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贾氏家族文学考述
——以《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为中心

2024-05-09 18:00王新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遗稿故城

王新芳

(齐鲁师范学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大运河畔的故城贾氏家族是明清以来绵延数百年的燕赵文化世家。故城贾氏之学,肇绪于余姚黄宗羲及其弟子仇兆鳌,历经贾润、贾朴、贾棠、贾延泰、贾炎等十余世文脉相传,人才间出,风流不辍。其诗文收录于《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之中,兹以二书所收历代贾氏诗文为中心,试对故城贾氏之文学创作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就正于海内方家。

一、《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简介

学界对故城贾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一直少有关注,主要是因为文献难征。故城贾氏家族之诗文收入以下两种文献:一是清嘉庆间贾润等撰《故城贾氏遗稿》,二是清道咸间贾臻编《贾氏丛书》,这两种文献目前均有传本,却均极为稀见。《故城贾氏遗稿》为贾氏家集,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书名后署曰:“先人著述,虽小碎篇章,不啻金玉,凡我子姓,随时搜辑,详校续刊,以示后之人。不拘体裁,不分门类,惟以世代长幼为后先,非问世也。今日之后人,即异日之先人也,一经授受,贻泽罔替矣,论世者亦且于此而觇孝思焉。嗟我后之人,苟不知以读书为世业则已耳。永怀祖德,惴惴屏息,是有厚望于孝子慈孙。板存从吾所好轩。”[1]368《故城贾氏遗稿》共四卷,收录了从清初至嘉庆年间贾氏家族十五位成员的诗文作品,其中卷一为贾润《从吾所好轩遗稿》、贾泓《西成村舍遗稿》、贾棠《瞿瞿堂遗稿》,卷二为贾朴《惟饮吴水别墅遗稿》,卷三为贾炳《西成散人遗稿》、贾际熙《无遮居士遗稿》、贾念祖《敦好斋遗稿》、贾如玺《随中子遗稿》、贾裕昆《栖心不买山居遗稿》、贾延泰《静者居遗稿》、贾六奇《小竹风窗主遗稿》、贾锬《紫筠斋遗稿》,卷四为贾炎《蕉园主人遗稿》、贾掞《暗斋华胥客遗稿》、贾天申《宜亭锄药叟遗稿》。《故城贾氏遗稿》收入徐雁平主编《清代家集丛刊续编》第一册。此外,南京图书馆藏贾臻编《贾氏丛书》,有清道光、咸丰间躬自厚斋刻本,收录《故城贾氏手泽汇编》四卷,与《故城贾氏遗稿》完全相同;又有贾汝愚《孟门草》一卷、《椿庄文辑》一卷、碧筠女史卢氏《璧云轩剩稿》一卷、贾臻《如京集》二卷、《如京续集》二卷、《蕴声诗略》一卷、《洛中吟》一卷、《后洛中吟》一卷、《退厓日札》一卷、《叩槃集》一卷、《郡斋笔乘》一卷、《接护越南贡使日记》一卷、《退厓公牍文字》二卷、《洛言》一卷。《贾氏丛书》收入徐雁平、张剑主编《清代家集丛刊》第七册、第八册。《贾氏丛书》中收录的《故城贾氏手泽汇编》即贾润等撰《故城贾氏遗稿》,因此除了《故城贾氏手泽汇编》之外,《贾氏丛书》可以看作是以贾汝愚、贾臻为主的故城贾氏家集的续编。从以上两种家集可以看出,故城贾氏的文学创作从明末的贾润开始,一直延续到清道光朝的贾臻,前后持续了二百多年,可见该家族有着极为悠久的文学传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拟对故城贾氏家族诗文创作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二、故城贾氏家族诗文之理学特色

故城贾氏素以理学传家,其中明末清初的贾润是核心人物。贾润(1615—1692?)①,字若水,故城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讲学于乡里,子孙相承而不辍,奉母四十余年,兴义冢,修学宫,建乡贤祠,闻于乡里,诰赠通议大夫,卒祀乡贤,著有《从吾所好轩遗稿》,生平见万斯同撰《贾若水先生传》。贾念祖《明儒学案补跋》曰:

先王父若水公精研理学,于宋、元、明诸儒之书,无不泝委穷源,彻其底蕴。尝谓先大夫素庵公云:“人生为功名中人易,为圣贤中人难。”盖其生平立脚为着实工夫者在此,所以训示子孙者亦在此。晚年读姚江黄梨洲先生《明儒学案》一书,深嘉而叹服之。盖取先生各载诸儒所得力之语,以俟学者之自择,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诚高出于牴牾异同者流也。[2]153

贾朴《谨志明儒学案后》曰:

朴入家塾,侍先大夫侧,见手一编不置,乃《性理》《皇极经世》《近思录》等书,尝指以示朴曰:“此圣贤心脉、后学津梁。孔孟之学,自汉唐以后,穿凿汩没于章句训诂之中者不少,大儒辈出,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敬轩、康斋、白沙、姚江诸人,考据详明,源流贯彻,而冥搜静悟,宗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同,而求至于圣道则一也。”时朴方攻帖括,未及研究。后先大夫闻甬江仇沧柱先生入中秘,讲学京邸,爰呼朴曰:“沧柱先生文章学术原本六经,为东南学者,尔其往受业。”乃执经先生之门,逾年授《明儒学案》一书,朴携归,先大夫读而卒业曰:“黄梨洲先生,其功钜,其心亦良苦也。学者诚能深求诸此,而心有得焉。如欲求游溟渤者,或历江汉,或涉淮泗,所阅之途各殊,沿之不已,终归于海。”亟命朴朝夕校雠,授诸梓,以广其传。鸠工于辛未仲春,竣于癸酉孟春。呜呼!先大夫遗命在耳,而几杖已不获亲矣。朴捧读斯篇,唯有策愚鞭驽,日有孜孜,以期省身寡过,无负父师之明训已耳。谨志。[1]443-444

可知贾润本究心理学,心仪姚江黄宗羲之说,后命其子贾朴入京,师从仇兆鳌门下,仇氏赠予黄宗羲《明儒学案》之书稿,贾朴携归故城,贾润读后认为该书用心良苦,有功学林,遂命贾朴鸠工刊刻,以广其传。从中可知故城贾氏之学乃源于浙派黄宗羲及其弟子仇兆鳌,黄宗羲《明儒学案》一书由故城贾氏刊刻正是明证。

总体来看,故城贾氏之诗文创作带有明显的理学特色。通过《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可见,贾氏家族诗文中常见关于天理人欲、忠孝节义的阐发和对忠臣孝子、贞女烈妇的表彰,这些正是故城贾氏理学传家的表现之一。贾棠《重锓净明忠孝录序》曰:“今观玉真、中黄两先生阐发其精奥之义,乃知净明以立其体,惟在正心诚意;忠孝以致其用,不外扶植纲常。而入门工夫,首在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其所谓忠,尽己之谓也;其所谓孝,践形之谓也。……至于真净真明,大忠大孝,自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1]415-416他强调通过惩忿窒欲来净心明理,借助扶植纲常来践行忠孝观念,最终臻于真净真明、大忠大孝、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宋明理学家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以及黄宗羲“性理说”的贯彻。其《马孙遗集合编序》曰:“棠家故城,据滹沱之下游,居燕赵之要冲,人文间出,慕义强仁之士,蔚为英华,发为声歌,代不乏人。”[1]403所谓“慕义强仁”,亦透露出这个文化家族之理学底色。

另如贾润《哀井烈妇》诗曰:

劲节昭垂女丈夫,此身宁死义难污。骨坚何惧青萍挫,血热还甘碧草涂。猎猎悲风昏落日,沉沉皓月冷啼乌。乾坤正气留闺阁,千载芳名作楷模。[1]380

其孙贾炳诗曰:

危身全弱质,节烈出穷闺。直冒卢姝刃,甘摩赵姊筓。灵风悲鹤吊,毅魄化鹃啼。伫看荒原上,天书贲紫泥。[1]381

其孙贾炯诗曰:

兰心自性生,蕙质本天成。节较屠肠苦,身嫌截发轻。三年完妇职,一死葆坤贞。撒手泉台去,何知后世名。[1]381

通过诗序可知,井氏烈妇为入室歹徒所害,当歹徒即将脱罪时显灵,使其最终伏法。贾润祖孙三人对此事予以咏叹,歌颂井烈妇“宁死义难污”“一死葆坤贞”“乾坤正气留闺阁,千载芳名作楷模”,这些正体现了其家族道德观念的好尚与传承。又如贾朴《书沈贞女事》云:

贞女者,沈长文子嗣德之长女、沈文恪之曾孙女也。幼读书,习知经史。许婚高太常之孙德镜,德镜父高槎客不骞客京国,以故吉期少愆,而德镜以戊子冬死。凶问至,贞女呼号欲绝,父母抚慰之,哭少间,欲往视含殓,父母以匆遽持不可。贞女悲以怨,辄自缢,急救得甦,劝之守节于家,不可,誓必死。其叔祖恪庭太史驰书谕之:“若,处子也,不笄而归,礼乎?亡者盖棺矣,即归,亦不及相见,可若何?”贞女伏地痛哭曰:“倘得归守榇,且代以奉母抚嗣,不相见,庸何伤?”不得已,筮吉行笄礼,族子姓聚,文恪专祠送之,至泣拜成服,而守丧侍姑,动止以礼。今年母氏四十诞辰,姑令之归以致祝,冀少慰其母女间也,而贞女泣告以丧不可贺,服不可易,他年父母春秋高,新妇携嗣子归,而奉觞未晚也,而今毋乃反伤父母心耶?嗟乎!妇之苦,莫惨于失所天;妇之行,莫难于贞厥守。而贞女年二十有二,乃毅然甘为所难,则又非表节烈于伉俪后者比矣。朴,观察使也,故额以完真,嘉其已事,且以励其将来。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暮春,书于虞山署。[1]471-472

沈贞女之未婚夫高德镜于婚前病卒,沈贞女呼号欲绝,欲往视含殓,遭到家人制止后竟自缢寻死,被救后仍不听长辈劝说,执意前往夫婿家去守“望门寡”。后逢其母亲四十诞辰,也以恪守礼法为由拒绝回家探视,可见封建节烈观念已深入其骨髓,以至于不通情理的地步。而对行事如此违反人性的沈氏,身为地方官的贾朴不仅颇为欣赏,还为之题赠匾额进行嘉奖,又撰写此文“以励其将来”,从中亦可见贾朴思想的迂腐与保守。在明清以来关于贞女行为的激烈争论中,已有不少文人学者斥责了这一行为不仅违背儒家礼教,而且违背人类的自然情感和人性需求。然而由于统治者对贞女的旌表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贞女节烈思想依然大行其道②。很显然,贾朴的思想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了高度一致。其实故城贾氏家族中也出现过不少类似沈贞女这样的人物,例如碧筠女史卢著就是一位从十二岁便开始守“望门寡”的悲剧女子。卢著(1784—1851),字碧筠,德州人,大学士卢荫溥长女,著有《璧云轩剩稿》。咸丰元年(1851)刻本《璧云轩剩稿》卷首金镇所作序云:

《璧云轩剩稿》者,余同岁生贾运生太守之叔母贞妇卢孺人之所著也。孺人为德州文肃公女,字故城贾舍人钝夫之子汝愈,未昏而汝愈殒,孺人年才十二,闻之泣不食,愿事亲终老。[3]473

卢氏未嫁而夫殇,年仅十二岁的她竟矢志嫁入贾家去守活寡,其事迹为统治者宣扬表彰,道光十三年(1833)皇帝下旨为她修建贞节牌坊,可见同样的悲剧在深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女子身上一代一代地上演着。虽说卢氏并非故城贾氏人,但她幼年即嫁入贾家,又立汝愈兄子贾秬为嗣,贾秬夭折,再立汝愈兄子贾臻之子贾敦恮为嗣孙,因此从她身上亦可窥见故城贾氏家族崇尚节烈之家风。

贾汝愚《椿庄文辑》中有《张孝妇李纪事》《张烈妇河滨妇人合传》《德州封氏姑妇旌节传》,亦均是对孝妇烈女的表彰。《张孝妇李纪事》记载,李氏令丈夫外出谋生,由其奉养老母,后婆婆病重,医药无效,生命垂危,这时李氏“刲其左肱一脔,长三寸余,宽寸余,见骨,血流不止,以绳与敝缯自缚之,返切为脍,和以醯酱,跪进姑。时姑已食不克咽,为置汤口中,作咯咯声,又久之,甫能食,食及半,开目而视,能言。李大喜曰:语不吾欺也。即以其余毕进,姑病顿瘥”[3]392-393。《张烈妇河滨妇人合传》记载马氏嫁给张某后,不到一年丈夫即去世,为赡养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和年幼的小叔子,张烈妇办完丈夫的丧事后,通宵达旦地纺织挣钱,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并将小叔子抚养成人,然后对亲戚们说:“妾夫死,妾已无生志……妾今日始得脱然获吾初心矣。”[3]396竟入室自经而死。另外一个不知名的河滨妇人是河南考城人,乾隆四十三年黄河决口,当地百姓漂没溺死者甚众,而河滨妇人因抓住水中树冠暂时活命,并终于遇到援救船只,然而她却因身上衣服被水冲走,不愿裸体入船而淹死,死前大呼曰:“吾良家妇,愿死,不愿无衣无裳入舟中与人杂处也!”[3]398其行事亦令人唏嘘慨叹。文末论曰:“张烈妇不惜迟数年之死而卒就死,河滨妇人不忍缓须臾之死而旋得死,其就义一也。两人所遭之遇异而志趣则同。”[3]398贾汝愚认为二妇都是为节、义而死,值得旌表。

我们在故城贾氏家集中可以看到大量对于孝烈的表彰诗文,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贾氏家族的思想宗尚,也是贾氏家族以理学传家的表现。可以说崇尚理学、推崇孝义构成了贾氏家族的文化底色和文化传统,并历经十数代连绵不绝。

三、故城贾氏家族诗歌之艺术风貌

清初故城贾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以贾朴、贾如玺、贾延泰、贾六奇等人较为突出。清代中叶以后,故城贾氏家族诗文创作中的理学色彩逐渐消退,而文学色彩逐渐增强,其中以贾炎、贾汝愚、贾臻等人为代表,以下分别论之。

贾朴(?—1713),字素庵,号慎旃、宜村,故城人,岁贡生,幼承庭训,博览群书,师从秘丕笈、仇兆鳌,学问益进。年二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柳州府同知,有政声,代思明知府,平息岑氏母子之乱,擢贵州平越知府,挂误去官。康熙四十年(1701),以广西巡抚彭鹏疏荐,授苏州知府,政声大起。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南巡,幸苏州,嘉贾朴清廉,为吴中之最,擢为江常镇道,吴民遮道请留,御书“宜民”匾额赐之,调苏松常镇太粮储道、布政使司参政,仍兼管苏州府事。康熙四十九年(1710)去官,居苏州三年,归里卒,著有《惟饮吴水别墅遗稿》,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循吏传》。[5]12988-12989

贾朴一生重在为宦,仅视诗歌为余事,因此诗歌数量不多,仅存十余首。其为学师从浙派学者仇兆鳌,诗歌创作亦受浙派影响,全学宋诗,如《别太平郡伯许可轩》:“八载羁边徼,几番偕执铙。剑求舟自刻,瑟鼓柱谁胶。相契平生趣,漫论冠盖交。偷闲簿书里,得句倩推敲。”[1]434其诗格律工稳,语调平淡,如话家常。贾朴的《惟饮吴水别墅遗稿》中多宦海离别之作及其为官的见闻和感受,这些诗歌的体式多为七绝,艺术上不事雕琢推敲,稍显粗糙。如《别冯龙州司马》云:

六载同官马骨高,野王睥睨万人豪。从知此后声华近,还望音书到不毛。[1]433

《别汪参戎》云:

相将一味是天真,肝胆如君可照人。遮莫关河黔粤隔,数行寄我欲频频。[1]433

前诗首二句描述为官之地的清贫与荒凉。“马骨高”,语出宋吕陶《过今堂偶记旧诗因赠宇文县宰》“最爱官清马骨高”句,兼含为官清廉与官况萧条之意。后诗首二句称赞汪氏为官清廉,天真自守。“一味是天真”,语出宋赵长卿《蓦山溪·遣怀》:“不贪不伪,一味乐天真,三径里。”[6]1108二诗结构相同,前两句都是交待官况,称扬人品,后两句都以叮嘱友人别后常寄音书作结,艺术构思显得单调重复而缺少变化。

贾朴作为一位清廉爱民的官员,其关心民瘼、情系民生的情怀在诗中亦常有流露,如《路出奉议即事贻赵州别驾》:“驱车溽暑过田阳,惨目何论古战场。料理疮痍有能政,使君仍是课农桑。”[1]431《别刘武缘大尹》:“越俎驮江半载余,思民休戚竟何如?”[1]432目中所见,心中所思,皆为民生,确无愧于“宜民”之称号,正如他在《将赴任平越留别诸同僚》中自剖心迹所云:“迂疏自效民无怨,清苦敢云名独芳。”[1]432

贾如玺,字信章、珥峰,贾棠之孙,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进士,候选主事,精于书法,著有《随中子遗稿》一卷,存诗17 首。其咏物歌行《牡丹》别有寄托,诗曰:“余家庭前二三本,无言对影气深稳。夜来闻有咨嗟声,恍趋余前诉愚悃。群葩禀赋皆由天,艳质芳姿非徒然。刚心劲骨异凡卉,造物于我何加焉。俗眼返惊类魔娆,倾国倾城致调笑。亦知种自朱门中,雕阑玉砌讵辉耀。素心端不怀轻肥,等闲一一看化机。何竟富贵来田家,一任桃李争芳菲。”[1]500-501牡丹有倾国倾城之姿,刚心劲骨之质,却因生于田家而遭凡俗嘲笑,但它并不羡慕朱门的辉耀与轻肥,亦不屑与桃李争芳菲,而是素心自守,将一切名利富贵等闲视之。牡丹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品格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写照,诗歌采用牡丹自诉“愚悃”的形式,借牡丹之口来抒发胸臆,构思新颖,别具格调。

贾如玺诗中还有几首感怀诗,情感真挚,颇能打动人心。这些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多写老病愁情与时世推移的感受。如《除夕再用前韵贻张峻天索和》:

听卖呆痴叫正长,祭诗酒脯亦肥香。我今衰老从分岁,商陆亲添傍卧床。

乖童笑指醉颜酡,拥鼻吟成欲放歌。记得儿时埋砚处,可怜强半病中过。

爆竹千竿客里听,灯红蚁绿不胜情。劝君暖热随缘过,四气推迁漫自惊。

辛盘簇簇似前时,耐老医愁不免痴。迎送一宵更漏永,迟君隔岁和新诗。[1]501-502

除夕之夜,听窗外爆竹声声,街上小儿欢叫着卖痴卖呆,与朋友对饮守岁,回忆儿时美好岁月,惊觉岁月推迁,物是人非,而今衰老多病,愁可医而痴终不免,节日的欢愉中不禁泛起淡淡的惆怅。另《小饮自贻》云:“欲浇块垒倒金樽,琥珀光浮染泪痕。世味遍尝浓似酒,此中真可度朝昏。”[1]502诗人在游宦生涯中饱尝了世情冷暖,这些经历都包蕴在小饮之际刹那闪现的泪光之中,故其言虽短,感情含蕴却极为深厚。

贾延泰(1711—1784),字开之,号怿堂,贾润曾孙。自幼禀承家学,读书能自刻励。雍正十年(1732)举于乡,援例授中书舍人,任官数载乞归,生性寡交游,惟与富阳董邦达、献县纪昀、新建曹秀先相友善,著有《静者居遗稿》,存诗11 首,生平事迹见纪昀《怿堂先生小传》、贾锬《怿堂府君行述》。贾延泰之诗多学晚唐,如《春社》云:

烟岸柳风斜,平畴望转赊。绿萦幽径草,红缀小园花。土鼓荒村社,农歌野老家。夕阳人影散,景物画图夸。[1]508

《九日》云:

佳节惊重九,闲情对晚芳。满囊萸露重,吹帽菊风香。绛叶染秋色,飞鸦背夕阳。登高无奈懒,兀坐倚匡床。[1]509

以上二诗之兴象格调,都颇具西昆体神韵。贾锬《怿堂府君行述》曰:“诗不多作,然于唐宋以降诸大家咸能剖其源流,别其盛衰,伫兴而就,风调尤近西昆。”[1]529另外,像《春社》“绿萦幽径草,红缀小园花”一联中,特意将红、绿这样的颜色词置于句首,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增强了句子的语势,此种句法便来自杜诗。蒋瑞藻《续杜工部诗话》引范晞文《对床夜话》曰:

老杜时以颜色字置句首,却引实字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不如是,则句弱而气馁。他如“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皆如前体。[7]380

可见老杜集中此种句法甚多。所谓尝一脔而知鼎味,通过贾延泰诗中对杜甫此种句法的学习模拟,我们似可窥到其诗歌的某些艺术宗尚。

贾延泰有两首律诗亦颇显功力,如《数点梅花天地心》:

空林独葆岁寒心,数点先春冷自禁。老干偏宜冰彩映,疏花不受黛痕侵。当窗瘦影摇清梦,满室幽香伴苦吟。识得东皇真面目,一阳消息个中寻。[1]510

全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巧妙化用王安石、朱熹、林逋等人诗意而浑然无迹。“老干偏宜冰彩映,疏花不受黛痕侵”二句,读来有似曾相识之感,句式模仿宋代释文珦《采菖蒲》“瘦节偏宜石,纤丛不受埃”[8]113“老干偏宜冰彩映”,亦似化自明黄佐《秋日赵信臣席上咏夏菊分得纤字十八韵》“老干偏宜石,奇姿不避炎”[9]。另如《送春》颔联“榆钱满地浑无赖,柳絮沾衣讵有情”二句,对仗亦颇为工整,用拟人手法将榆钱、柳絮写得情趣盎然。

贾六奇,字罕蘅,号竹乡,贾如玺之子,乾隆壬申以副贡官恩施知县,授文林郎,候选同知,著有《小竹风窗主遗稿》,存诗23 首。总的来看,贾六奇之诗亦学西昆体,如《月影》云:

月影屏光未了因,欹眠倚坐费调匀。娥悲窃药凄凉久,蝶戏循花点缀新。幻到巫山仍入梦,畏他邻女转窥人。灵犀直透层宵上,亿万菩提总化身。[1]520

全诗用典繁复,绮丽精工,尽显昆体风貌。

贾六奇亦有一些小诗脱尽西昆习气,写得清新晓畅,真挚感人,有杜牧诗风,如《绝句》二首:

春事阑珊三月天,尖风吹透绣帏偏。有情翻作无情想,斜睨金炉袅细烟。

香销豆蔻藕丝长,不效斩新时样妆。蜡炬无情犹有泪,惹人一夜九回肠。[1]518

该诗题注“恩施署中作”,当作于游宦之时。前首写凉风吹衣,撩动作者思乡之情,明明内心已激流涌动,却故作无情,将目光移向香炉中袅袅升腾的细烟,语气貌似轻松,读来却是心酸。后一首以“藕丝长”起兴,以蜡炬滴泪比衬,托出了愁肠百转的主人公。在他眼中,那本无情的蜡炬似乎也在为他的境遇而默默流泪,惹得他“一夜九回肠”。真是伤心之人观物,万物皆着感伤色彩,正如王国维所云:“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10]8

贾炎(1738—1790),字午桥,号蕉园,乾隆乙酉拔贡生,入赀候选布政司经历,以子仲启贵,赠儒林郎、两浙嘉兴松江盐运分司运判,著有《蕉园主人遗稿》。贾炎诗歌用典密集,讲求“无一字无来历”,颇具宋调,如《遣怀》云:

藏头那复计昏朝,拥鼻吟成思寂寥。眼底提休真是幻,胸中垒块未全消。黄杨遇闰须教退,翠柏凌霜自不凋。击碎唾壶无限恨,朔风吹雪压松寮。

引睡文书信手翻,豪情久已谢齐髡。生平碌碌悲功狗,出处休休学病猿。乍可遭谩怜社鬼,何须媚灶效王孙。红炉拨尽寒灰火,懊恼心情谁与论。

迩来情兴冷于灰,醉绕阑干日几回。地异汉阴休抱瓮,客逢燕市且倾杯。三缄久凛金人戒,一蹶何妨良骥才。惆怅无因开口笑,檐前皓月几时来。[1]557

第一首,“黄杨遇闰须教退”,是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艰难窘迫。按,此句出自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11]1095。“击碎唾壶”,用南朝王敦典故,《世说新语·豪爽》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12]136这两个典故,概括了诗人一生英雄失路的坎壈境遇,如同“朔风吹雪压松寮”一般的残酷现实,已把他当年的豪情逸气扫荡净尽。

第二首颈联连用两个典故。“乍可遭谩怜社鬼”,出自苏轼的《凤翔八观诗并叙·诅楚文》:“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11]312“何须媚灶效王孙”,典出《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13]27后因以“媚灶”作为阿附权贵之典。作者用此二典,意在表明,虽然自己在现实中屡遭欺骗打击,也决不会屈节谄媚权贵,其人格风范于此可见。

第三首,“汉阴抱瓮”,用《庄子·天地》篇汉阴老人抱瓮灌园故事,意指淳朴无邪,不用心机。“燕市”,是古之义士荆轲与高渐离一见订交之地。“三缄久凛金人戒”,典出《孔子家语·观周篇》:“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14]133“惆怅无因开口笑”,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人心险恶,知己难求,尔虞我诈的现实已让诗人心灰意冷,他多么渴盼出现一个清风皓月的世界能让他摆脱惆怅,会心而笑。

三首诗意前后相贯,把诗人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用典虽多却不显板滞晦涩,毫无违和之感,情理与故实融合无间,如同着盐入水,不留痕迹。

除了学苏轼之外,贾炎诗歌亦常有模仿杜诗的痕迹,如《雨过河间》“小市门常闭”,系模仿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15]1226,《观妓作盘旋舞》则直接模仿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贾掞,字暗斋,贾炎弟,乾隆四十二年(1777)以选拔廪生中举,五十二年(1787)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加一级,诰授奉直大夫,著有《暗斋华胥客遗稿》。贾掞自号华胥客,典出《列子·黄帝篇》:“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16]41亦即谓自己为梦中人,颇具警醒意味。其《秋怀》云:“仿佛豳诗奏仲春,盈盈一水认难真。壁蛩何事怜孤另,知此身如梦里身。”[1]589-590从中似可了解贾掞自号之由来及其处世心态。贾掞诗歌用典繁密,诗意艰涩,若不加笺释,很难读懂。如《重咏》曰:

海岱望朱家,富平求押衙。无愁为梦里,有恨即天涯。偏尔真能锻,何妨独嗜痂。半生嗟落寞,只自饮些些。[1]591

首句“海岱望朱家”,来自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17]1280朱家,汉高祖时鲁国人,以任侠闻名。次句“富平求押衙”是化用唐传奇《无双传》中的故事,富平押衙古洪是著名义侠,曾从宫中救出刘无双,使其与王仙客破镜重圆。“嗜痂”,用《南史·刘穆之传》“嗜痂成癖”之典[18]428。“只自饮些些”是化用宋代邵雍《饮酒吟》“时时醇酒饮些些,颐养天和以代茶”[19]403。贾掞诗歌中亦时可窥见学杜痕迹,如《盆梅步蕉园二兄韵》其二“庾岭曾经谁索笑”[1]590,出自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巡檐索共梅花笑”[15]1842;《秋草和韵》其二“嘶芳马去麯尘非”[1]592,化用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二“马衔青草嘶”[15]1102。

贾汝愚(?—1827),号柳溪,贾炎之侄,五岁赋“春雪”诗,有“不见柳条青”之句,为其父所赏。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九上春官不第,遂弃帖括业,肆力于古,师从任大椿、邵晋涵、桂馥等名儒。后权知山西绛县、吉州,署山西浑源州知州,晚岁居京师。著有《孟门草》一卷、《椿庄文辑》一卷。贾汝愚诗文宏富,甚有文名,然不自收拾,篇什零落甚多,其子贾臻编辑的《孟门草》一卷,是其为官山西吉州孟门一年间所作近体,并无古体,似非完帙。

贾汝愚诗歌的内容,多表现薄宦山西时的生活及思乡之情,如《不寐》云:

岁序催人马绝尘,只将羁恨掉头吟。三更短梦浑无赖,午夏余寒且不禁。何事鱼山摹梵呗,也知禽鹿思长林。多情最是秦关月,来透疏棂照客衾。[3]285

《河干》云:

移檄傍河干,经春夏又残。船行知有贾,吏散似无官。蝎猛环床上,蝇饥聚食单。白须休镊尽,留与故人看。[3]291

《家书》云:

谁是羁栖久,遂令离恨深。家书千里至,一夜二毛侵。把酒浇歧路,无言对远岑。也知徒往复,六六不如沉。[3]292

《此身》云:

老大光阴莫等闲,与僧终岁守禅关。沙翻浊浪流同赤,日下危峰色不殷。毒蝎雌雄斗败壁,怪鸱愁啸伴空山。岂真顦顇因诗苦,一首诗成两鬓斑。[3]297

这些诗歌倾吐了其为官僻远山乡,只能与僧侣梵音为伴的索寞孤寂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读后不禁令人为之动容。从艺术渊源来看,贾汝愚诗歌对唐人的模拟痕迹颇为明显。如《不寐》“多情最是秦关月,来透疏棂照客衾”,似化自晚唐张泌《寄人》“多情只有中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20]8535。《此身》“岂真顦顇因诗苦”,化自晚唐孟启《本事诗》中李白《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21]104又如《河干》描写吉州之偏远荒僻曰“蝎猛环床上,蝇饥聚食单”,乃化用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15]591。再如《林希白梦中得句“人在桃花镜里行”绘图索题》“如天上坐谁知远,似画中看未即还”[3]295,亦系化自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15]2496。学杜是故城贾氏家族诗人的共同特征,而这一点在贾汝愚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然贾汝愚之诗取径较广,并不能以宗唐宗宋拘之,如其《自题五十五岁小影》十六首,从艺术风格来看明显是对汉魏六朝诗歌的模拟。另如《夜坐》“别馆无人对短檠,停云霭霭故园情”[3]284,“停云霭霭”,乃从陶渊明诗《停云》中来。交河王化昭《孟门草序》曰:

柳溪先生,风雅老斫轮也,其诗劖刻奇峭,或谓其探源江西,其实陶镕百家,自出意匠,天骨开张,腾趠无前,格之高,韵之远,思之锐,气力之雄健,真能空所依傍,卓然自成一家之言者。诗至先生,始可谓免于俗矣。[3]256

能熔铸百家而成一家之言,这正是诗歌艺术臻于成熟的表现。王化昭同时指出贾汝愚诗歌具有笔力雄健、气势壮阔、格调高远的艺术特征,其所论不虚,如《遣闷》:

猎猎乾风起近郊,炎蒸何日挂云梢。百年身世同朝暮,此地涓埃愧斗筲。卧听荒钟千里外,行惊诞溜一心抛。扬雄笔墨真狼藉,匏系无从作解嘲。[3]290

诗歌起势极高,境界阔大,抒发了苍茫天地间,面对时事变迁,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无助。另如《即事有感寄邵皆山》:“草地毗连三百里,群峰硉矹一河低。”[3]313《游南山寺寄陈甸华》:“南山入望列峥嵘,西晋渊丛旧得名。翠柏千层迷古刹,黄流一折下荒城。”[3]278写景皆极为壮阔。

贾汝愚《孟门草》卷前有《题词》一卷,分别是太和陈韶、会稽陈廷球、仁和钱枚、大兴黄矩高、卢龙蒋第、交河王化昭、贵筑傅潢、天津沈兆沄所题之诗,均对贾汝愚为官孟门一年期间所作诗篇大加赞赏。如陈韶诗曰:“涛声直撼孟门秋,壮我襟怀可破愁。何事危吟苦萧瑟,一天新雪上君头。”“偊将车马驻禅关,放眼黄河第几湾。合惹使君吟兴发,酒酣题遍孟门山。”[3]257陈廷球诗云:“汾水悠悠落木秋,锦囊佳句及时收。归装长物知何有,一卷诗轻万户侯。”[3]257-258王化昭诗云:“健笔谁能回万牛,壮怀高压孟门秋。两峰并峙如坡谷,不怕人讥沧海流。”“优孟衣冠一例删,独将面目认庐山。证禅合傍禅关住,诗在松阴鹤影间。”“人海何妨吏隐兼,公馀寄兴一掀髯。太行山色黄河浪,一卷收来太不廉。”[3]261沈兆沄诗云:“偶寄泥痕伴塞鸿,栖迟岁月惜匆匆。兴馀帽影鞭丝外,人在河声岳色中。酒盏客窗连夜雨,茶烟禅院落花风。从知行役忘劳勚,赢得新诗字字工。”[3]263-264这些赞诗概括了《孟门草》诗歌的情感内蕴和艺术特征,正可与王化昭《孟门草序》中的评价相互印证。

贾臻生活的时代,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方兴未艾之时,作为清廷的方面大员,贾臻积极参与其间,故忧怀国事、悯时伤乱是其诗歌的主旋律。如《都门漫兴》其二曰:

河朔谁教酿祸胎,无边战垒翳蒿莱。咽喉地失维关险,鸿雁声闻大泽哀。自古空群须逸足,即今屠狗亦多才。汉廷定有治安策,不用长沙痛哭来。[4]569

贾臻诗歌气充理足,豪迈劲健,常有不可一世之概,这在其咏史诗和咏怀诗中表现得颇为明显,如《再咏荆卿事》曰:

击筑哀吟易水寒,至今人说白衣冠。不须剑术论疏密,判死酬知大是难。[4]602

陶渊明《咏荆轲》云:“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22]268而贾臻则反其意而行之,认为大可不必论荆卿剑术之疏密,他能够义刺秦王,以死酬知己,已足为千古英雄。又如《绝句》云:

五言摩诘剧清高,凝碧池头首重搔。漫倚宫槐悲落叶,新声犹记郁轮袍。[4]588

此诗对王维赋“凝碧池头”一事进行咏叹,读来慷慨铿锵,余韵不绝。再如《戏作》云:

旅食妻孥类转蓬,流光弹指暗心惊。身行万里半天下,眼有千秋愧此生。尘世纷纷斗蛮触,故交衮衮到公卿。狂歌镇日少人和,浊酒一壶还独倾。[4]333-334

此诗反映出诗人放眼千秋、雄奇豪迈的个性特征。贾臻在《如京集序》中谦虚地说:“若余所作,大抵信手拈来,质直少文,是何足以言诗,聊记一时游历,政如冯庐州所云贾人计簿耳。”[3]564然董文涣在《如京集》的题词中却对贾臻之诗给高度赞誉,其曰:

运生方伯前辈曩识于鲁川坐间,嵚㟢豪迈,有不可一世之概……思笔骏快,波澜壮阔,如万斛泉源,不择地涌出,盖宗坡公而自开异境者。良由识广才大而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历名山大川足发其磊落英多之气,更非世之规模于摹拟者所能及焉。[3]611

按,贾臻《纪文达手批苏诗是卢敏肃刻本》诗云:“我于坡诗有癖嗜,朝夕披吟废寝食。”[4]632亦可作为其推崇苏诗之佐证。实际上,贾臻之诗不仅学习苏轼,亦学韩愈,如《京邸忆养疴大梁时事次昌黎寄崔评事诗韵柬同游诸子》便是次韵韩愈《赠崔评事》之作,《落齿自嘲》《齿痛》亦是模仿韩愈《落齿》诗,这些地方都透露了贾臻的某些艺术宗尚。金镇《退厓同年以〈后洛中吟〉见视,漫题二律卷尾,感时怀旧,情见乎词》云:“馀事诗篇追北宋,他时纸价贵东都。”句下自注曰:“君论诗以由宋入唐为宗旨。”[4]303可见贾臻有“由宋入唐”的理论倾向,这与浙派领袖查慎行“唐宋互参”的理论较为接近。

总之,明清以来,故城贾氏家族素以理学传家,因此《故城贾氏家集》与《贾氏丛书》中收录了大量表彰孝烈之作,其诗文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理学特色。以贾延泰、贾六奇、贾炎、贾掞、贾汝愚、贾臻等为代表的家族诗人群体,其诗歌创作成就不一,各具特色,是燕赵诗学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然而由于《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较为稀见,故学界对故城贾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一直少有关注,兹不揣谫陋,试对故城贾氏家族的诗文创作进行初步总结,所论未必尽当,希请方家不吝指正。

注:

①关于贾润之生年,《从吾所好轩遗稿》之《跋明儒学案七则》末署“康熙辛未夏六月识,时年七十有七”,“康熙辛未”即康熙三十年(1691),则其应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另贾朴《谨志明儒学案后》称承其父命刊刻《明儒学案》,“鸠工于辛未仲春,竣于癸酉孟春”,竣工时其父已卒,则贾润应卒于康熙三十一年至康熙三十二年之间(1692—1693)。

②明清时期关于贞女问题的争论,可参见(美)卢苇菁著,秦立彦译《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第7 章“古礼与新解:关于贞女的争论”,第221—233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

猜你喜欢
遗稿故城
刘盼遂先生《世说新语》整理成果的发表过程及遗稿的下落马千里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素文女子遗稿附袁家三妹合稿》辨正
把世界的恐惧转变为世界的希望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故城谣
若使梦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