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2024-05-07 09:34李艳飞谭云鹤蓝剑
右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监测

李艳飞 谭云鹤 蓝剑

基金項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B20221604)

第一作者简介:李艳飞,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食品与环境卫生。E-mail:42897114@qq.com

通信作者:谭云鹤。E-mail:418909843@qq.com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飞,谭云鹤,蓝剑.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右江医学,2024,52(3):249-255.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系统中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21年柳州市共监测病例13 721例,男性6569例,女性7152例;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25.4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3147例,22.9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3999例,29.1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20.80%),可疑暴露食品的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4309例,31.40%),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10 127例,73.81%)。共采集生物标本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主要为沙门菌(6.11%),集中在5—10月(80.8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3.5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主要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加强对以上高危人群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对家庭食品加工安全的宣教;生物标本检测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此类微生物易污染食品的监督监测,做出及时预警和宣传。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3.011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Liuzhou City from 2017 to 2021

LI Yanfei1, TAN Yunhe2▲, LAN Jian1

(1.Department of Contro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School Health, Liu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uzhou 545007, Gu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Liuzhou Hospital

of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Liuzhou 545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urveillance of food-borne disease in Liuzhou City from 2017 to 2021, and to analyze thei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urveillance capacity of food-borne diseases.

Methods  Data from the food-borne disease monitoring point reporting system in Liuzhou City from 2017 to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pathogen testing on the collected fecal/anal swab samples was conducted. In addi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Results  From 2017 to 2021, a total of 13 721 cases were monitored in Liuzhou City, with 6569 males and 7152 females; the age group of 0–4 years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cases (3490 cases, 25.44%), and the majority of occupations were scattered children (3147 cases, 22.94%), and the peak period of onset wa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each year (3999 cases, 29.15%). The main exposed food of the cases was fruits and their products (2854 cases, 20.80%), the packaging of suspected exposed food was mainly in bulk (4309 cases, 31.40%), and the exposed places were mainly in households (10 127 cases, 73.81%). A total of 3517 biologic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11.57%, mainly Salmonella (6.11%), concentrated from May to October (80.84%),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Norovirus was 8.94%, mainly concentrated from January to March (3.57%). The difference in pathogen detection rates among age, occupation, and seasonal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Conclusion  The peak period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Liuzhou City i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and the high-risk people are children aged 0 to 4 years, and the exposed places are mainly families.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food-borne diseases among the above-mentioned high-risk groups during peak periods, and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the safety of household food processing. The main pathogens detected in biological specimen testing are Salmonella and Norovirus, indicating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of food contaminated by such microorganisms, and make timely warnings and publicity.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s;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1],是全球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2]。食源性疾病监测是准确掌握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的有效手段[3-4],我国原卫生部于2001年初步建立起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控制网络,监测点逐步扩大,形成了完整的省-市-县(区)-乡镇监测网络一体化[5],有效收集食源性疾病发病信息,通过分析发现各地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流行特征。然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上报行为等关乎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本研究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近5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培訓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柳州市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7—2021年柳州市的监测数据,所有病例均符合食源性疾病上报要求[6-10],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及生物样本信息等。

1.2  方法

1.2.1  监测对象

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要求的病例。

1.2.2  生物样本采集

生物标本检测数据来源于柳州市6家主动监测医院,对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新鲜粪便或肛拭子的采集,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录入整理数据,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α=0.05为检验水准,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017—2021年柳州市25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3 721例,标本采集3517例,采样率25.63%。2017—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数逐年增加,其中2017年(1349例)、2018年(3083例)、2019年(2992例)、2020年(3208例),2021年(3089例)稍有下降。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男性病例6569例,女性病例7152例。性别比为0.92∶1;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占25.44%;≥65岁组病例最少,1445例,占10.53%。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男性1761例,女性1386例),占22.94%,工人最少(男性260例,女性166例),占3.10%。见表1和图1。

2.2.2  地区分布

2017—2021年柳州市报告的病例中,城区7694例,县级6027例,城乡比例为1.28∶1;其中以城中区报告病例最多(3902例),鱼峰区报告病例最少(80例),可能与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尤其是主动监测医院城中区分布较多有关。

2.2.3  时间分布

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其中8月发病总例数最多(1425例,10.39%),低谷期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其中12月发病总例数最少(642例,4.68%)。见图2。

2.3  病例饮食史

2.3.1  可疑食物暴露史

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提供暴露食品的有13 721例,主要可疑暴露食物依次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占20.80%;粮食及其制品2482例,占18.09%;肉与肉制品1675例,占12.21%;混合食品1469例,占10.71%;蔬菜及其制品1014例,占7.39%(见图3)。此外,可疑食品的加工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包括简易包装),4309例,占31.40%;其次是家庭自制,4286例,占31.24%。

2.3.2  可疑暴露场所分布

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可疑暴露场所依次为家庭10 127例,占73.81%;餐饮业1582例,占11.53%;街头食品486例,占3.54%,见图4。3种进食场所在5类高危暴露食品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4  临床症状

13 721个病例中,99.53%有消化系统症状,4.16%有全身症状与体征,3.32%有神经系统症状,2.94%有泌尿系统症状,1.63%有心脑血管系统症状,0.95%有呼吸系统症状,0.48%有皮肤和皮下组织症状。

2.5  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送检标本共计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407/3517)。男性(11.58%)略高于女性(11.56%)(χ2=0,P=0.984);各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不同(χ2=28.725,P<0.001),以18~34岁组最高(15.97%);不同职业致病菌检出率不同(χ2= 65.799,P<0.001),以学生最高(20.58%);不同季节致病菌检出率不同(χ2=103.228,P<0.001),以夏季最高(18.7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158/1767),不同职业病毒检出率不同(χ2=43.861,P<0.001),以其他职业最高(26.15%),其次为工人(16.67%);不同季节病毒检出率不同(χ2=28.355,P<0.001),以冬季最高(15.63%)。见表3。

2.6  不同病原体检出率情况

3517例食源性疾病送检标本中沙门菌检出率为6.11%,集中在5—10月,以6月检出率(14.95%)最高;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0.60%,集中在7—9月,以7月检出率(1.97%)最高;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86%,集中在5—8月,以6月检出率(9.35%)最高;志贺菌检出率为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其中1月检出率(19.05%)最高。见图5。

3  讨  论

通过监测,发现2017—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稍有下降。与深圳市2012—2018年[11]、安徽省某市2015—2019年[12]食源性疾病流行趋势一致,可能与监测点逐步扩大,提高了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有关。

從本次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城区报告病例数高于县份,以城中区为最多,可能与柳州市城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主要集中在城中区,且经济及综合医疗水平也较高有关。男性病例数略低于女性,与其他地区[11-14]报告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地区的生活饮食习惯差异有关。

5岁以下儿童仅占全球人口的9%,却几乎占食源性疾病死亡的30%[15],因此5岁以下儿童是食源性疾病关注的重点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4岁组,职业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与相关文献相符,可能与婴幼儿免疫力本身相对低下有关,且通过监测情况可以看出,其可疑食物大部分为不适宜婴幼儿进食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提示对居民食物营养宣教非常有必要。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的高发期为7—9月(夏秋季),其中8月发病总例数最多,与我国其他地区疾病高发期一致[16-17],主要因为夏秋季温度较高,致病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食物容易受到污染有关,且夏秋季天气炎热,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下降,容易发病。

调查发现,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是水果及其制品,与本省其他城市监测结果一致[13-14]。而与其他大多数省市监测结果不同[18-20],可能与柳州处于广西中西部,夏季水果丰富的原因有关。可疑暴露食品包装方式主要是散装为主,其次为家庭自制;而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通过分析发现,家庭主要高危暴露食品种类以水果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占的比例较高,且跟其他场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今后食品安全宣传的重点应侧重家庭场所。而粮食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混合食品等高危暴露食品则在餐饮业和街头流动摊点占的比例较高,3种进食场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强此类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

本次生物标本监测结果显示,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集中在夏季检出,年龄以18~34岁组最高,以学生最高,与发病监测情况基本一致,可能与学生外出活动就餐较多,且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有关;沙门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沙门菌感染的主要食物为肉与肉制品,与全国大多数省市监测结果相同,也与我省往年暴发事件致病因子一致[21-22]。诺如病毒集中在1—3月份检出,检出率较高的为5~17岁组,职业排名前三位的为工人、干部和托幼儿童。以上检测结果表明柳州市食品污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应加强相应易污染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监测以及对易感人群的食品安全宣教工作。

综上所述,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流行特征为夏季(7—9月)为高发季,儿童和青少年为重点监测人群,可疑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粮食类以及肉与肉制品,暴露场所主要为家庭,主要病原体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建议相关部门针对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重点人群、重点暴露食品、重点暴露场所以及主要病原体,制订相关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EB/0L].[2021-09-22].https://www.gov.cn/zhengce/2015-04/25/content_2853643.htm.

[2]   岳峰,方正,孙永,等.2013—2015年安徽省合肥市食源性疾病患者分离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4):312-315.

[3]   冯亚琴.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对能力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0.

[4]   陆姣,王晓莉,吴林海.国内外食源性疾病防控的研究进展[J].中華疾病控制杂志,2017,21(2):196-199.

[5]   王吉晓,马永忠,吴忠慧,等.2015—2019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5):793-798.

[6]   陈留萍,赵江,刘志涛.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4):440-443.

[7]   王子友,周海慧,郑涛涛.2015年-2018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20):2546-2548,2551.

[8]   邓涛,梅淑华,杨光武,等.2016—2019年眉山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21,19(2):70-74.

[9]   陈军,岁源,曾萍,等.2016—2018年句容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132-135.

[10]   伍雅婷,石梦蝶,王肖,等.2017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5):93-96.

[11]   李思果,祁鸿姣,周彦,等.深圳市2012—2018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21,21(7):670-675.

[12]   苗子阳,冯亚琴,翟光富,等.2015—2019年安徽省某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0):3808-3814.

[13]   吕忠其,李惠华,马玲玲,等.2018—2020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2,38(9):878-881.

[14]   张静,施向东,龙兮,等.21636例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2):4072-4075,4079.

[15]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27.

[16]   田鑫,王丽,贺勇,等.荆州市2016—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1):75-77.

[17]   龚玲芬,殷俊,刘萍,等.2016—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35(21):2944-2947.

[18]   王娅芳,周亚娟,朱姝,等.2015—2017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4):723-727.

[19]   石梦碟,王怀记,吴晓旻,等.2018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0,36(15):2061-2064.

[20]   陆冬磊,段胜钢,齐辰,等.2014—2018年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特征及饮食史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1):1970-1974.

[21]   谢艺红,刘银品,钟延旭,等.2013—2017年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38(1):178-182.

[22]   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疾病负担的初步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2):132-136.

(收稿日期:2023-08-25  修回日期:2023-10-25)

(编辑:王琳葵  潘明志)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