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2024-05-07 00:27于明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融媒体

于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涵盖并整合了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的融媒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逐渐走弱,新媒体强势崛起,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编方式必须不断探索新模式和新思路,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本文探讨了移动互联时代的融媒体特征、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具体建议,供融媒体管理者、从业者和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创新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报纸、杂志、电视、电台、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下滑,而以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迅猛。为了应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和新闻传播方式变化,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融媒体中心。然而,纵观当前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情况,仍然存在内部融合度不够、采编机制僵硬等问题。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舆论工作需要,融媒体中心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采编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一、融媒体的概念、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融媒体的概念

近几年,随着自媒体的强势发展,无论是大城市的专业人员,还是偏僻山村的老人,融媒体已经成为他们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之一。所谓融媒体,就是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科技手段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资源、内容和利益的共融共通。需要指出的是,融媒体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不同,其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传播方式,而是一种新的传播理念,代表着不同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二)融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强势挤压,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也在转变。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目前我国的融媒体取得不俗的成绩,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引领风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多种媒体实现了资源共融

如今,传统媒体主动出击,大量开设新媒体矩阵,让媒体资源融合成为现实,传播效果也得到大幅提升。

2.宣传方式实现了互融互通

不同类型的媒体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不足。而融媒体的发展有利于破除种种物理界限,将新闻的传播范围覆盖到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广泛地影响。

3.不同媒体实现利益共融

此前,不同媒体之间总是相互较劲,如今,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但能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利益共融[1]。

从实践来看,融媒体的发展特征,主要有四个:

1.时效性强

得益于今日头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融媒体在采编、发布等方面优势尽显,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例如,某地发生一则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的民生新闻,以日报采写新闻的流程为例,先是由报社派记者赶往新闻现场,记者在现场采访当事人并拍摄照片;然后记者再赶回单位写稿,将稿子交给编辑人员进行修改核实;编辑再请领导审核并编辑上版,第二天这条新闻才能见报。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位自媒体作者在新闻现场用时半小时即可将这条新闻利用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完成采写和制作,并进行多渠道发布,很快即可火遍全网。

2.新闻信息呈几何级增长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是新闻当事人和发布者,均可以随时随地发现、采写和发布新闻,完全打破了过去由传统媒体掌控的格局,新闻信息呈几何级增长态势。

3.信息碎片化

在融媒體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图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方便快捷,但信息相对碎片化且完整性和严肃性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新闻发布者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事实查证,容易滋生假新闻,监管部门必须对这种现象予以重视和纠正。

4.互动性强

与传统媒体不同,融媒体发布新闻的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强,体验感更好。例如,在自媒体平台上,一条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门短视频即便是时长只有几十秒,评论和弹幕可达惊人的几千上万条,这是之前的传统媒体所不能想象的。

二、我国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及不足

(一)融媒体中心受到高度重视

自2018年以来,国家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便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由此可见,县级融媒体中心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国家层面提出后,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年1月,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明确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县级媒体资源,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入“十四五”时期的国家顶层设计。

从发展路径来看,整合县委县政府开办的电视台、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比较普遍的做法。然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处于边干边摸索的阶段。在新时代,要想实现更加有效地传播,为用户提供更有用的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要服务好老百姓这个最重要的用户群体[2]。

(二)融媒体中心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始于21 世纪初至2018 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受到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各部门利益不同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各地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差异较大,且存在诸多普遍性问题和不足。

1.媒体并未真正融合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部分区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管理者和创业者的观念依旧相对传统,不同性质的媒体之间并未真正融合,且新闻采编简单粗放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认为,县级媒体没有自主改革权限,导致机制改革落地难、突破难,一些地方的县级媒体陷入发展困境。

2.设备更新升级太慢

在融媒体中心建立初期,会采购必要的技术设备,但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当下,很多硬件设备已经跟不上软件的要求。而融媒体中心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自身造血能力较弱,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较慢,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

3.新闻内容创新不足

当前,在传统新闻方面,有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以及省市级新闻单位;在新媒体方面,有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行业巨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方向相对单一,除了转发上级单位的新闻,基本聚焦于县域时政要闻,采编手段较为传统,新闻策划和创新能力不足,生动性和趣味性较弱,导致关注度不高。

4.互动性较差

传统媒体更多是单向信息传递,受众处于被迫接受的位置,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没什么交流沟通,也不了解受众喜欢什么,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差,这一点与新媒体形成强烈反差。

5.时效性太弱

在新闻采编方面,传统媒体的基本流程是记者在前端采写、编辑在后端编辑,再交由值班领导审核通过,并最终发布。虽然这种模式可以减少新闻失实和新闻事故的发生概率,但同时也让新闻的发布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于某个重大新闻事件,网络上已经各种信息满天飞了,而传统媒体的发布要滞后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6.缺少专业人才[3]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缺少灵活性,论资排辈的传统思维一直存在,加上待遇普遍不高,综合型新闻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主动策划新闻的能力和意识较弱。

三、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由于离基层民众的距离最近且作用独特,融媒体中心被认为是舆论宣传和建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中心应该从采编、用人机制等方面发力,创新工作思路。

(一)打破各自为政,做到真正融合

很多地方的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系统的传统新闻单位,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掌握和熟悉新媒体技术的人员较少。在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不能空有其表,而是应该建立起独立协调的管理机构,明确区分各项任务和职责,引导各部门积极打破不同新闻单位之间的界限,推动媒体真正融合[4]。

(二)拥抱最新技术,提升传播效率

无论是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媒体,还是电视、电台等视讯媒体,传统媒体的采编方式大致遵循记者在前方采访并传回单位、经由编辑人员进行编辑、再由值班领导审核通过之后再发布的基本流程。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新闻从业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转变采编方式,提升传播效率。

在未来的融媒体中心,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可以身兼数职,既是前方的采访记者,也是后方的编辑人员,审核工作也可以通过邮箱或手机传给值班领导,经过快速审核即可发布,以此节约新闻的生产时间。此外,在新闻发布端,融媒体中心必须打造一个兼具内容生产、分发、管理、统一指挥等功能的技术平台,让不同类型的媒体实现“内容共享、多渠道分发”。

(三)提升采编速度,让新闻“新”起来

要想真正提升采编速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融媒体中心的所有采编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全能型新闻人才。例如,之前从事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采编人员学会写报纸和杂志新闻。反之,之前从事过用笔写新闻的采编人员学会扛摄影机,综合完成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网络、手机客户端等传播终端的发稿,并对同一新闻题材进行差异化层级开发[5]。这种做法可以确保新闻及时发布,真正让新闻“新”起来。

(四)发挥本土优势,做出独家特色

我国存在着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格局,而融媒体中心主要集中在县(区)一级,是媒体系统的基层组织和神经末梢。一方面,融媒体中心承担着传达国家大政方针、宏观政策以及省市重大决策的重任;另一方面,融媒体中心也有着引导、服务、联系群众以及反映群众呼声的历史使命。从角色方面来看,融媒体无法与中央、省、市级媒体进行竞争,但完全可以发挥本土优势,做出独家特色,让本地群众由衷喜欢本地新聞。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融媒体中心则需要充分整合政务资源、民用资源和商业资源,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用户黏性。

(五)优化用人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目前我国的融媒体中心由本地的广播电视台、报社、政府网站、新媒体、手机平台等媒体资源整合而来,属于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待遇、奖励等方面受到不少掣肘,难以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专业媒体人才。面对新时代和新环境,融媒体中心必须优化用人机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智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六)紧跟时代步伐,扩展通讯员队伍

在传统新闻媒体中,均有数量不等且经过一定基础训练的兼职新闻工作人员,这些兼职人员统称通讯员,其任务和作用是向自己所联系的新闻单位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在移动互联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新闻的采写、编辑和发布,人人都是新闻的当事人、参与者和报道者。基于此,融媒体中心可以大力扩展通讯员队伍,让自己的采编队伍遍布各行各业,随时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讯员采写的素材和新闻可能存在着不专业和不准确等问题,这就需要由融媒体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不对受众产生误导,甚至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的护航下,融媒体中心积极在发展思维、人才机制、采编方式、收入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整体发展有望大大加速,而且未来的角色、功能也会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融媒体中心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除了继续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还应当深耕和挖掘本土新闻,推出更多形态多样、生动鲜活的精品内容,成为本地民众离不开的权威新闻渠道。

参考文献

[1]盖鹏.姜琳.5G时代的融媒体创新发展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2(21):36-38.

[2]林一娜.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8.28(5).

[3]李兆聪.县级融媒体中心现状及建设思考[J].采写编.2022(12):34-35,55.

[4]孙爱卿.媒体融合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EB/OL].中国网.http://iot.china.com.cn/content/2023-03/13/content_42291040.html

[5]鲍新文.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EB/OL].湖南广播电视协会.http://www.mgtv.com/gba/c/20180604/1131449260.html

猜你喜欢
融媒体中心融媒体
县级融媒之变: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再探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与重点方向
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
统管新闻阵地 统战新闻媒体 统领新闻舆论
融媒体中心为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之思考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