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摘要:面对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效果不佳,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应当探究行之有效地措施加以处理,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优化产教融合体系,以便推动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农业人才。本文将概述产教融合如何展开,着重分析了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意义及难点,探究优化了构建农业类产教融合体系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对策
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是指将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业类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如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参与度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导致产教融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优化农业类专业教学,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1]。对此,应当积极探究可行性措施,科学合理地构建产教融合体系,辅助农业类专业教学,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各方面均良好发展,为成长为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1 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近年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予以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毕业大学生数量持续攀升,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也就出现了大学生数量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此种情况下,为了促使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并且在农业领域实现个人价值,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与时俱进的技能型人才。而对以往农业类专业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忽略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各项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成长[3]。在中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及专业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构建产教融合体系,利用产教融合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岗位工作内容、人才任用标准,进而制定可行性的农业类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展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与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类专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培育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农业技术人才。但以往部分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学比较传统,仅教授学生大量理论知识,未能强化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这使得学生对农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不甚了解,无法灵活且有效地研究和应用新技術、新工艺及新方法,助力农业更好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正确认识产教融合,根据专业教育改革需求及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健全的、完善的、可行的产教融合体系,指导中职院校积极与涉农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参与农业相关项目研究与开发中来,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4]。
1.3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产教融合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主要在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情况下,积极与涉农的龙头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去,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 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难点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既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又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还可助力中职院校良好发展。但立足于现实层面,对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情况予以了解,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难点,导致体系构建效果不佳,进而不利于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1 教学理念不同
无论是对于中职院校还是企业而言,产教融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重要举措,既可促进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也可满足企业人才任用需求。但从以往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业融合体系构建实际情况予以分析,中职院校需要优选适合的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合作目标一致,才能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教学方案,以便共同为人才贡献力量,促使学生能够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但事实上,部分中职院校与企业所持的理念不同,相应的双方合作的起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学校方面更倾向于社会效益的创造,难以估计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方面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人才,满足本企业岗位人才任用需求,提出苛刻条件,院校方面无法承担,甚至被企业所绑架,容易造成院校不堪重负[5]。所以,在双方理念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处事风格也不尽相同,对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与看法存在差异,此种情况下彼此无法有效沟通,甚至存在沟通障碍,如此势必难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体系,推动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2 缺乏合作深度
由于中职院校推动产教融合的主体,需要选择最为适合的合作方,与之深度合作,如此才能够在双方共同制定教学方案的情况下整合双方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培养,使之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均有所提升,逐渐成长为优秀人才。但事实上,某些中职院校在合作对象选择上比较盲目,并且未能与合作对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仅停留在表层,那么在具体践行产教融合模式的过程中彼此双方机械化地分配责任与义务,容易出现矛盾或者摩擦,不利于长期合作[6]。此外,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有健全的、完善的合作机制的约束和规范,不能单凭口头约定。只有将双方合作纳入法律范畴内,才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双方真正合作,在合作期间彼此讲究信誉、讲究诚信,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不恶意逃避责任。但某些中职院校在与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未能科学、合理地构建合作机制,未能有效地约束双方的行为,很可能出现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导致产教融合效果不佳。
2.3 教研深度有限
中职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就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以便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所以,中职院校与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学研究上,整合彼此资源、经验等,共同探究可行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以便制定并且实施可行性的教育措施,推动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服务于企业、行业及社会,创造卓越[7]。但從目前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研究受重视程度不高,在教研中未能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来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当前社会现代农业人才标准及需求,进而难以根据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调整农业类专业教学,系统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成才步伐。
3 中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策略
3.1 实施“政校企合作联盟”
科学合理地构建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应当在原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一方,也就是中职院校在与优秀的涉农企业合作的同时,联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便加强招生就业、行业交流及校企交流等途径,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共同为培养与时俱进的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方面需加大产教融合的保障力度。也就是根据当地高校产教融合模式实施情况及产教融合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实施相关保障措施,以便在产教融合模式实施中可以明确学校方面和企业方面的权责,加强合作资金的管控,避免产生矛盾或者纠纷;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细则,促使政策落地,优化产教融合的实施;设置产教融合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产教融合项目落地,比如实训基地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学生培训等等。鼓励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比如颁布实施相关优惠政策等。
其次,中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专业调整动态机制,也就是根据区域农业产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类专业方向,做好布局,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农业人才做准备;与企业方面进行积极、主动、深入地沟通,彼此相互交换意见,共同构建可行性的人才培养体系[8]。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及人才需求变化等情况,多听取企业方面的意见,结合企业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最后,企业作为参与者应积极转变理念,正确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把握机会,参与产教融合体系构建中来,一方面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享有优惠政策,助力本企业更好发展。当然,在具体与中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提供资源,比如培训场地、实训岗位及骨干技术人才等,帮助学校方面解决教育问题,推动农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此外,中职院校还应当实施“学徒制”,与企业方面进行有效沟通,使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需求,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带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农业项目研究中来,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我,明确自身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弥补薄弱之处,不断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
3.2 实施专业共建合作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及市场需求,让企业参与中职院校专业建设,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方案等,以便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为了提高专业共建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中职院校方面应与企业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责,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研究,之后整合资源,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类专业教学,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颁布实施下我国各地区积极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各个产业良好发展,实现农民富裕,社会和谐。这就使得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此种情况下中职院校构建农业类专业产教融合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农业类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和深度,为农业类专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合明,钱晶晶.“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产学研教”基地融合教育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76-78.
[2] 李兰,郭风法.科教融合一体化建设管理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4-15.
[3] 朱其志,徐婷婷,袁华根,等.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农业高职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26):46-48.
[4] 白燕英,黄永江,李超.农业高校水利类专业校内智慧化实践教学基地产教融合建设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1(105):97-100.
[5] 景艳莉,王玉凤,杨克军,等.基于产教融合的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99-200.
[6] 赵玲峰,黄江,方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0):81-84.
[7] 赵莉,赵晋国,陶茸.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2):50-52.
[8] 佟春玉,宋博翠,尹国安.项目驱动校企合作培养农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