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人才供需匹配为基础的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2024-05-08 22:48王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银川市产业链

王婷

[摘 要]文章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的背景,聚焦宁夏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掣肘,从葡萄酒产业人才供给端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端出发,分析银川市葡萄酒产业链人才供需匹配现状,并提出以产业人才供需匹配为基础的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链建设建议,以期为银川市政府完善产业链人才队伍、酒庄企业精准引育人才提供决策依据,为银川市乃至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产业链;人才链;产业人才供需匹配;银川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45

[中图分类号]C964;TS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139-04

1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研究背景

1.1   产业发展优势

2016—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2021年7月10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年末,银川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7 466.67 hm2(占宁夏45%,约占全国23%);建成投产酒庄66个(占宁夏57%),年产葡萄酒7 000万瓶(占宁夏50%、约占全国产量22%),年销售额2 000万元以上品牌酒庄12个(占宁夏80%);A级以上旅游酒庄9家(占宁夏75%),其中AAAA级酒庄3家、AAA级酒庄2家、AA级4家。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吸引了法国路易威登、保乐力加、美的等国内外龙头企业来银川投资[1]。银川市初步形成了西夏王、张裕、长城、贺兰神等众多品牌,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700多款葡萄酒在布鲁塞尔、巴黎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顶级大奖。

1.2   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笔者根据《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实地调研发现,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产业规模化布局有待完善,酒庄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产区酒庄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规划、品种区划、酒品种类、风土资源等关键问题亟待得到专业研究论证[2];其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弱,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低,年劳务用工达42万人次,人员招聘管理成本高,在优质抗寒抗逆葡萄品种选育、葡萄酒酿造工艺创新等方面对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的需求极其迫切;再次,产业融合度不高,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本地葡萄酒产业与观光旅游、文创、康养等产业关联度低,产品附加值、综合效益不高,产区品牌知名度、市场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围绕葡萄酒产业链分析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供需匹配情况,补齐产业发展人才短板,对政府完善配套政策、酒庄企业精准引进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式

本文根據银川市葡萄酒产业链人才队伍和岗位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分析产业人才供需匹配现状。一是调研盘点酒庄现有从业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产业人才供给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人才访谈等方法对银川市66家酒庄进行从业人才普查,摸清从业人才总量和专业素质,梳理种植栽培、酿造生产、营销推广、经营管理等四大类岗位现状。二是建模分析酒庄招聘人才和岗位情况,进行产业人才需求分析,运用Python爬虫技术广泛搜集本地官方招聘平台和市场化平台招聘信息数据,从酒庄招聘和人才求职的角度分析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供需状况,围绕全产业人才链形成“葡萄酒产业紧缺人才供需图”。

3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现状

3.1   产业人才供给情况

截至2021年年底,银川市66家酒庄人才供给情况分析如下。

一是产业人才队伍体量较小,后备人才储备不足。66家酒庄人才总量约2 000人,相比2017年的酒庄人才总量1 760人[3],增长了13.6%,年均增长率3.2%。银川市葡萄酒产量同期增长了6.7%,年均增长率1.6%。葡萄酒产业人才规模的增长速度快于产业规模的扩大速度(见图1),但与“千亿级葡萄酒产业”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酒庄作为用人主体,引才的积极性和精准性有待提升。同时,酒庄需要进一步发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对葡萄酒专业人才的集聚作用和地方人才政策的组合激励作用,尤其要吸引葡萄酒专业宁夏籍学子回乡进入葡萄酒产业就业,夯实后备人才队伍基础。

二是种植酿造人才占比近七成,文旅融合和品牌营销人才缺乏。按从事岗位类型划分,种植栽培、酿造生产、营销推广、经营管理人才占比分别为42%、24%、15%、19%。据调研可知,除少数酒庄背靠集团公司进行销售外,大部分酒庄都将销售环节委托给国内代理销售公司,不愿耗费成本培养专业的销售团队,这也成为银川葡萄酒“种得好、酿得好、销得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葡萄酒产业的“综合产值”为一、二、三产业产值之和,2021年,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230亿元,其中一产(葡萄种植)、二产(葡萄酒销售)和三产(相关服务业)分别为5.6亿元、71.8亿元和154.7亿元[4],由此可见,文旅等服务业对葡萄酒产业发展本身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文旅融合、品牌营销人才对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性[5]。

三是年龄结构呈“纺锤形”,种植栽培人才年龄偏大,酿造生产、营销推广人才呈年轻化。从图2来看,人才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30岁以下年龄人才313人,占比仅16%,低于50岁以上人才占比。从人才岗位类型看,种植栽培人才呈现“大龄化”,40岁以上人才主要分布于种植栽培领域,占比达88%。一方面,种植栽培岗位对人才从业经验要求较高,银川市葡萄酒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种植栽培领域尚未培养出大量青年骨干人才;另一方面,长期工作于田间地头的种植栽培岗位对青年人才吸引力较小,因此,种植栽培岗位人员主要是掌握一定种植技术的周边农民。基于此,培养一支稳定、成熟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成为提升种植水平、解决劳务用工难题的重要举措。酿造生产、营销推广人才呈年轻化,30岁以下占比均超三成,30~40岁人才占比接近1/2,这说明这些岗位对青年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行业也稳定汇聚了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

四是人才学历层次整体差异较大,种植栽培人才多为专科及以下学历,酿造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本科学历过半。从整体看,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74%,本科及以上占比26%(见图3)。从人才岗位类型看,专科及以下学历人才主要分布在种植栽培岗位;酿造生产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达67%,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占比13%,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专业化人才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一定动力;经营管理人才中,本科学历人才占比达到1/2,专科学历人才占三成。酒庄庄主、企业总经理作为酒庄发展的“帅才”,决定着酒庄甚至整个产业的发展走向,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是酒庄领军型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领军型人才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少数”,主要有行业知名学者、企业家、行业协会带头人、国家级重大奖项获奖者等,但银川市酒庄自有全职领军人才较少,大多为兼职型、柔性引进的专家。同时,银川市酒庄中仅3家酒庄建有技术创新中心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本地大部分较大规模酒庄在平台建设方面“零突破”,人才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作用有待强化。

3.2   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文根据市场化平台招聘信息数据建立葡萄酒产业人才供需分析模型,以此反映岗位人才紧缺程度。供需比越大,则表示紧缺程度越高;供需比越小,则表示市场人才供给越充足、招聘越容易。具体公式如下:

近三年,銀川市葡萄酒产业有关酒庄(企业)发布需求岗位约244个,人才招聘需求约592人,投递简历人数约13 988人,由此形成葡萄酒产业紧缺人才供需图(见图4)。紧缺程度排名前五的岗位分别是销售、主管、宣传推广、酿造、种植。综合需求总量和供需比情况来看,紧缺程度排名前五的人才类型分别:销售经理和专业销售员、酿酒师和酿造车间操作工、新媒体运营与电商人员、广告宣传与文案策划人员、葡萄园种植栽培管理员和种植师。

4     以产业人才供需匹配为基础的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链建设建议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具有人才队伍总量不大、人才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不同岗位人才素质水平不一等特点,因此,银川市要紧盯问题导向,围绕全产业链布局需求,按照“突出高端人才引领、建立人才创新平台、促进人才总量扩容、实施人才梯次培养、打造营销人才队伍”总体思路,切实加强产才融合,以此打造专业化全链条葡萄酒产业人才队伍,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4.1   突出高端人才引领,加强产业规划和协同攻关

一是用好专家智库,加强产业规划和协同攻关。银川市要支持葡萄酒产业建立谋划产业发展的专家智库、培训骨干的师资专库、实地指导的实用人才库,聚焦产业规划布局、酒庄集约化建设、产业链延伸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论证,为产业发展“把舵定向”,针对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二是大力选拔培养本土领军人才。在本地葡萄酒重点酒庄(企业)着力选拔学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领军人才带头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三是优化柔性引进人才服务。建立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审批备案制度,采取常年受理、即来即办的方式,解决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流程复杂、政策兑现滞后问题;出台柔性引才高效优质服务办法,为柔性引进的人才提供短期住宿、景区游览、便捷交通等定制服务。

4.2   建立人才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银川市要做好人才、科技“联动”文章,推动人才、科技在平台创建、项目引进、政策激励和资金设立等方面的融合联动。一是支持酒庄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重点葡萄酒酒庄(企业)建立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优质抗寒抗逆葡萄品种选育、葡萄酒酿造工艺创新等产业发展难点开展联合创新。二是支持酒庄建设高质量人才载体,进一步发挥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作用,加快建设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重点葡萄酒酒庄(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质量人才载体,以平台载体汇聚科技创新人才,提升酒庄(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4.3   促进人才总量扩容,打好引才政策“组合拳”

一是全力精准施策引才。加快本地学生引才回流,实施宁夏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全面掌握国内葡萄酒专业重点院校宁夏籍学子名单,绘制葡萄酒产业宁夏籍“生源地图”,通过宁夏籍学子见面会、高校政策巡讲等方式,吸引区外葡萄酒专业宁夏籍学子回乡进入葡萄酒产业就业。二是支持“带编入企”用才。摸清产业人才需求,用好产业人才地图,精准提供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向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行业主管部门“定向配编”,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带编进入葡萄酒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工作,为葡萄酒产业定向、足量补充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强激励爱才。开展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双轨制”认定,运用“全时引进”政策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试点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工作,支持酒庄自主推荐首席酿造师、种植专家,发挥“高精尖缺”人才的政策激励作用。四是筑巢引凤留才。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分层分类引才留才,满足葡萄酒产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硕博人才、来银求职过渡期大学生等各类人才住房需求,为产业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4.4   实施人才梯次培养,夯实人才“金字塔”

一是开展拔尖人才示范培养。针对酒庄庄主、企业总经理等人才,通过选派国外访学、参加知名院校高端研修等方式拓宽视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对标学习国内外知名酒庄发展模式,助推本地酒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遴选后备人才研修提升。针对酿酒师、种植师等骨干人才,通过定期选派赴区外知名产区跟岗实训、进重点院校理论进修等方式,提升后备人才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三是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引导酒庄(企业)转变观念,积极用好政府人才政策,组织葡萄园农民参评高素质农民职称,争取奖补资金和更多培训发展机会,激发高素质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培育一支较为稳定的葡萄酒种植、栽培、除草等人才队伍,以此解决种植人才用工难题。

4.5   打造营销人才队伍,组建产区认证讲师团

立足打造银川产区特色品牌营销人才团队的迫切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化营销人才,鼓励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酒庄和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冠名班”“订单班”,积极利用中法葡萄酒学院等国际化培训平台,将人才培养环节前移,培养和储备“葡萄酒+文化”“葡萄酒+营销”“葡萄酒+管理”等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同时,聚焦产业发展中的文旅融合、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人才短板,按照银川产区特点定制专业课程,每年面向国内葡萄酒教育培训行业招募、培养、认证银川产区认证讲师,支持讲师团赴全国一、二线主要消费城市组织开展银川产区课程培训,进一步精准绘制产区葡萄酒消费者画像,指导酒庄科学规划酒庄品牌、找准销售渠道、讲好银川产区故事,联手打造产区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徐佳敏.银川:向着紫色梦想奔跑[N].宁夏日报,2022-09-01(1).

[2]张国清.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品牌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宁夏党校学报,2022(1):123-128.

[3]任现增.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人才发展蓝皮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20.

[4]银川市人民政府.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24)[2023-10-10].https://www.yinchuan.gov.cn/xxgk/bmxxgkml/szfbgt/xxgkml_1841/zfwj/yzbf/202201/t20220130_3313856.html.

[5]刘世松.基于专业对接产业视域下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酿酒,2021(2):7-11.

猜你喜欢
银川市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龙抬头
虎虎生威
产业链春之奏鸣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