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从居家自理开始

2024-05-08 06:55翟庆华全昌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理居家行为习惯

翟庆华 全昌华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此阶段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学会各种各样的技能,并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各种技能,尤其是幼儿的居家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服务自己。这有助于幼儿个人责任感、自信心的提高,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变以往的观念,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态度是关键。家庭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培养幼儿居家自理能力方面,家长需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只将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而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改变以往帮孩子做好所有事情的观念。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认识到过度帮助会导致孩子失去动手的机会,甚至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作为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收获成就感,使其养成生活自理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包括整理房间、洗袜子、洗衣服等,让幼儿在生活自理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快乐。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可以在孩子两周岁时,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不干涉孩子的吃饭,为孩子今后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早教玩具与学习书桌,告訴孩子书桌是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让他认识到学习、玩玩具必须去相应的地方,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传授孩子一些较为简单的居家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会扫地、拖地、收拾碗筷、擦洗桌子、整理玩具等,使其不断增强居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采用科学的方法,注重对幼儿的技能培养

孩子在具备基本的自理意识后,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参与到实践中,但由于缺乏自理技能和自理方法,只能选择放弃。此时,家长需要教会孩子一些科学的居家生活自理方法,引导孩子参与到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居家自理能力。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周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身心发展并未成熟,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较低,因此,家长在教幼儿一些居家自理的基本技能时,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避免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可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的创编。

例如,在教幼儿刷牙时,可以借助《刷牙歌》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掌握正确的居家自理技能。同时,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也是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学会做一件事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用拥抱、眼神交流等方式传递出对孩子的赞赏和认可。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出更大的自信和热情,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居家自理能力。

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幼儿多次尝试的机会

孩子对于居家自理能力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身为家长要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秉持着细心、耐心的态度指导幼儿,不要嫌幼儿麻烦,更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对幼儿失去了信心,而是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在诸多的学习机会中掌握更多的居家自理技能。同时,还要给予幼儿犯错、多次尝试的机会,耐心地督促与指导幼儿,让幼儿能在改正错误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技能,汲取更多的经验与知识,体会到自我服务带来的愉悦感。

例如,在教幼儿吃饭的技巧时,家长应该先教会幼儿用勺子,在幼儿学会用勺子后,再要求幼儿在吃饭时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最后则是要求幼儿注意吃饭的速度与质量。在幼儿学习居家自理能力时,家长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切勿妄想一蹴而就,否则只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居家自理能力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提供自理机会,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由于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幼儿的情感较为脆弱,对周边的一切都充满着畏惧心,因此,家长不应该忽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而是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表扬,让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喜悦情感的获得,能够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例如,当孩子穿衣服扣错扣子时,家长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自理意识与自理能力,表扬孩子:“我的小宝贝真能干,都学会自己扣扣子了。”紧接着才是纠正孩子存在的错误:“但是小宝贝的第一颗扣子进错门了,我们需要重新扣一次,好不好呀?”通过此种形式,能让幼儿能产生良好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

与此同时,家长切勿因为幼儿年龄小就低估其能力,而是要为幼儿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给予幼儿足够的信任,引导幼儿去尝试、体验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为幼儿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浇花、擦桌子、帮助父母分发碗筷、餐后帮忙收拾桌子等,这些活动可以逐渐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此外,家长还要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与行为的培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反复练习自理行为,学会多种自理技能。例如,要经常督促与提醒幼儿,让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包括餐前洗手、饭后漱口、早睡早起等好习惯;要教会幼儿正确地使用筷子和勺子,使其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正确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体特点,学会区别地对待孩子,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导孩子。例如,3至4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家长可以让他们学习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被子、洗袜子、整理玩具等;对于5至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打扫房间、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餐桌、浇花、擦桌子等,让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居家自理能力。在此过程中,家长不仅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还要耐心观察幼儿,切勿对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会打击其积极性。教师需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幼儿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掌握居家自理的方法,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从幼儿教育角度而言,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发展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理应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家长需加强对幼儿居家自理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主动参与到自理能力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掌握良好的居家自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自理居家行为习惯
《居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自立当从“自理”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