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凌家滩文化申遗路径研究

2024-05-07 02:52陈麦池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良渚玉雕

陈麦池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与长城、大运河、黄河等一道形成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的国家文化空间体系。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安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华远古文明曙光”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1],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构成[2]。因此,凌家滩遗址的申遗及高质量建设工作须尽快深入研究部署,并进入决策落实阶段。

一、发展背景

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3个省(区、市)文旅资源丰富多样且级别极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富集的文旅“富地”,这些文化遗产见证着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彰显着长江文化的智慧与精神[3]。此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也同长征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连横交纵,交相辉映。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资源情况见表1。含山县凌家滩村,北枕太湖山,南临裕溪河,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的重要史前聚落遗址。2012年,凌家滩文化得以命名,被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4]。2019年,凌家滩遗址被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国家重大课题,并被纳入新一轮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重大课题。2022年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凌家滩玉双联璧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灵感来源。

表1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资源简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北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创作的长江名诗名篇可作为代表长江文化的独特安徽印记和重要皖江名片。作为良渚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凌家滩文化成为长江下游地区人类文明演化的关键节点。将长江流域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国家记忆,以文化公园为载体进行保护和传承,形成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中华民族的典型象征[5],正是国家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呼唤,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强劲内驱力。

二、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30多年的考古工作证明,凌家滩作为整个皖江流域和目前所知长江中下游同时期最大聚落,逐渐成为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节点,也被认为是中国史前制玉的第一个高峰[6]。凌家滩文化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安徽凌家滩”作为“中国凌家滩”而成为“世界的凌家滩”。

凌家滩遗址基本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要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凌家滩遗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玉石文化高峰。凌家滩遗址基本符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估报告:标准(ⅱ)(ⅲ)(ⅵ)。

凌家滩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限额制”难题。2016 年,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决议实行新的“限额制”,每年审查的申报项目由45项降至35项,并且更多向世界遗产数量过少的国家和若干年内未申报的国家倾斜。根据2020年起实施的缔约国1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遗产的申遗新规,更新后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共66项,但拓展项目却不占1国1年1项的申遗名额。可善加运用良渚古城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

凌家滩遗址“拓展”申遗的现实困难。张敬国(2022)认为,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和红山的巅峰期大概一致,且远早于良渚文化,所以良渚文化玉器受到凌家滩文化影响[7]。因此,可以论证和谋划凌家滩遗址作为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然而,这一拓展项目申遗难度较大,一方面,证明两处遗址密切关联的考古发现尚缺乏力证;另一方面,即便存在考古证据,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拓展申遗的理据,也不易辨明和确定。此外,与良渚文化更为密切的崧泽文化,上海市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广富林遗址也在谋求拓展申遗。2012 年11月,红山文化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凌家滩文化遗址也可以考虑与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然而,这一联合申遗也同样面临着上述两个难题。

三、凌家滩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新版的业务指导文件是2018 版的《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凌家滩出土了1100 余件高规格玉石器,是年代最早,堪称迄今所发现的中国史前第一个玉文化高峰。数量丰富的玉版、玉人、玉鹰、玉龙、玉猪等出土玉器,彰显着凌家滩先民的神巫、图腾崇拜,说明当时已进入了“以玉为礼”的社会形态[8]。根据R.1、R.2、R.5等事前认定型标准,可分析“中国玉雕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合理性。凌家滩文化可以“中国玉雕技艺”之名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照中国篆刻、中国珠算、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经验,可联合扬州玉雕、岫岩玉雕、北京玉雕、苏州玉雕、镇平玉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古文化遗址,以“中国玉雕技艺”之名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与仪式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5类。国内外相似项目多以“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5)传统手工艺”两个门类进行申报,且非遗项目的丰富内涵是其价值来源的根本所在。我国42 个非遗项目大多数是通过《非遗名录》中单一门类进行申报的,而国外案例则多数是至少两个门类同时申报[9],这样有利于体现出非遗项目的多元价值。对于玉雕技艺“5)传统手工艺”,国家、地方和社区等多个层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项目,已有多项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对于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中国玉雕的理念与技艺分别和《非遗名录》类别中“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与“5)传统手工艺”两个门类契合,满足R.1条件。

四、凌家滩文化申遗的对策建议

(一)系统开展凌家滩遗址的价值认定和现状评估

系统地剖析凌家滩遗址的自然、地理概况及遗址构成,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作为申遗的重要依据。针对凌家滩遗址的现状和自身特性,提出适宜的申遗措施和对策建议。申遗对策包括文物本体及构成要素、申报历程、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价值评估、保存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为凌家滩遗址申遗从方向到方法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撑。

(二)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凌家滩申遗文本的编制工作

积极开展并完善基础性申遗工作需要学术作为支撑,建议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合作,谋划设立凌家滩文化研究院。积极开展关于凌家滩遗址的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和管理、遗产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的专题研究,不断补充完善凌家滩遗址的突出价值。将研究成果作为申遗的基础资料。建设并完善凌家滩遗址申遗必备的展示中心、监测预警中心、档案数据库、标识系统、导览系统等配套项目。

(三)科学论证确立凌家滩遗址申遗的最佳路径

加强与省内外和国外其他同类遗产的案例比较,进一步提高凌家滩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可读性及可显示性。通过遗产类型、“时间—空间”、价值主题分析框架,力图以更系统、全面的视角建立和展现凌家滩遗址潜在的价值及内涵,并提炼凌家滩遗址的价值特征,形成新的遗产构成类型框架。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申遗的基本路径和现实问题,更好地对凌家滩遗址申遗进行全面分析与精准定位,并通过对良渚遗址实际申遗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更加全面科学地确立凌家滩遗址的最佳申遗路径。探索与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联合申遗的沟通协作、合作机制、学术研究整合、遗址发掘及对比研究、保护和研究成果普及宣传、人才引进及经费投入,通过厘清申遗技术路径、成立申遗专家技术咨询团队、建立两地研究成果共议共享机制、完善领导定期会商机制、统一两地申遗的技术标准等举措有效推进联合申遗工作。

五、打造凌家滩文化IP,全方位讲好长江文化品牌故事

从凌家滩遗址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近年申遗成功的一系列案例出发来考虑,强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远古文明申遗概念,讲好凌家滩文化故事。凌家滩文化堪称迄今所发现的中国史前第一个玉文化高峰,以玉事神、以玉显灵、以玉为葬,成为凌家滩文化的古礼中最为鲜明的特色[10]。

培育和开发个性鲜明的“长江玉美”凌家滩文化IP,设计主题文创衍生产品,赋予其经济与文化双重价值;充分借助融媒体平台资源与短视频头部平台流量为申遗造势,邀请各领域KOL(关键意见领袖)与网络达人联合发声讲述凌家滩故事,发挥自身圈层的影响力,传递凌家滩遗址的内在精神。布局微信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矩阵,增加凌家滩自我宣传平台的曝光量。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良渚玉雕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良渚保护大事记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