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珍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生物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其思考深度,提高其生物水平。
通过生物学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生物教学的重点往往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多维发展。老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意义
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生物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是部分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对于生物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无法真正踏入生物世界,所以学生在面对生物学习时,往往初期觉得学习比较简单,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会觉得越来越难,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逐渐降低,无法分辨相似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老师必须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强化其对于生物学科的感悟。初中是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探寻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学会整合和概括重难点知识。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出发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學科的特点,摸清学科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作用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生物学科有着极强的准确性,所以学生在面对知识学习时,需要完整清晰地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记忆,一旦学生出现记忆错误,将有可能影响其对整个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继而降低生物学习水平。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特别是在背诵相关的定义时,学生能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仔细记好课堂笔记,在解题时也能够按照步骤认真解题。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思考准确性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才能够掌握关于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知识。比如在观察细菌时,学生需要通过转动转换器才能够用高倍镜去进行观察,此时学生就要通过思考来理解为什么不能去直接搬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的理解。在明确学生学习方向的同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加深其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确保实验有序开展
实验是生物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而要想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明确的实验步骤操作,所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够让学生避免盲目动手,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思考,依据正确的步骤完成实验,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即将面临中考,老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部分老师会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完成知识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只是以被动的状态去学习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思考的能力逐渐降低,学习的热情不高。此外,部分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会过于看重知识教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教学创新,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
(二)缺乏信息技术的使用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部分生物老师依然习惯性地采用口头讲述加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比如在进行细胞分裂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学习,学生也只能通过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去理解细胞的分裂,而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够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在不同阶段下细胞的分裂状态,以此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不够合理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并未真正被列入目标中,导致教学依然以知识教学为主,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并没有做到真正地理解,因此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尝试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及互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生物分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物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合理分组,为每一个小组提供20种不同类型的物种,然后让学生借由小组合作,总结出不同物种的特点和相似之处。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活其思维,奠定生物知识基础。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改善传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老师首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然后上传到智慧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自主学习,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课堂中将原本老师教学转变为学生讨论,学生可以围绕自己在自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作为课后作业分发给不同的小组完成,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颖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其理性思维。
(二)明确思维方向
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老师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思维目标,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食物营养物质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带动学生思考,询问学生:“今天早饭都吃了什么?”邀请学生回答,随即再询问学生:“我们吃的这些食物能够提供哪些营养呢?”然后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讨论问题,比如不同的食物,其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何区别?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和人所需要的能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充足学习资料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借由小组合作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收集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并且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其思维会变得更为灵活,思维能力也能够显著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
由于一些老师并没有充分认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再加上部分老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不高,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因而影响到了理性思维的培养。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老师必须能够走出传统教学的禁锢,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借由生动直观的展示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以更好地培养其理性思维。
比如在植物水分代谢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地演示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枯燥的文字描述,加深其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以及分析能力。再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时,由于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此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整个细胞的分裂过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开展生物实验
实验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方式,老师可以在为学生讲明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操作,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时,老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整个实验的流程,并且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随即通过两组视频的对比,让学生分辨哪一组的操作是正确的,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加热酒精时,老师必须下场巡视,仔细观察,加强监督,确保整个实验过程的严谨和正确性。学生完成实验之后会开始思考:为什么叶子只有在阳光下才会产生淀粉?以此加深其对于知识的掌握。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提高其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在整个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实验的过程,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盘,在复盘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打下扎实的生物知识基础。
(五)应用思维导图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整体角度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学蛋白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蛋白质的理解,学生首先要能够掌握蛋白质的构成,同时还要了解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的功能等。学生要学会从整体入手,了解蛋白质的多样化结构特征,正确认知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了解概念后面所蕴含的复杂意义,做到既细化又整体。再比如在教学被子植物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被子植物的一生。思维导图中要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种子的萌发包括萌发的过程以及相关条件,植株的生长包括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嫩牙、根尖的结构等,开花结果包括花的结构以及其受精传粉的过程,最后到果实的形成等。每一個内容都有具体的分支,其分支当中又包含了多个内容,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培养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生物老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