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鼓动

2024-05-09 15:27吕益群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吕益群

进入九年级后,学校对各个班级做了调整,隔壁班的部分孩子来到了我们班。这些孩子虽然口头上表示理解,但行为上还是别扭和拘谨,声称自己“社恐”。作为班主任,我寻思着怎样让孩子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

“同心鼓颠球”是一种多人协作游戏,即在一个鼓身上沿圆周固定均匀分布长度相同的绳子,参与游戏的每个队伍由8~10名队员组成。游戏开始时,每个队员牵拉一根绳子,保证鼓面水平。裁判将一个排球从鼓面中心上方竖直抛出,队员们齐心协力将球颠起,颠球个数多的队伍胜出。我决定带孩子们做一次这个游戏。

走进教室,我半开玩笑地说:“我的手心手背们,来到新班级,感觉新鲜吗?”孩子们一脸严肃,一声不吭。

“你们都这么矜持吗?那看来我们也没必要去操场玩游戏了,估计大家都放不开。”我自言自语。

“游戏?” “操场?” “不矜持,不矜持,我们放得开,完全放得开。”教室瞬间热闹起来。

“好!游戏叫‘同心鼓颠球。我們自由组合成3组,每组10名同学,要求男女搭配。给大家10分钟时间练习,然后比赛。一分钟之内,哪组颠球个数最多,哪组就获胜,每人可获得梦想卡3张。”我一口气把规则全说完。

“老师,到底玩什么啊?”小亮举手提问。

“‘同心鼓颠球是什么?”小辉一脸疑惑。

“我在七年级军训的时候玩过,很难的。”小轩补充。

“那我们的目标是10个还是20个?”孩子开始确定目标。

“不可能,军训时最多的也只有3个。”班长说。

“先练了再说,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呢!”我赶紧说。今天让孩子们放松最重要,毕竟游戏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促进融入。

孩子们快速走到操场,看到操场上放了3个同心鼓和3个排球。

短暂的迟疑后,学生马上自由组成了3组。我很欣慰地发现,孩子们在分组上没有排斥转班生,3个组都是混搭。

“绳子要拉紧。”

“大家的手尽量放在同一高度。”

“球不能颠太高。”

“脚分开一点。”

“其他同学安静,听一个人指挥。”

……

操场上,每一组学生都在群策群力。此时,他们的眼里只有鼓,心里只有球,目标一致:把球颠起来,个数越多越好。

“1,唉!”“1、2、3、4,哇!”“继续,继续!”操场上的声音此起彼伏。

比赛开始了,一组颠球,另外两组观看。颠球的同学凝心静气,全力以赴。观看的同学加油助威,一起数个数。比赛结束,最高的组颠了16个球,最低的也有7个。

“同学们,分享一下感想吧,关键词加理由。”回到教室后,我们回归平静。

“刺激,从来没玩过。”

“紧张,很怕球掉下来。”

“团结,必须保持同样的节奏,还不能走神。”

“好累,我的手都累酸了。”

“组长,得有组长指挥。”

孩子们好像都变成了“社牛”。

“‘同心鼓颠球,又称‘同心协力,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要同心,才能心随鼓动。我们也要同心协力,在这个新家庭里一起舞动青春!”我总结。

“老师,下次我们还能玩吗?”

“必须能!”

孩子们摩拳擦掌的样子让我悬着的心放下来了。我相信,孩子们很快会融在一起,又是一个新的大集体。(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