe)。同时引入行业(Ind)和年度(Year)虚拟变量,以控制二者对上市公司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

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根据变量定义,为验证H1,构建多元回归面板模型(1),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供应链话语权(SSC、SC、CC),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化转型(DT),Controls为全部控制变量的集合,i和t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着表示随机扰动项。当数字化转型系数?琢1显著为负时,说明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越能有效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为验证H2和H3,即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运用中介效应三步检验方法,在模型(1)的基础上构建模型(2)和模型(3)。

其中,Median为中介变量,代表融资约束(SA)和创新能力(Inn),Ind为行业固定效应,Year为年度固定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供应链话语权SC的均值为31.531,标准差为19.33;CC的均值为32.292,标准差为21.6;SSC的均值为31.061,标准差为17.079。表明我国A股上市企业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较弱,并且不同企业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核心解释变量DT的均值为3.159,标准差为1.201,最大值为6.133,最小值为0,表明样本企业中数字化转型程度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这与我国A股上市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也说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企业具有代表性。

(二)主回归分析

表3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多元回归结果。从列(1)—列(3)可知,在不加入任何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5061、-2.6952和-3.0894,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从列(4)—列(6)可以看出,在控制行业、年份以及全部控制变量后,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依旧显著为负。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其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越低,继而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越大,H1得到验证。此外,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越低。产权性质与客户话语权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与供应商话语权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表明国有企业在面对大客户时依赖程度较高,面对供应商时鉴于国企原材料采购渠道较多,并不会对其过度依赖,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稳健性检验

1.改变解释变量的衡量方式

参考王运陈等[ 24 ]的研究構建数字化转型词库,并结合文本分析法度量出数字化转型指数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衡量指标(DT2)。

2.替换回归模型

在模型(1)仅控制行业和年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克服地区层面因素导致的遗漏变量问题,加入省份效应构建多维固定效应模型,重新进行回归。

经过上述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限于篇幅,未报告稳健性检验结果)。

(四)内生性检验

1.自变量滞后一期

鉴于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颠覆性的变革活动,并非一蹴而就的投资,可能存在时间维度的滞后性以及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话语权之间的反向因果问题,本文将企业数字化转型滞后一期重新进行回归。

2.工具变量法(IVDT)

由于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话语权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如供应链话语权的提高对企业信息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保持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需及时准确了解客户、供应商的需求及生产状况和现状,导致企业具有加速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技术以增强信息获取能力的强烈动机。因此,采用2SLS回归模型降低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考虑到地理距离存在天然的外生性优势以及杭州领先的数字技术可以产生成果外部溢出效应,能够对周边临近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但无法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供应链话语权,故参考刘胜等[ 25 ]的研究,选取各地级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本文仅涉及一个工具变量,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在第一阶段回归结果中F值为31.709,显著大于10,拒绝弱工具变量原假设。

经过上述内生性检验,结论未变(限于篇幅,未报告内生性检验结果)。

五、影响机制检验

(一)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数字化转型可能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为此,进一步从实证层面检验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内在机制,即探究“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供应链话语权”这一作用路径是否成立,实证结果如表4列(1)—列(4)所示。DT与SA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值,表明数字化转型程度越大的企业对融资约束的缓解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帮助企业摆脱资金困境。SA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当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资金受到限制时,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会变得越高,支持了“融资约束机制”。可见,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增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谈判的选择权和能力,从而提高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另外,本文还对中介效应进行了补充检验,在Sobel检验和Bootstrap检验(随机抽样1 000次)中,均表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成立。综上,H2得到证实。

(二)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通过前文的理论推导可知,数字化转型可能通过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进而提高其供应链话语权。因此,本文继续从实证层面检验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作用机制,即分析“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供应链话语权”这一作用路径是否成立,检验结果如表4列(5)—列(8)所示。DT对Inn的回归系数为0.5293,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提高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Inn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减少企业对供应商、客户和供应链的依赖度,支持了“创新机制”。可见,出色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潜在合作伙伴数量,缓解对大供应商和大客户的依赖,从而提高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同样,在Sobel检验和Bootstrap检验中,检验结果均表明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成立。综上,H3得到支持。

六、进一步分析

(一)产权性质的影响

产权性质是企业的重要特征,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在竞争中存在明显差异。鉴于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势必在融资额度、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对处于优势地位的企業,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会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供应链资源。换言之,优势企业在与客户、供应商谈判时选择权和能力会更大,其话语权更高。同时,为了与优势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上下游合作方会尽可能地保障其原料供应或产品的销售及购买,这大大降低了优势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非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条件。因此,在供应链合作中,国有企业往往会被合作方更为重视,而非国有企业因面对高机会主义风险的概率更大,会更加倾向于通过数字化转型来缓解对客户、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本文推测,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时,数字化转型对客户、供应商和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由表5的结果可知,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DT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从侧面再次验证了H1。此外,无论是SC、CC还是SSC,DT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均为非国有企业更大,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与上文预期一致。

(二)企业科技属性的影响

鉴于科技属性的区别,高科技企业得益于本身的先决条件,其数字化水平往往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因此,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明显。进一步按照是否为高科技企业进行分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无论是否为高科技企业,DT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通过比对二者回归系数的大小可知,无论是对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还是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效应在科技属性为高科技企业时更为明显。

(三)行业竞争度的影响

当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时,会有更多的供应商或客户支持其采购原材料或产品销售等行为的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找寻上下游合作方时,会有更大范围的交易对象选择,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时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对上下游企业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更换供应商或客户的成本也会更低,因而在供应链中有着更大的话语权。本文使用行业赫芬达尔指数评估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并将样本数据依据中位数划分为高竞争行业和低竞争行业两个子样本组进行分组检验。从表7可知,无论是否为高竞争行业,DT与SC、CC和SSC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并且当企业处于高竞争行业时有更大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可见,在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中,企业更倾向于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更加突出。

(四)经济后果分析

当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企业过度依赖客户和供应商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可能具有不确定性,显示“双刃剑”的特性。一方面,依据交易成本理论,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确保了企业货源的可靠性以及销售渠道的稳定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及运行成本,促进了财务绩效的提升,呈现出价值创造的“资源效应”;另一方面,依据资源依赖理论,当企业供应链集中度越高、话语权越弱时,一旦陷入财务危机,企业面临供货中断或客户流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从而使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违约风险急剧攀升[ 26 ]。Hui[ 27 ]也指出,集中的供应链会显著助长低效投资,并会以投资不足的方式扭曲投资,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价值掠夺与风险效应”。本文主要关注企业对客户、供应链依赖究竟是有积极效果还是消极作用,为此进一步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话语权的回归中进行检验。其中,风险承担水平借鉴刘妍等[ 28 ]的计算方法,用Risk指标进行度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范霍恩可持续发展静态模型建立的指标进行衡量(SGR)。通过表8显示结果可知,DT与Risk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其提高风险承担能力;DT与SGR的回归系数也均显著为正,表明推动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依赖大客户和大供应商更可能带来消极作用,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依赖,最终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七、研究结论与启示

供应链话语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对推动我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围绕数字化转型是否影响供应链话语权及其作用机制和带来的经济后果展开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即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话语权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企业数字化转型会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对客户或供应商的凝聚力,从而使企业的供应链话语权得到提升。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助推效果在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竞争行业中更为突出,并且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效应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企业应努力契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潮流,坚定不移地践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能力,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因此,企业应强化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观意识和管理投入,努力突破自身边界。同时,积极主动地将数字技术自上而下贯穿于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和供应链协同的各个环节,有效发挥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努力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巩固并强化自身市场地位,并依托数字技术及时、准确地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流,缓解信息不对称,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第二,政府部门需因企实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政策效能。本文研究证实,在产权性质、科技属性和竞争行业不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同时,本文数据显示,我国A股上市企业虽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但差异较大,很多企业仍面临“不会转”或“不敢转”的问题。因此,对这些企业,政府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布局和帮助他们开展数字化转型,对周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巩固完善、分类制定支持政策等。第三,辩证地看待数字化转型赋能供应链话语权带来的经济后果。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缓解企业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依赖度,有效改善风险承担水平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打破固有边界,需要企业重新认识供应链集中所呈现的是否为“积极效应”,制定积极措施削减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依赖并努力提升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切实推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贤环,贾敏,王瑶.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基于产业链中商业信用水平的视角[J].会计研究,2022(5):118-130.

[2] 王丹,李丹,李欢.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投资效率[J].会计研究,2020(1):110-125.

[3] BIRGE J R,CAPPONI A,CHEN P C.Disruption and rerouting in supply chain networks[J].Operations Research,2023(2):750-767.

[4] 张虎,高子桓,韩爱华.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链关联:理论与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5):46-67.

[5] 邓郴宜,万勇.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与路径: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企业经济,2023(9):15-24.

[6] 孙献贞.数字化转型、政府补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金融,2023(7):3-15.

[7] 巫強,姚雨秀.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配置:集中化还是多元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3(8):99-117.

[8] LIU D Y,CHEN S W,CHOU T C.Resource fit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BC bank global e-banking project[J].Management Decision,2011(10):1728-1742.

[9] 王应欢,郭永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ESG表现: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3(9):94-108.

[10] 焦豪,杨季枫,王培暖,等.数据驱动的企业动态能力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174-192.

[11] 李颖,吴彦辰,田祥宇.企业ESG表现与供应链话语权[J].财经研究,2023(8):153-168.

[12]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7):130-144.

[13] 苗旺,吴杨,李锐.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基于内部控制和外部治理的双重视角[J].科学与管理:2023(6):47-55.

[14] DYCK A,VOLCHKOVA N,ZINGALES 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evidence from Russia[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3):1093-1135.

[15] 苑泽明,于翔,李萌,等.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J].会计之友,2022(19):99-108.

[16] 王敬勇,孙彤,李珮,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决策,2022(11):1-23.

[17] 万佳彧,周勤,肖义.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经济评论,2020(1):71-83.

[18] ZHOU B,LI Y,HUANG S,et al.Customer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effect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managers' expectation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J].Sustainability,2019(10): 1-19.

[19] MARDANI A,NIKOOSOKHAN S,MORADI 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8(1):12-26.

[20] 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6):135-152.

[21] 王福胜,郑茜月,张东超.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J/OL].运筹与管理,2023-02-14.

[22] 张吉昌,龙静.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来自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22(3):74-83.

[23] 周明,许言,徐国庆.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23(10):104-115.

[24] 王运陈,杨若熠,贺康,等.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ESG表现吗:基于合法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3(7):14-25.

[25] 刘胜,温锡峰,陈秀英.供应商数字化与下游客户生产效率:供应链溢出效应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3(8):23-32.

[26] 房国忠,孟繁波,左石.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3(9):102- 110.

[27] HUI Z.Supply-chain concentration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23(7):2129-2144.

[28] 刘妍,马超然,林子昂.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J].工业技术经济,2023(5):38-46.

猜你喜欢
融资约束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