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计算机大类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研究

2024-05-07 05:28韩天琪胡建华苑占江陶南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高实践教学课程思政

韩天琪?胡建华?苑占江?陶南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双高”计划实施以来,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病的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为例,探索如何实践计算机大类课程思政理念,并提出了“定、挖、做、评”四步思政实施方案。从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教学实施、评价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实践方案,希望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设计构建提供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高”建设;课程思政;计算机大类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作为“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文件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等指标入手,细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课程思政是开展二十大精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重要渠道。

一、计算机大类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现状

(一) 高职扩招形式下,学生生源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招生形式多样,包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由于学生的来源和背景不同,他们的学习基础、心理成熟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工科类学生中,虽然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但一些同学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不够全面,形式生硬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但目前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很多课程缺乏一体化设计,没有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专业目标、授课内容上一体化考虑。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等教学环节中,思政教育的挖掘不充分、不系统,部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没有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三)专业课教师显性知识技能传授多、隐形育人實践少

以计算机大类课程为例,大多数专业课程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然而,在这些课程中,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育人是辅导员工作和思想政治课的事情,与课程无关”的错误观念。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只是作为知识内容的一个单独线条存在,而不是凝结知识、能力、思政等多条线的一股绳。专业课教师应该利用其专业和情感优势,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方法实践

“程序设计基础”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确实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的前提和保障。在这门课程中,专业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理论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职业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课程思政的实施以“定、挖、做、评”四步工作法展开,旨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

(一) 定(定目标)

对于思政目标的设定,可以从课程服务的专业岗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确定“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思政体)。在计算机大类专业中,“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可以进一步细化,确定“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什么精神”(思政面)。然后,在具体的项目中,可以挖掘一个思政主题,确定“这个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哪种精神”(思政线)。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巧妙地将这些思政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点)。具体如表1所示。

(二)挖(挖元素)

在挖掘思政点时,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和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可以依托教学内容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科学家及典型人物事迹,专业知识原理等方面展开。同时,也可以从职业素养、安全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规范等维度来考虑。此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其中。举个例子,在项目“万年历”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句“今夕是何年”开篇,引入项目需求:制作一本电子万年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古诗词中美好意境和情感共鸣的元素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万年历的深远影响,传承中国文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标准。本课程的思政挖掘过程如表1所示。

(三) 做(落实)

以项目4万年历第1学时“万年历需求分析”的教学组织为例,思政实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和课程评价的角度进行落实。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均有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和目标。在课前阶段,可以通过情境引入方式让学生进行古诗词《水调歌头》的欣赏,并自然过渡到本项目的需求:制作一个电子万年历。通过这样的引入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借助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任务导入、强化重点、需求分析、突破难点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学习。任务导入阶段可以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强化重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项目的关键要素,需求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取需求的能力,突破难点可以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作品展示环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在课后阶段,可以进行知识复盘,并进行师生评价和组间互评。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案例的实际操作,并参与评价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四)评(评教学)

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成绩各占50%。结论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过程性評价结合思政元素,实施学习效果反馈机制。具体包括课前线上思政资源参与学习情况、课中小组任务打分和组内合作互评、课后知识复盘和反思总结,以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评价考核。课前、课中、课后评价分别占过程性评价的10%、60%、30%。以项目4万年历第1学时“万年历需求分析”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学安排包括古诗词欣赏与讨论、小组合作分析和展示汇报。课前进行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线上讨论,评价要素主要涉及古诗词欣赏学习情况和讨论完成情况,通过线上自动评测和师生互评,并融入传统文化的诗词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课中以情境教学开启课堂,带领学生回顾中华灿烂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在设计电子万年历过程中将重要历史文化节点融入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转为工科需求设计的应变能力。评价要素主要涉及组内合作设计方案的完成积极度和组间展示汇报情况,通过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课后学生作为参与者自主完成设计报告,同时作为评价者互评其他组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效果

在近三年的执行中,通过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体会,达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的目的。思政作为一种“润滑剂”已经有机融入到课程中,通过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种思政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思,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使课程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立德树人成果显著

根据学生的课程情况反馈,本课程的思政设计围绕着“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哲学思维、工匠精神”四大主题展开。通过深度挖掘任务潜在的思政要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学习情况,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渗透、小组协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在教学评价中融入了思政评价元素,全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政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学生项目知识点平均成绩为91.83分,技能测试平均成绩为84.33分,而思政综合平均评价成绩为87.75分,显示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且知识、技能、素质三维教学目标均达到预期。

(二)创新课程评价机制、学生课程评价认可度高

通过课后问卷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非常高,认为教学设计合理,方法灵活,实现了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学生评价达到了97.37%。同时,课程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热情,开课以来,平均每学期每班的参赛人数为7人次。参赛同学在竞赛过程中展现了努力拼搏的精神和职业素养,同时也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评价“双高”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计算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序设计基础”为案例,介绍了“定、挖、做、评”课程思政四步教学法,同时以一学时的教学过程从课前、课中、课后深入介绍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未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融入虚拟仿真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新形势下的全方位渗透。

参考文献

[1]徐冬梅,赵璐,姚佳超,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环境毒理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19):183-184.

[3] 张禹石,孙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存问题及三维突破路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28-33.

[4] 汤琳,周鹏,洪 玲.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0(10):42-44.

猜你喜欢
双高实践教学课程思政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