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三协同”活动模式研究

2024-05-08 23:20廖海燕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学时跨学科

廖海燕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设置不少于10%课时用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量的大幅度增加,体现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重视。那么如何把握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下面笔者结合跨学科主题活动“度量衡的故事”课堂实践,谈谈在“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协同”活动模式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协同设计,实现目标多元化

1.多学时的长程设计。在跨主题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建议采取多学时的长程设计。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学时完成:

2.设置多个问题序列。跨主题活动的设计还可以考虑设置多个问题序列,例如“度量衡的故事”在每节中,我们设计多个问题序列驱动活动进程:第1学时(数学课)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怎样制定计划第2学时(信息技术课)度量衡衡的前世今生?第3学时(数学课)成语中的计量单位在古代的具体意义?怎样把古代计量单位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第4学时(语文课)怎么记录研究过程?

二、协同实施,实现教学结构化

1.以“主题”为核心,建立教学结构。基于主题建立教学结构图,既有利于教师从全局的视野整合零散的知识,利用主题活动的整体调整和优化。又能让学生在分阶段的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学科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为有效开展跨学科整体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2.以“学科”为支点,任务驱动教学。笔者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至少要有一个学科作为依托。并以此学科作为支点,站在学科育人的角度。主动开展跨界,与其他学科内容建立联系,实现学科教学内外关联。例如,跨学科主题活动“度量衡的故事”设计中就以数学学科作为支点,联系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通过任务驱动开展跨学科教学。

三、协同评价,实现方式多维化

1.关注过程性评价。主题活动的评价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根据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来确定评价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我们在跨学科主题活动“度量衡的故事”中,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活动之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度量衡”的知识基础,确定学生的课前知识基础和经验,第1课时评价学生对“度量衡”的了解情况;第2~3学时设计学生自评工具,指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活动过程;第4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互评。

2.关注创新性评价。创新意识是素养发展的原动力。跨学科主题活动不仅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还应关注创新性评价。所谓创新评价,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或经过小组讨论得到的策略方法都可以叫做创新,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跨学科主题活动有别于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活动,因此在评价内容上没有提及数学知识的评价,但特别融入了创新性的评价。

责任编辑  邱  麗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学时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