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熹
说起“幽默大师”,我想起了我的姥爷,我给大家讲几件事情。
一个周末的早上,姥姥打算洗衣服,她在洗手间里提起一大桶柔順剂,眯缝着眼,盯着上面的文字自言自语道:“我眼神不太好,看不清楚上面的字,这应该是洗衣液吧?”姥爷恰巧站在旁边,他瞪了姥姥一眼,严肃地说:“什么都不懂,那是香料!”“香料”两个字被姥爷刻意地加了重音。听了姥爷的话,我“噗”的一声笑了,香料?那不是用来煮花生、毛豆的大料吗?于是我赶忙解释:“姥爷,这是柔顺剂,是用来让衣服变香的洗衣材料,可不是什么香料。”姥爷在一旁若有所思,背着手的样子像个学者:“你这孩子,能让衣服变香的材料不就简称‘香料吗?”说完,姥爷潇洒地转身离开了。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看到家里的柔顺剂,都会想起“香料”这个词,之后便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姥爷的幽默事件可不止这一件。
一天,闲来无事,我决定教家中的长辈说英语。我给长辈们编了学号,奶奶1号、姥姥2号、姥爷3号,长辈们在沙发上整齐坐好,一个个像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对于这几个从未接触过英语的老人,要先从简单的英文单词教起。我学着老师的口吻对“学生们”说:“Robot(机器人),你们按学号顺序念,来,开始吧!”
奶奶和姥姥根据我的发音依次进行了模仿,她们一边模仿,一边“哧哧”笑着对方蹩脚的发音,我无奈地打手势让她们安静。
轮到3号学生姥爷了,看着姥爷那正襟危坐的样子,我在心里想:这个学生是三个人当中学历最高的,一定会读得既准确又响亮吧?
只见姥爷想了几秒,大声开口:“肉包子!”姥爷读完后,空气先是凝固了几秒钟,紧接着,奶奶和姥姥笑成一团,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我好不容易止住笑,拿起教鞭指着姥爷:“你这个学生真是不好好学啊,英语怎么能这样读?”
我决定惩罚姥爷,让他跟我读一句英文长句子,姥爷点头答应:“好!尊敬的老师,您请说吧!”
我清了清嗓子,念了一句长的英文句子,然后示意姥爷进行跟读。姥爷站起身,腰杆挺得笔直,自信得像个演说家。
随后,他嘴里快速地发出了一串“嘟噜嘟噜嘟噜”的外星文,舌头还打着卷。姥爷话音刚落,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我更是笑得肚子疼,倒在地上连续打了几个滚,奶奶和姥姥的笑声又尖锐又响亮,仿佛要把整栋楼笑塌。姥爷却丝毫不受影响,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们,好像在说:“瞧我的英文段子多有魅力呀!看把她们一个个笑成了什么样子!”
这就是我幽默的姥爷,他的幽默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就是我心中的“幽默大师”。
发稿/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