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4-05-07 04:31许庭徐英明彭啸天叶乔哲汤郑豪朱镕一王晓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鲜薯番薯甘薯

许庭,徐英明,彭啸天,叶乔哲,汤郑豪,朱镕一,王晓敏*

(1.丽水市遂昌县柘岱口乡人民政府,浙江 丽水 323318;2.浙江农林大学 现代农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甘薯是旋花科番薯属双子叶草本植物,俗称番薯、红薯、地瓜等,起源于中美洲,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广适性强等特点,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等,可用于淀粉加工、鲜食、色素提取、食品加工、观赏等,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能源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统计,2021年我国甘薯种植总面积为2.21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9.80%,产值占世界总产值53.80%。2022年,我国甘薯总产量约为0.49亿t,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54.97%。我国甘薯种植主要集中在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等地区,加快推进甘薯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山地、园地、低丘缓坡等旱地资源丰富,甘薯生产发展潜力大。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关于完善旱粮生产扶持政策的意见》《2021年旱粮种植直接补贴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下,全省甘薯种植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统计,2022年浙江省甘薯种植面积为554 hm2,较2021年增长2.74%,平均667 m2产量2 026.75 kg(按鲜薯5∶1折原粮为405.35 kg),再次突破2 000 kg。近年来,随着甘薯的保健功能、高产特性、加工附加值逐步被人们发掘,使得甘薯逐渐从一般粗粮转变成为健康食物和优质食材加工原料,甘薯品种也以单纯追求高产为主向侧重品质、兼顾早熟性、商品性和产量的专用型方向转变。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丰富城乡居民食物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山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浙江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全省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目标任务。

1 浙江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稳步增加,甘薯亩产不断提高

近年来,浙江省甘薯种植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图1)。2016—2019年,全省甘薯种植面积平均为373 hm2,较2015年降低37.42%。从2020年开始,全省甘薯种植面积稳步增加,2022年甘薯种植面积为5.54万 hm2,较2020年增加11.24%。其中,温州市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00 hm2,总产量达35.0万t左右,且甘薯生产已由单一的食用型向饲料、工业原料及新能源等多用途方向转变,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浙薯13、渝紫263、浙紫1号、苏薯4号、浙6025、台农71等[1]。此外,全省的甘薯产量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图2)。2017—2022年,甘薯产量不断增加,2022年平均667 m2产量为405.4 kg,较2017年增加17.00%,但2017—2019年甘薯总产量不断降低。2019年后,甘薯总产量大幅提高,2022年甘薯总产量为33.2万t,较2019年增加62.75%。厉宝仙等[2]报道,2019—2021年全省建立77个6.7 hm2示范方,平均667 m2鲜薯产量2 129.65 kg,较全省鲜薯平均产量提高7.0%。其中,泰顺县蔡欧祈家庭农场,采用甘薯稀植高产绿色高效技术,创2019年“浙江农业之最”,平均667 m2鲜薯产量2 193.70 kg。2022年,泰顺县蔡欧祈家庭农场再次以浙薯13为种植品种,创“浙江农业之最”,平均667 m2甘薯产量3 090.58 kg。

图1 2013—2022年浙江省甘薯种植面积(资料来源:甘薯产业大数据平台)Fig.1 Sweet potato planting area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22

1.2 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甘薯质量显著提升

在政府、科研机构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下,甘薯种植技术大幅提高。2022年浙江甘薯主推技术为甘薯微型薯叠盘催芽提早育苗技术和甘薯大垄稀植机械化轻简技术。2023年浙江甘薯主推技术为甘薯微型薯叠盘催芽提早育苗技术混合甘薯大垄稀植机械化轻简技术。此外,全省积极示范推广脱毒种薯繁育、地膜覆盖育苗、鲜食型甘薯标准化栽培、加工专用甘薯轻简化栽培、甘薯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绿色可持续防控、安全贮藏等技术。厉宝仙等[2]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建立了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生产技术,在栽培密度约为667 m21.8万株的大田条件下,脱毒微型薯667 m2产量可达705.15 kg,单株微型薯可产3.1条微型薯,平均单条微型薯重9.35 g。此外,2月下旬应用大棚微型薯高密度播种育苗技术,头批苗适合培育纸册微营养钵种苗,用于4月中上旬早春季节的露地采苗圃,4月中下旬种苗用于春薯生产,5月中旬后种苗可用于夏薯生产。随着现代栽培和贮藏技术的示范与应用,甘薯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鲜薯贮藏损失率一般高达30%~50%,甚至更高。厉宝仙等[2]应用大棚贮藏法,在大棚外层用75%遮阳网遮阴,然后用塑料筐(或用纸箱或编织袋)装薯块,有规律堆放,再用防护毯(或稻草)遮盖保温,使损失率降低至20%以下。蒋梅巧等[3]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贮藏60 d时,防护毯和稻草覆盖甘薯贮藏损失率分别比无覆盖物降低6.8和4.2百分点。在大棚窖贮藏150 d时,不同包装方式处理的浙薯13贮藏损失率纸板箱(15.6%)<塑料筐(18.7%)<编织袋(19.7%)<散装(36.2%)<网孔袋(38.8%)。魏敬汶等[4]用烟薯25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甘薯常温贮藏的保鲜技术,结果表明,2 μL·L-1的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12 h可有效延长甘薯货架期和贮藏期。

1.3 种植规模程度加深,甘薯效益明显增加

随着甘薯种植技术的提升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全省甘薯种植规模程度不断加深。浙江省临安区自2003年少量引进种植小香薯,经过多年推广和发展,种植面积已超10.67 hm2,产值达到2.5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已经成为临安区的重要农业产业[5]。鲁燕君等[6]总结了临安区“小番薯-小番薯-芥菜”多熟制种植模式技术要点,该种植模式第1季、第2季番薯667 m2产量分别为730和880 kg,667 m2产值达18 481元,667 m2收益达12 781元,远超过普通番薯和其他一般农作物。“小番薯-小番薯-芥菜”种植模式具有管理简便、生长季节短、病虫害少、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规模化发展。陈功楷等[1]报道,在浙江省温州市地区规模化种植浙薯13,667 m2鲜薯产量可达1 720 kg,667 m2产值为960元,比传统品种红红1号667 m2鲜薯增值126.7元。此外,作者基于调查,发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柘岱口乡大规模种植浙薯13,全乡种植番薯面积近2 hm2,2022年鲜薯产量650万kg,制成薯条产量145万kg,产值3 200万。在此基础上,柘岱口乡建立集加工、仓储、监测、包装于一体的精品薯条生产加工中心,并以发展番薯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2 浙江省甘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2.1 品种更新迭代缓慢,需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

甘薯的用途呈现多元化,涉及淀粉加工、鲜食、色素提取、食品加工、观赏等方面,甘薯生产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省内甘薯品种更新迭代相对缓慢,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生产需求。2021和2022年浙江省甘薯主推品种均为浙薯13和心香,2023年浙江甘薯主推品种为浙薯33和心香,可见近年来甘薯主推品种的数量和类型并不多。陈功楷等[1]报道,温州市仍存在种植20多年前的老品种的现象,如红红1号和瑞薯1号。这些品种主要属于粮饲兼用型,难以满足鲜食和淀粉加工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孟羽莎等[7]基于浙江省收集的56份甘薯种质,应用24对ISBP引物对收集的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发现群体内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 5~0.653 8,可以分为两个大群,分别包含11和45份种质资源,该结果为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种质。邹涛等[8]引进10个甘薯品种并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徐薯6号、金18S3-18、徐薯48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可作为专用小薯型品种种植;金18S3-1、金徐薯23、金薯926烘干率低,适宜甘薯薯片加工,可作为加工品种种植。沈升法等[9]对国内鲜食甘薯广泛生产应用的心香、普薯32、烟薯25和龙薯9号4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心香、普薯32、龙薯9号适宜作春季迷你甘薯品种,烟薯25适宜作普通鲜食品种。陈建东等[10]引进10个甘薯品种并在义乌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薯255、浙薯38、浙薯33、金21-18、金徐薯23的产量和商品薯率较高,适宜在义乌地区推广种植;金徐薯22结薯多且均匀,平均单薯质量低,口感较好,可作为迷你鲜食甘薯品种推广种植。

2.2 种苗质量有待提高,需加快脱毒苗的示范与应用

近年来,甘薯种植区由于种植年份长,各种甘薯病虫害发生普遍比较严重,特别是甘薯引种不规范导致了各类病虫害的蔓延,病虫害有逐步加重的趋势,新发生甘薯病毒病、黑痣病、紫纹羽病、黑腐病等病害较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甘薯脱毒技术是一项高新农业增产技术,利用不带病毒的甘薯茎尖分生组织,通过组培技术培养出脱毒苗。脱毒苗生产的种薯、种苗几乎不带病毒,品种纯度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种植到大田,植株健壮生长势旺,田间发病率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一般可增产30%以上。程林润等[11]进行甘薯浙薯33微型薯育苗和分期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以栽3 300株苗计算,需微型薯1.61 kg,仅为常规育苗种量的2.15%,脱毒微型薯不仅可以减少生产中育苗种薯的使用量,而且可以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脱毒微型薯秧苗对单株结薯数影响不大,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和理论产量明显优于自留种的秧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甘薯脱毒微型薯的生产和育苗技术研究,根据浙江省甘薯生产需要和气候特点,建立了“脱毒试管苗-基质扩繁-微型薯生产-微型薯育苗”的甘薯脱毒种薯种苗高效生产模式,该技术具有繁育周期短、效率高、微型薯体积小、分量轻、用种量少,储藏、运输方便等优点,且于2018—2020年连续3 a被列为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已在杭州、衢州、丽水等地区进行示范与推广。

2.3 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需加快配套机械的研发与推广

浙江省甘薯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坡地等,难以引进大型机械进行作业,而小型轻便农机研发相对缓慢,导致目前生产的各个环节仍以人工为主。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已严重缺乏,以及农机农艺结合的高效轻简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甘薯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将成为甘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需要加快土壤翻耕、旋耕、起垄、切蔓、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厉宝仙等[2]通过引进基于小四轮拖拉机的甘薯起垄、切蔓、收获等作业机械,包括滕州金薯王农业机械研制有限公司生产的1L-800A1起垄机和4U-1B850薯块挖掘机,郑州山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UJH-850茎蔓切碎还田机,从而大幅度提高甘薯生产效率。程林润等[12]对机械不同起垄清沟次数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工作效率和成本,机械起垄清沟2次即能满足甘薯机械化生产操作的相关要求。张水根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生产机械化模式比传统模式在起垄与收获两个环节每667 m2省5.6个工,667 m2节本739.6元。

猜你喜欢
鲜薯番薯甘薯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鲜薯储藏技术
烤番薯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