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4-05-07 08:45黄娅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互联网+

黄娅

摘要:英语是高职生必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简单概括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究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式,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从加强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入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负责知识点讲解,学生被动听课,在课堂中的参与率较低,使学生的实际英语掌握效果相对不理想,且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改变此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助力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辅助,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其构建恰当的知识概念框架,帮助其更加顺利地掌握相关学习内容,或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便于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以此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可以创造出拉近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距离的方式,恰当引导有利于将学习者的智力引导到更新的高度上。借助该理念构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其善于发现和解決学习问题,成为独立的学习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教学过程中互联网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通过网络的配合,促使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构建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使支架式教学课程更加丰富,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实力。

(二)教学模式特点

“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鲜明特点。一是教学环境网络化。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灵活利用视频、图片、音频及互动体系等,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二是教学方式多样化。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结合教学框架,设置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效率。三是师生地位转换明显。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负责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较少。通过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将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作为支架的基础,利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中心位置,而教师作为辅助者,负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究。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

二、“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工作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落实“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应按照恰当的方式和流程完成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可以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一方面应明确教学内容,准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提前规划好课程教学进度,并根据进度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制定相应的教学视频或互动课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信等交流群分享知识点相关视频,鼓励学生自学和预习,减轻课堂学习负担。例如,在学习《Why English Is So Widely Spread?》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收集目前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并选择该区域人说英语的片段,制作短视频给学生播放,从而展示目前英语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应合理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高效完成准备工作。在课前准备工作中,为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参与率,可以设定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设置知识点交流区、知识点检测区和知识点游戏区等。在交流区,可以让学生讨论相关的英语语法使用情况或口语练习方式,互相交换学习经验。在检测区,对教学章节或知识点划分,设置考核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考核来了解自己的英语知识掌握能力。游戏区则是与知识点相关的游戏区域,例如短语连连看和对话演绎等。通过充分的准备,可以显著提升课堂实际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构建互动式课堂,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效果。

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中缺乏自信,学生往往不主动发言,同时不喜欢与教师进行互动[3]。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问题支架或者任务支架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获取自信心,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加强。

以高职英语2《Have you ever done part-time jobs?》一课为例,教师设置任务:①讨论任务,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是否做过Part-Time Job,并分享自己的经历;②分享最近常见的Part-Time Job,并分析该工作对能力的需求情况;③学会自主设置应聘简历,并回答常见的应聘问题。

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工具,在班级中创建招聘现场的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以此提高实际的学习效果。例如,让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担任招聘公司的HR和应聘的人才。双方根据实际情境内容规定,完成英语对话,并获取对方招聘/应聘条件,结合自身需求判断最终的招聘和应聘结果。

在该过程中,教师的参与较少,大多需要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熟悉相关的操作,并学会英语表达方式,逐渐增强自信心,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三)课后评价反思

在完成英语课程教学后,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结合整体课堂情况,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正,以此提高后续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实际教学水平[4]。在课后评价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评价系统,其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在充分评价下,有利于准确了解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实际教学方式,以此全面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在课程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结果、学生状态和课堂效果三个方面完成反思工作。在教学结果方面,可以配合简单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该教学结果,分析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措施。在学生状态方面,观察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状态表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前对英语保持排斥心态,但在课堂中通过教学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并产生积极的态度。根据这种变化,可以判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课堂效果方面,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效果和表现情况,判断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根据不足之处合理构建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中“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问题

(一)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影响落实效果

分析高职学生的学情时,能够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在英语课堂中主动发言,并且对教师的提问保持较大的排斥心理。该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影响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5]。在实施“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但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足,导致课堂初期的引导工作相对较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而压缩了后续的知识点教学时间,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型教学模式下,主动性不足,难以有效跟上教学进度,从而使得该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明显。

(二)教师技术掌握不足,制约课堂发展

在“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多种教学方式,并且能够根据支架体系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了解不足,无法借助网络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导致课堂构建较为单一,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高职英语教师多为新毕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虽然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熟练,但无法顺利地与相关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导致整体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从而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较为固化,缺乏创新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当前课堂教学中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发频繁。部分教师能够体会到“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且愿意将其融入课堂中。但在落实时,他们缺乏灵活性,长时间采用相同的技术方法,缺乏创新的技术应用措施。这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时长时间使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思考。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然而,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将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而且,学生在后续思考情景模式时,容易呈现单一化趋势,使得课堂再次变得乏味。

四、提升“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学生综合英语素养,优化课堂表现

为了使“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加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应积极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素养,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主动,以此确保“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

首先,培养语言素质。可以借助视频或其他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减少语言混乱现象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对英语单词、语法、听力、写作等基础能力的锻炼,帮助学生打牢基础,降低学习难度。

其次,培养语言语音能力。英语是一门应用型语言,所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功能,构建网络英语角,增加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锻炼方式,加大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强化他们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效果。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融入文化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降低记忆难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国外文化内容,结合文化构建支架体系,为学生增加记忆点,加强对语言的记忆效果,充分提高英语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

在“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网络教学经验,将其融合自身教学习惯,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热点教学方式,并主动分析该教学方法,不断升级自身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以此丰富教学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视,“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不同的教学问题,维护教学效果。在准备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微课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动画、互动多媒体工具、影音文件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构建互动活动,如任务探究、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互动游戏等,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善于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练习题目、参考书、网上图书馆、英语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路径,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同样应提高课堂管理能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按照教学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优化建议,促使学生得到充分提升。

(三)积极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水平

“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样也是包容性极强的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借助互联网构建多种教学方法,在该支架体系下,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树立创新思维,积极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在“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形成自己的概念框架。同时,借助协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高实际的学习效率。在该过程中,构建探究方法时,可以创新构建探索性研究、解释性探究以及描述性探究,通过自主认识和理解,获取知识内容,并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

在设计协作学习方法时,可以创新构建联想合作法、轴承合作法、伙伴拼图法、任务探究法、同伴互查法等,通过组成学习小组或者学习搭子,设置相应的学习方法,并设置明确的学習目标或探究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指引下,完成协同合作,全面提高实际的学习效果。在多种创新优化的教学模式中,合理融合教学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法的落实更加灵动且真实,促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明显优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创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保持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后续知识学习能够积极应对。同时,要合理实施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为后续的工作和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互联网+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