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圆,王 剑,薛 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3000)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是一类发生于外阴部、腰骶及肛周等部位的皮肤炎症,主要是由于皮肤相对较长时间暴露于患者所排泄出的粪便与小便中,进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糜烂与脱离等情况,部分患者可伴有炎性感染[1]。危重症患者因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外周肛门括约肌乏力以及诊治过程中接收大量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而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衡等,均会诱发或者加重患者大便失禁,进而引发IAD[2]。有文献指出,危重症患者出现IAD的概率高达35%~60%,而IAD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及心理将带来强烈的不适感知,亦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照护者身心负荷[3]。可冲洗双腔造口袋在肠瘘引流以及腹腔术后引流方面取得较佳的临床成效[4],本研究旨在将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应用于失禁的危重症患者,以进一步探讨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对皮肤保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3年4月1日~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74例危重症患者。纳入标准:患者每隔12 h粪便排泄次数≥3次,粪便质地为水样便、稀便和烂便,肛周外观皮肤完整性好。排除标准:①患者腰骶部、外阴部、臀部、腹股沟处皮肤溃疡或糜烂;②患者上述部位皮肤存在压力性损伤;③患者伴有肛周脓肿或肛门脱垂;④上述皮肤存在真菌性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63.5±4.3)岁;当前意识状况:昏睡30例,清醒7例;诊断病种:多发性外伤10例,重症胰腺炎7例,脊髓损伤伴截瘫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其他11例;并发症:有19例,无18例;Braden评分(10.7±2.1)分;营养类型:肠内营养21例,其他16例;营养剂种类:要素制剂10例,非要素制剂22例,其他5例;使用抗生素种类:≤1种 19例,≥2种18例;抗生素使用时间(10.2±2.1)d;白蛋白(28.3±3.1)g/L。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64.1±4.4)岁;当前意识状况:昏睡29例,清醒8例;诊断病种:多发性外伤10例,重症胰腺炎6例,脊髓损伤伴截瘫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其他10例;并发症:有20例,无17例;Braden评分(10.8±2.2)分;营养类型:肠内营养20例,其他17例;营养剂种类:要素制剂11例,非要素制剂20例,其他6例;使用抗生素种类:≤1种 20例,≥2种17例;抗生素使用时间(10.4±2.2)d;白蛋白(28.6±3.2)g/L。两组基线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通造口袋外置。护士对患者肛周处皮肤进行擦洗,并用棉柔巾擦拭干净,待干后予以敷料喷敷(观察并评判肛周处皮肤,每次喷敷2~3次)。对造口袋进行平铺,定位好造口袋中间位置后用剪刀裁剪,使中间露出1~2 cm的暴露口,再将造口袋底部外缘处1~2 cm行放射状修剪,进一步呈现出小缺口形状。用手将肛周处皮肤皱褶撑开,再将修剪好的造口袋中间部位暴露口与肛门相对,并在局部肛周皮肤粘上造口袋,用夹子夹好造口袋处的排放口。护士动态监测患者造口袋中粪便排放情况,当造口袋中粪便量达到30%时,要及时处理粪便,每隔3~4 d更换1次造口袋。若外置造口袋出现粪便渗漏,应及时更换。当患者每日排便次数缩减至3次或者腹泻样症状改善后,停止使用造口袋。
1.2.2 研究组 在引流处放置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本组患者造口袋外置操作流程同对照组。待外置造口袋妥善粘贴完毕后,将其与负压引流瓶连接,具体操作为:将引流管从负压引流瓶中引出,并与造口袋的出液插孔端相连。对引流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吸引设备的吸引负压控制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当粪便冲洗速率减慢时,要辅助灌肠袋温盐水冲洗的方式以保证造口袋畅通。具体方法:将一定量温盐水加入灌肠袋中,并将其挂于输液架处,灌肠袋接口与造口袋进液插孔端连接,打开灌肠袋流速控制按钮,对残留的粪便残渣进行稀释处理,且同步打开负压以达到吸引目的,直至造口袋冲洗干净。待冲洗完毕后,将灌肠袋流速控制按钮关闭,灌肠袋重新挂于床旁处备用,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过度牵扯而引发患者不适。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IAD发生情况。自患者入住ICU开始,直至离开ICU时IAD的发生例数,并对IAD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轻度IAD:患者皮肤干燥完整,轻度发红,边界不清楚,触诊皮温稍高,患者有烧灼感、刺痛或其他不适;中度IAD: 患者皮肤颜色鲜红或深红,皮肤发亮、湿润,有出血点,皮肤有小面积缺损,有时可见小水疱,有疼痛感; 重度IAD:患者皮肤颜色为白色、黄色、深红色或者紫色,部分皮层缺失,伴有出血,大面积皮肤剥落受损,有水疱和渗出; 真菌性皮疹皮肤红色,有斑点或丘疹,痒或刺痛。IAD发生率(%)=IAD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②将造口袋妥善粘贴完毕后24 h内对粪便引流情况进行评价。若粪便能成功被引流出,且24 h均未出现粪便泄露,且造口袋妥善固定,则认定为粪便引流良好。若粪便出现引流不畅,或者在24 h内出现粪便泄露,则认定为粪便引流不佳。粪便引流有效率(%)=粪便引流良好例数/本组患者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ICU入住期间造口袋粘连时间。④每次更换造口袋或者造口袋停止使用时,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状况。若潮红的皮肤消退或者局部创面完全修复,且上皮组织被有效覆盖,则认定为痊愈;若潮红的皮肤有所减少,创面范围相较之前有所减少,渗出液减少,则认定为显效;若症状均未有所改善,甚至出现恶化,则认定为无效。⑤比较两组患者受损皮肤的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收集数据,并通过Epidata3.1软件导入,实行双人复核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则采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等级资料实施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IAD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IAD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粪便引流管理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粪便引流管理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ICU入住期间造口袋粘连时间比较 研究组入住ICU期间造口袋粘连时间为(2.7±0.5)d,对照组造口袋粘连时间(1.5±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IAD转归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IAD转归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受损皮肤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受损皮肤愈合时间(2.3±0.2)d,对照组受损皮肤愈合时间(4.8±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提高危重症患者失禁预防成效 危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为IAD[5]。为了有效降低粪便对危重症患者皮肤的不良刺激,使局部受损皮肤有效修复及愈合。当前,针对IAD患者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应用一次性隔尿垫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应用带气囊的导尿管,应用连接负压装置的造口袋实现负压引流[6]。上述4项干预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AD的发生率,但各有优缺点。在应用造口袋开展IAD的防治过程中,干预人员要经常对造口袋进行排气与放气处理,并需将一部分粪便从造口袋中排出,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7]。若干预人员无法及时排放,将引起造口袋内容物过多而出现胀满的情况,进而引发造口袋破损、脱落或者渗漏[8]。可冲洗双腔造口袋在防治IAD方面的机制为:借助负压吸引装置能及时将流经造口袋中的气体与粪便排出,可规避因造口袋内容物过多或者气体充盈所致的造口袋脱落、破损等危险,亦能提高粪便的清除效率[9-10]。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接受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干预能提高IAD的管理效果,研究组引流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能协助护士更好地管理粪便排出。
3.2 延长造口袋留置时长 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能使造口袋释放出潴留的粪便与空气,造口袋处于负压水平,与外界空气的正常气压形成一定压力差,有助于外力对造口袋的留置发挥支撑作用,使造口袋底盘与肛周皮肤粘合得更贴近。而负压状态亦能使造口袋中的粪便快速排出,使造口袋重力降低,规避外界力量对造口袋底盘所致的冲击,延长造口袋留置时长[11]。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入住ICU期间造口袋粘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3.3 缩短受损皮肤愈合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受损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原因主要在于造口袋能规避局部受损皮肤受到粪便等排泄物质的侵袭[12]。另外,可冲洗双腔造口袋底盘处涂抹的胶体保护剂能保持皮肤水分,促进受损皮肤愈合,吸收少量渗出液,这为肛周受损皮肤的愈合与修复创造了前提条件[13]。而负压吸引装备能将造口袋中的气体与粪便及时排空,可有效规避粪便蓄积于造口袋中,即使造口袋底盘与皮肤出现轻微分离,粪便中的水分也不会出现渗水情况,可减轻粪便对受损皮肤的不良刺激效应。药物能使受损皮肤修复、愈合,皮肤保护膜能在肛周皮肤处形成完整的保护层,可减少肛周皮肤因粪便刺激所致的不良影响。敷料可快速吸收受损皮肤的渗出性液体,使局部皮肤出现肉芽肿性修复。因此,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能延长其使用时长,规避因多次更换造口袋所致的皮肤机械性损伤。
综上所述,可冲洗双腔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能降低失禁的危重症患者IAD发生率,且能延长造口袋粘连时间,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