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研究”的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

2024-05-07 02:52张彦鸽李晓静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

张彦鸽,马 宁,李晓静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2]。职业院校师范生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教师的重要储备人才,其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3],过硬的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指出“能够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养成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这些论述给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一、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院校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大多采用教学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与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更多注重专业理论课程,而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课程开设较少,职业院校普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师范生教学能力不足,不能达到职业院校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毕业后无法马上适应教学岗位。

基于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的调研,其教学能力薄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院校师范生的教材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深入研读教材;职业院校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传递信息的效率低;职业院校师范生不能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缺少有效的引导和互动;职业院校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无法生成;职业院校师范生缺少研究能力,自我发展受限。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二、基于“微研究”的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微研究”属于“微模式”三微一体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环,是针对“微模式”的“微课题”“微训练”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师范生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寻找原因和理论依据,提出解决方案,师范生再次付诸实践,从而改进教学的循环过程。提升教学技能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培养[4]。针对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结合职业院校师范生的特点,“微研究”提供了多种策略,可作为提升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精准定位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明确研究方向

职业院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果不能精准描述这些问题,课堂教学难以改进,所以,明确问题是提升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第一步。“微研究”以“微训练”中的问题为起点,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训练实录进行切片式回顾,在对逐帧的分析中,对教学实践训练中的现象进行描述,客观、真实地将教学过程中某一不顺畅、不合理的细节提取出来,采用对照课标教参、对照名师做法、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调查访谈、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分析原因,并开展详尽、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最后总结凝练,定位问题,准确描述问题,作为“微研究”课题。

(二)紧扣课标,科学分析,寻求改进途径

职业院校师范生结合自身经验,对教学实践训练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初步预设改进策略,同时教师组织讨论并进行点拨,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优质丰富的网络微课视频资源[5]。与此同时,师范生需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训练中贯彻新课改思想,通过文献查询和学习以及借鉴名师做法等方式增加研究问题的深度。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科学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形成课堂教学的改进途径。改进职业院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的途径主要有文献学习、教师点拨、朋辈互助等。

(三)深耕教学设计,付诸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6]。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现着师范生对教材知识理解的深度,对课程标准把握的准度,对学生情况掌握的程度,对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度。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次成型的,是需要细细琢磨、反复修正、广泛参考、不断实践的。“微研究”将职业院校师范生对前期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改进策略融于教学设计之中,并再次付诸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对提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师范生既能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够持续提升教学技巧,从而提升教学能力。

(四)总结研究经验,促进良性循环

师范生对比前后不同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总结“微研究”对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作用。“微研究”的步骤环环相扣,操作过程科学规范,可推广性强。师范生将研究的过程通过小论文、微型讲座等方式总结与展示,还可以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然而课堂教学没有尽善尽美,只有不断完善,对一次“微研究”的经验总结依然能够再次循环,回到最初的问题,探寻更好的改进途径,形成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总结研究经验也是“微研究”科学指导课堂教学,逐步形成研究范式的重要步骤,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师范生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其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微研究”提升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实践及实施路径

(一)多措并举,推动“微研究”落实于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中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2022年修订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毕业要求部分将教学能力分为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两个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科研方法,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研讨和撰写教研论文。在实施层面,院系出台将“微研究”应用于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方案,将适合开展“微研究”的教学实践课程集中起来,如《小学数字媒体艺术与应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些课程教学中,贯彻基于“微研究”的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规范实施考核标准,将其落实于职业院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训练实践中。

充分调动整合,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全方位保障“微研究”开展。利用院系的微格教室、科学实训室、三笔字训练室等教学能力训练场地;设置部门、配备人员负责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统筹院系师范生在校内的“微研究”实训任务。健全师范生校外实习基地,院系与本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形成友好合作关系,组织师范生开展教育见习工作。分配一线中小学教师指导其教育教学实践,采用师范生跟班听课、模拟授课、公开授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一线中小学教师准确把握学情的优势,实现“微研究”在教育见习过程中的多次高效循环。院系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微研究”素养,不断优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课程教师结构。安排教师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实践锻炼,形成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搭建竞赛平台,以赛促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纵观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赛为平台检验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手段[7]。依托河南省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院系构建了“班级-专业-院系-学校-省级”五级竞赛平台。一方面,将教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赛事内容接轨,在“微研究”的教学能力训练中借鉴赛事流程,并将赛事评分细则作为评价“微研究”中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改进的标准;另一方面,利用竞赛平台,将“微研究”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课程延续到课堂之外,对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持续进行,以竞赛激励学生争优争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自发提升教学能力。

(二)细化过程,以“微研究”模式持续指导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

为充分发挥“微研究”在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训练中的作用,将“微研究”的过程细节化、模式化,便于在不同的课程中推广、应用。自“微研究”实践以来,逐步形成了“切片式实录回顾—深追问确定问题—全方位资料学习—多手段策略改进—付诸实践—总结分享”的良性循环(见图1),其中的细节也不断丰富,能够在师范生成长的过程中持续指导其教学能力提升。

图1 “微研究”模式

1.确定问题中的细化

要聚焦问题就要从现象描述开始[8],切片式回顾师范生教学实践训练实录既能快速精准找到有问题的片段,又能在改进的教学实训完成后,将两次实录的同一帧前后对比,体会“微研究”对提升教学能力的效果。例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一课时(以下简称“课例”)的教学实践训练片段切片式回顾及前后对比(见表1)。

为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问题,“微研究”采用师生对话、调查研究、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对话是教师为了了解师范生的设计意图、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课标的把握准度等情况;设计问题是对师范生进行提问,引导其剖析问题,引发其有层次地思考其产生的原因;调查研究是指师范生自己对教学实录进行广泛的调查,可以就课堂语言、板书设计、提问、教态、学生参与度、课改理念等情况采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答等方式,帮助确定原因。

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师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改进,形成更好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课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忽略了《标准》的要求,不能准确地提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对教材分析不深入、不全面,讲解的知识点浮于表面,讲解过程逻辑混乱[9];第三,相关的数学知识薄弱,导致看待问题缺乏深度;第四,新课改的观念薄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以上问题描述和原因分析,确定“微研究”的问题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中构建数运算一致性的策略研究。

2.资料学习中的细化

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教学指导性文件,为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提供了标准和依据[6],因此,课程标准的学习应放到资料学习的第一位。在“课例”中,《标准》的内容要求指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学业要求指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并说明运算过程。”教学提示部分指出“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10]。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编委对教材的解读,能帮助师范生快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吃透教材设计的用意,并给出教学建议。“课例”中,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提到,列竖式的方法是学习的重点,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时让学生明确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用几个计数单位去除以除数,计算方法都是“除到商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同的只是小数除法要考虑小数点的定位[11]。

课题文献的学习。职业院校师范生通过查阅学术期刊、学位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增加看待问题的深度,学习课题文献中的思考方式、解决路径,提升其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例”中,查阅杨金雪老师的文章,她提出“十进位制”是小数最基本特征,这与整数是一致的。将计数单位变小,其数变大,变为整数,并在探讨过程中建立起计数单位进行变化的图式,理解整个小数除法的内涵,达到理解、迁移、掌握与运用的融合[12]。李军老师在其文章中给出了本课时的教学建议,即加强操作、重视过程。要舍得花时间,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经历对“计数单位”的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分析的过程[13]。

名师课堂的学习。国家构建的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一师一优课国家公共资源教育服务平台,其他省市构建的教育平台和各种网站都是职业院校师范生宝贵的学习资源,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实录为师范生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参考。“课例”的名师课堂学习可使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宋利红老师的做法:利用表格中的小圆点来表征计数单位的变化,并且用相同颜色的小圆点来表示同一计数单位,直观地表示出除法的每一步。

3.总结分享中的细化

撰写教学研究小论文。教学论文是教育工作研究者对教育科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教育研究成果的文章[14]。“微研究”是一次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利用教学研究小论文作为研究的总结,既能提高职业院校师范生文字表达能力,又能将研究成果推广,再次应用到教学实践训练的改进中。

举办教学研究微型讲座。选取职业院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训练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微研究”,举办微型讲座可由一及百,从一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升惠及其他,激发其自主性。

自开展“微研究”实践以来,职业院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能够独立搜集资料完成适合小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利用“微研究”的步骤流程,分析原因,寻求策略,改进原教学设计。职业院校师范生开展“微研究”能切实加强其专业知识深度,提升其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微研究”的成果反哺教学训练,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其训练效果。“微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中,能进一步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职业院校师范生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师范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