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祥
社会交往能力是残疾儿童未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也是当前融合教育趋势下,不管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中小学的随班就读班级,均是置于教育优先级的重要主题。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与教师的互动、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学生本人的互动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社会交往模式。
一、智障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1.提升自立自信。发展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智障学生更好地实现自立,进而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更加自信地处理日常任务和应对现实生活挑战。
2.提高生活质量。具备适当的社交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多的友谊和支持网络,减轻孤独感,提高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促进融入社会。智障学生通过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与他人互动,可以改善与家人、同学、师友及社会中其他人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各个层面,减少社会排斥和歧视的可能性。
4.助力职业发展。社交能力不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价值,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至关重要。智障学生通过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就業机会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在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与同事和上级协作。
二、教师心理支持在智障学生社交能力发展中的意义
1.创造安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尊重智障学生、理解他们的独特需求、建立信任关系以及表达关心和关爱,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教室环境来帮助智障学生感到放心。这种环境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互动、积极尝试社交技能,而不担心受到嘲笑或拒绝。
2.提升自知和自信。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不同情绪的社交含义,并促进合理地情绪宣泄和正确地情绪表达。教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促进合作与互助。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活动、互助任务,鼓励智障学生与同龄人合作和互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提升团队合作、社会协作的能力。
三、教师心理支持的种类与作用
1.认知心理支持。帮助智障学生理解社交规则,提高社交认知能力是教师提供认知心理支持的主要内容。这种支持有助于智障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交互动的规则和期望,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
2.情感心理支持。教师通过建立彼此信赖、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温暖、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倾听智障学生的需求、感受和情感表达,可以形成一道情感上的安全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降低挫败感,从而使儿童更愿意参与社交互动。
3.意志行为支持。塑造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提升智障学生应对社交难题的能力是教师提供意志行为支持的应有之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协助智障学生制定目标,帮助他们规划社交互动的策略,以增加他们的社交成功经验。
四、教师心理支持下的智障学生社交能力发展途径
1.个体辅导:关注个性化需求与追踪。(1)关系筑基。例如,教师可以每周花时间与智障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的期望。(2)因需施教。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社交发展计划,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社交规则,提供具体的示范和练习。(3)定期追踪。观察、记录、定期监测学生的社交发展进展,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分享学生的社交发展报告,讨论学生的进展和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支持计划,确保学生的社交能力不断提高。
2.团体辅导:侧重场景性互动与体验。(1)场景模拟。例如,教师在情景训练的课堂教学中,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和处理购物情境。(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交角色,理解其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以提高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3)团队合作。例如,通过设计合作拼图游戏,每位学生领取几块拼图,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讨论拼图块的放置位置和顺序,协作完成整个拼图。
3.家校互联:注重协同式支持和反馈。(1)定期沟通:教师和家长定期线上或线下交流,分享学生的进展和困难,互相提供反馈,以确保学校和家庭提供一致的社交支持。(2)家庭参与: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提供额外的社交练习机会,鼓励孩子与家庭成员互动,模拟社交场景,并提供情感支持。(3)共商目标: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社交发展的目标,并协作制定实施计划,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得到支持。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