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楠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馆设计多偏向于整体性规划,缺乏对高校学生群体感官、使用与情感体验的考量,文章以情感三层次理论作为依据,结合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体育馆空间的使用痛点与情感分析,从本能,行为,反思3个层面出发,分别对场馆的光环境、声环境、色彩环境、材质环境、空间与设施、氛围营造上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之后高校体育馆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情感三层次理论;设计策略;空间痛点;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5-0059-05
Abstract:At present,college gymnasiums tend to be integrated planning,and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the sense,us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ree-level theory of emotion,combined with the use needs and emotional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gymnasium spac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light environment,sound environment,color environment,material environment,space and facilities of the gymnasium from three aspects of ability,behavior and reflection In the aspect of atmosphere construction,the desig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pace design of university gymnasiums.
Keywords:College gymnasium;Three emotions theory;Design strategy;Spatial pain points;Space design
高校体育馆作为高校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对于促进高校师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场地数量已达到4.97万个[1],但是,多项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均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率普遍超过50%。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锻炼,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的体育馆空间缺乏吸引力与有效的功能使用率。为此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全方位提升体育馆空间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情感三层次理论
情感三层次理论作为设计学领域常用的设计方法,拥有多学科背景,可被归类为3个层次,即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本能层的设计为最初的感官体验服务;行为层的设计为产品的使用体验服务;反思层的设计则作用于产品所唤醒的情感与归属,三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2]。
(二)高校体育馆空间设计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高校体育馆的设计研究多围绕于空间布局与功能使用上,如任飞[3]等通过功能策划为先导探索高校体育馆空间设计方法;王雪[4]基于共享理念分析高校体育馆空间特征,并提出设计策略;殷天伟[5]研究了高校体育馆在学区混合使用下的特征与利弊,探讨了在此模式下的空间优化设计。可以看出,单一的功能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现代体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关注高校师生对体育馆空间的环境使用评价,赵海燕[6]等结合体育馆空间环境的特点设计构建了高校体育馆空间的评价因素集,对天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体育馆空间进行环境评价测量与分析,以期为设计提供参考。
综上,当前的高校体育馆空间设计多数仅停留在空间功能布局上,忽视了空间感知与审美,空间“情感”方面的设计,其次,由于体育馆属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不能够很好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与偏好。基于此,本文将情感化设计应用于高校体育馆的空间设计之中,通过本能,行为反思3个情感层级分析空间使用者的情感与需求偏好入手,以此提出基于情感层级的高校体育馆空间设计策略。
(一)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校体育馆的使用人群通常可以分为三类:高校大学生,高校教职工以及校外人员。其中,以在校大学生占据主体,故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
正处于青年初期到中期的高校学生在生理上发育已经接近健全,但由于并未进入社会,心理发育并未成熟,是完善三观与人格的阶段。一方面具有情绪波动较大,负面情绪隐蔽化,学业压力大等消极特征[7],另一方面也具有充满活力,渴望社交,热爱运动的积极特征。将情感三层次理论植入体育馆空间设计中可以让大学生提升锻炼体验,提高運动时的趣味性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校大学生需求分析与高校体育馆现存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于高校体育馆的需求,对在京多个高校的同学通过访谈形式了解他们对于体育馆的痛点,将痛点依据情感三层次理论分类(见表1),首先,感官层面上,采光与照明环境差,吸声与隔音处理欠佳;场地质量低下。其次,使用层面上,活动种类有限,场地规划差且相互间容易受到影响;设施便捷性低,缺少食物供给与淋浴设备;医疗系统不完善,学生不能及时处理伤口;智能化不足,无法线上预约场地。最后,情感层面上,校园文化的匮乏,室内空间千篇一律毫无吸引力。可以看多数学生对自己学校的体育馆并不满意,故应围绕各个层面的痛点对高校体育馆空间进行改善。
(三)高校体育馆空间的情感三层次分析
1.基于本能层的情感化分析
本能层是下意识的,直接的感觉,是人对于物体的最初情感认知。在建筑空间中,空间内的光环境,色彩搭配,材质以及声环境等会给予学生最初的反馈,对应人体的视觉,听觉与触觉3个主要的生理感知。
学生群体前往体育馆的目的通常有两点:锻炼身体与释放学业压力,良好的视、听、触环境能促进学生调节负面情绪激发运动热情。此外,本能层的感官体验是一种即时性情感体验,能立即将适宜的环境因素转换为传达正面的情感反馈,使各感官都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如图1所示。
2.基于行为层的情感化分析
诺曼认为行为层设计更加应该注重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功能升级,旨在更加全面地完善用户体验。在空间设计中,空间对于客体的反馈与客体的需求互相适应时其使用效率才能最大化,当需求大于建筑本身的功能时,就会出现空间功能的严重失调,使得体验者产生负面情绪。换句话说。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富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爱好众多,对于活动空间的诉求广泛,因此,体育馆内部需要有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空间功能与设施配备。使用层面的使用体验与本能层相同,都属于及时性情感体验,在体育馆空间内的功能设施完善的情况下,获得空间良好使用体验的延伸,达到积极情感的传递和渗透,如图2所示。
3.基于反思层的情感化分析
反思层作为情感化设计最有效的反映,也是与思想交流最为频繁的一个层级。它代表了大脑对一个物体更为深入的了解,属于精神层面的情感层级。诺曼认为,反思层次设计强调自我形象、个人满足感和回忆,能够长久地影响使用者的情感。在空间设计中,反思层使建筑空间与客体产生一种无形的关联,可以使客体感受到空间背后的含义。
大学生普遍较为年轻。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是,青年人的思维方式灵活跳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常常为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此外也容易为文化背景环境所熏陶。反思层的情感体验不同于前两个层级,是持续性的心理反馈,在与空间氛围的情感交互下,将体育馆所要传达的内涵通过积极情感反馈于学生,让其在离开体育馆之后也能够长时间地产生共鸣,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体育馆空间所给予的人文关怀,如图3所示。
总的来说,在高校体育馆空间在设计时可以分为本能,行为与反思3个层面,如图4,对应客体从基础生理需求与高级情感需求,结合上述分析为下文的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情感三层次理论为研究提供了思路。从本能,行为反思3个层级的情感需求提出设计策略。其中,本能层以高校体育馆中视觉,听觉与触觉3个领域达到用户的感官愉悦。行为层以优化空间与设施达到需求与功能的平衡。反思层用导入高校的文化元素,营造氛围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感情需求,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一)本能层的设计策略
本能层的重点在于感官体验,视、听、触3个感官要素推导出声环境,色彩环境,光环境,以及材质4个空间环境要素,本能层面的设计策略从以上3个感官要素、4个空间环境要素展开论述,如图5。
1.色彩环境
年轻人对颜色敏感,偏爱多样且具有冲击力的鲜明色彩,这些鲜明的色彩不仅能吸引他们的关注,更能刺激他们在运动时高昂的情绪。在高校体育馆中,运动多为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红色和橙色此类色系的颜色可以有效地刺激运动者的神经系统,促进他们的肾上腺激素分泌以及血液循环。在运动场馆的场地和墙面等地使用这类颜色可以让学生产生激动、亢奋的情绪,增加学生的活力,提高锻炼效果。在离开场馆的通道和休息室等空间,可以采取蓝色系,因为此色系可以使运动者冷静,心跳和血压趋于平稳,有利于客体在锻炼后放松身心。
如图6,某高校体育馆内,设计师将室內所有结构都涂成纯白色,包括墙与阶梯等,白色的运用可以使空间从视觉和心理上产生宽盈清净的效果,使锻炼者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可以缓解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疲劳与紧张。
通过合理利用闲置空间与公共空间,可以改善空间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交与活动的机会。高校体育馆内,公共辅助性质的空间诸如前厅、中庭等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可以考虑对公共空间采用复合化的设计原则,既能满足交通或服务需求,又能用作体育锻炼。如在空间边缘处利用墙壁设置攀岩区域,或是将走廊地面设置为跑道,实现通行与锻炼的结合,(见图11)。
(3)叠层划分空间
高校体育馆需满足高校综合活动需求,应合理规划相应的多种类尺度空间。各类运动项目的室内尺寸不同,球类运动的对于空间体量需求大,武术健身等对空间体量需求小,因此,可以从截面结构入手,采用叠层的方式纵向排列大小空间[10]。高校体育馆内的叠层排列方式有两种,可根据场馆自身的特点与人群诉求选择叠层方式,(见图12),需要高功能区分性可以采用同类叠层,需要高空间共享性可以采用异类叠层。
2.设施
(1)设施灵活可变
在高校体育馆中,灵活可变的设施可以提升空间整体实用性。运动区域内,安装灵活的隔断幕帘,减少场地间的相互干扰;其次,采用可移动的场地网架,灵活切换场地用途。非运动区域内,减少固定看台的使用,多设置可活动看台,提高利用率;公共空间内可配备能够灵活改变形状的模块化沙发与桌椅,趣味且实用。
(2)设施多样包容
设施的丰富多样与人性化同样重要,空间内应该基于人群的需求植入各类设施。参考案例与设计规范,可将设施分为“餐饮、休憩、医疗、运动、辅助”6种类型(见图13),让学生一进入体育馆便开始享受多样的服务设施。如在运动区域与休憩区域放置储物设施,在运动后所需经过的区域提供饮水机,自动贩卖机等,休憩区域提供淋浴设施,吹风机按摩椅等,当学生因运动而受伤时提供简易医疗设施与可移动医务站,针对特殊人群在交通空间内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电梯,并且在场馆内覆盖wifi网络,全面提升学生的使用体验。
(三)反思层的设计策略
反思层的重点在于情感体验,如图14,由认同感与吸引力两个情感要素推导出文化氛围,与个性氛围两个空间环境要素,进而提出设计策略让用户对于空间产生情感认同与留恋感。
1.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高校体育馆往往会成为某个高校甚至地区的符号,校园文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精神氛围[11],它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应与学校的人文背景或是当地的地域历史相结合,校风是对高校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最生动的诠释。首先在体育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上,要符合高校的自己的特点,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将校园历史文化融入进导视牌中。其次,在体育馆空间内植入一些具有高校标志相关的符号与图案,抑或是高校主题颜色,结合周围的空间环境,使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學校的人文气息。美国高校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视,如图15,随处可见的校园符号融入地板,墙面以及各类装饰品上的校园主题色,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校提高认同感。
2.个性化氛围营造
高校体育馆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主题,融入不同的设计元素,可以采用材质与室内光影相结合,营造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情绪共鸣,提高空间的吸引力。如图16,通过对混凝土墙壁的打孔处理,不仅省去了遮光窗帘的使用,将自然微光引入场馆内部,使阳光与混凝土的充分结合,体现光影氛围。
通过不同形态种类的装饰搭配也可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室内空间,如图17在体育馆的大厅选用木纹色与白色作为主色调,并在六边形的大厅内植入三面运动形象文化墙,吊顶选用矩形与圆形灯具相互交错作为点缀,使整个空间即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亦充满活力。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于体育馆空间设计仅停留在空间的布局,学校往往更加注重空间的逻辑结构,似乎设计方式被束缚于设置好的框架内,导致多数高校在空间设计上相差无几,缺少了对于运动空间的灵活性、特征性、美观性的考量。应基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对高校体育馆空间做情感层次分析,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报告[R].国家体育总局,2014.
[2]谭傲楠.李洪海.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文献综述[J].设计.2016(01):74-75.
[3]任飞.屈小羽.功能策划先导的高校体育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21(S2):36-41.
[4]王雪.基于共享理念的高校体育馆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殷天伟.高校综合体育馆学区混合使用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9.
[6]赵海燕.陈丹.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1(01):38-44.
[7]王玉花.云长海.赵阿勐.大学生健康心理学[M].江苏: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91-95.
[8]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六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1.
[9]范晴.基于参数化平台的高校体育馆天然采光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20:67.
[10]陆诗亮.苗什.范兆祥.集约于外·复合于内——日本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 2019(03):222-224.
[11]赵斌.吴文治.郭林娜.基于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的校园共享空间设计研究——以上海工程大泗泾附校教工之家为例[J].设计.2021.34(1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