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像流水一样穿过我的生命

2024-05-07 15:18:05李珍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命老师孩子

李珍

一、初涉教坛:春风徐徐亦融融

大学临毕业时,读战地记者唐师曾的书《重返巴格达》,里面有一句话:“我喜欢,我选择,我以此为生。”我常常把这句话的顺序颠倒来读,越读越有趣。

“我选择,我喜欢,我以此为生。”

“我以此为生,我选择,我喜欢。”

“我选择,我以此为生,我喜欢。”

……

后来,我把这句话改成“我选择,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作为对我职业生涯的定位。记得有一年,为了庆祝教师节,学校举行教师演讲比赛。几乎所有的参赛老师都高赞“蜡烛”的牺牲和奉献,而我记得自己写的演讲稿第一段是:“我不想用蜡烛和春蚕来形容今天的老师。去成就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就一定要牺牲呢?”我说:“选择这个职业,成为一名好老师,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可能是年少无畏,也可能是还没有遭受生活的挫折,我刚走上讲台前五年,一直在享受着教育。五年之中,我连续三年带高三毕业班,在工作第三年开始代表学校去县里参加赛课,然后一步步走出去,获得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国家二等奖。2009年,因为带的毕业班成绩优异,我获县政府嘉奖,同年被评为县教学骨干。与此同时,我代表学校参加县、区教学经验交流,自己和指导的学生都频频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彼时,在那个小城,我有那么点春风得意。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这个故事应该是我的“春风十万里”。如果世上真的有魔法棒,我多想在这样的春天点个暂停键。金黄的阳光洒在满树的新绿,我张开双臂,拂着手指间的风,咯咯笑个不停,心中的那份幸福,满满地往外溢。如果人生的幸福永远定格在那一刻,该有多好。

但现实是,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永远只是故事的前半截。后来呢?

后来啊……

二、调整调动:轻舟要过万重山

看《长安三万里》,当李白撑一支长篙,抬眼望层层山峦,从胸腔里喊出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人生海海,浮若小舟,哪叶扁舟不过水?谁人不阅座座山?

现实是,工作五年后,为了结束与丈夫两地分居的生活,我考入市区一所新建的小学。来到新学校后,我很不适应。从带高三毕业班到教小学一年级的落差之大,超乎我的想象。

刚接手这群六七岁的娃娃时,我是踌躇满志的。我认为,孩子六年的小学教育至关重要,是整个教育的根。我带着他们读绘本、练书法,把他们整个一年级的生活编成童话读给他们听。这却引起了众多老教师的质疑,很多人认为我不会教小学,说我的教育理念太理想化,不现实。我在坚持中越来越困惑,即使边读书边学,也达不到所谓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我接手新班时,好几个老师把孩子放到我班上,我的压力与日俱增。整整两年,我在日记中经常写的词就是“彷徨、迷茫、挫败感”。我一天天地否定自己,直到我的教育热情越来越少,直到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否定自己的理由。而新学校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我几乎所有的教育自由时间,我甚至都不能完完整整、彻底地备一堂课。

曾经,我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自信满满,可是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曾经,我在经验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可是现在大小教研活动中,我迅速被边缘化,一句话都不敢讲。我一度对工作越来越排斥,还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

我常常在午夜惊醒,后半夜睡不着,爬起来读王君老师的博客,一边读一边流泪。君姐选考、两地奔波的经历,我感同身受。那些平淡文字后的点点探索,那优雅转身背后的种种艰辛……君师灵性的睿智、人生的达然,我难以企及,但那一句句带着温度的话语,每每让我热泪盈眶,它是我最无奈、无助、无力时的救赎。

后来,我把自己的苦闷诉诸笔端,写信向她求助。君姐回复我:“亲爱的妹妹,行到水窮处,坐看云起时。‘穷处,往往就是‘通处。不要急,让我们自己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慢慢走,慢慢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这一熬,就是整整五年。君姐说:“我们都将在人生的冬天苏醒过来。”是的,都将苏醒过来啊。读着这些文字,我泪流满面。

三、生命的自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拂去似水流年的清风,穿过滚滚红尘的暖香,在烦琐的工作里找一处幽静,在苦闷的寂寥中寻一丝静谧,用文字疗愈自我和成长,用云淡风轻写我的念念不忘。

虽然从高中跨越到小学后,我又获得了不少证书、荣誉,还发表了文章,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教得不得心应手,我的生命状态没完全打开。更多的时候,我很迷茫,有很多无措。

带我的第二届小学生时,我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但更新频率一直很低。2020年,困顿中的我在网上报名参加钱志龙老师的“铁杵计划”课程,开始一个学期的网上学习。自此,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

有一次网上“鸟窝”活动是老师们交流近期的困惑,恰好那一周我在上五年级的“中外见闻”这一单元。我谈到我和孩子们都没有去过荷兰,所以在上《牧场之国》这课时,只能借助图片和文字来感受,多多少少有点遗憾。因为没有身临其境,所以我讲课时就觉得底气不那么足。交流完以后,星辰姐当时就加了我的微信,告诉我她的女儿正在欧洲留学,我提到的地方她女儿都去过,可以给我发一部分照片和视频,让孩子们看看。太惊喜了!我把这些照片和视频,与文中的文字对比播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惊叹。有个小组的孩子在对比“花之国”和“牧场之国”后,对荷兰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还有的孩子观看了威尼斯近期的照片之后,对这个小城的排水系统和水质产生了兴趣,表示要继续研究下去。

我兴奋地把我们的学习过程和孩子们的收获录制成小视频,发到“鸟窝”学习群中。我们团队中的曹倩老师和郝玉老师还邀请我主持了一期媒介力学习的“鸟窝”活动。

这一次新奇的网上学习经历,打开了我认知的新境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而后改,一代武术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我常想,要想把过去不断地总结清零,往生命中填充更重要的东西,我还需要做什么呢?审视自己的教育书写,我想遇见更好的自己。于是我在学习中不断修正,开启了生命自觉的成长。

王君老师曾经说过:

生命的另外一个真相乃是,拼搏本身不是意义,荣誉本身更不是意义。我们认认真真地工作本身,认认真真地经营每一个时刻本身,就是意义。

是的!有一种努力,真的不关乎荣誉,而只关乎当下此刻我们的生命状态。只要我们认真工作、倾情工作,我们的生命,便闪闪发光。

这光,不是发给别人看的,而是用来温暖自己的。在这样的闪光中,我们的双脚踩在真实的大地上,我们不一定活得风生水起,但我们活得稳稳当当、踏踏实实。

我先报名学习家庭教育礼仪课程,认识到了仪式感的重要性。于是,我和孩子们便有了一场场幸福的体验。2020年的春天,孩子们都居家上网课了。当“神兽”归笼时,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我悄悄在衣服袖子里藏了长长的棒棒糖送给他们。寒暑假归来第一天,我会隆重地发红包送祝福。当然,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体育节等,孩子们都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2022年暑假,恰逢机缘,我和丈夫一起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青岛。我又一次启航,开启新一轮的边学习边成长。

2022年,我遇到谷里书院,报名参加了张祖庆老师的写作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系列学习后,2023年暑假,张祖庆老师想将给我们上课的讲座内容整理成册出版,便在学习群中招募志愿者。承担即成长,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和浙江的一名老师,用半个月时间,六改其稿,完成了部分书稿内容的整理。

2023年2月,我加入“青春语文湿地”这个大家庭。在学习中,我一下子就发现了自己教育随笔书写的单一和浅薄,察觉出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于是,我报名参加了“新网师”的系列课程,跟着魏智渊老师学习,开启童书研究之旅。2023年9月,我获得橡果书院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证书,在我们学校教育年会上进行读书经验交流分享。

魏智渊老师说,真正要提升的是专业写作。要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随时记录灵感和想法的习惯、课后记录的习惯。遇到重大事件和重要课堂生成,要做非常详细的记录。可以考虑养成每周写家长信、每月做总结、每学期写叙事的习惯。

于是,我在班级微信公众号里开设了“生生观察的记录”专栏。

上学期,班级开展的家长课堂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因为名额有限,只能来一部分家长。但是所有家长都盼着来,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来学校看一看孩子的状态。毕竟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的起点,若能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引导并纠正,对孩子后来的成长意义重大。我看到團队里的李雪兰老师会给班级每个孩子写一封信。考虑到一年级娃娃们的学情特点,我启动一日两生观察日记,每天记录两个学生在学校的10件事,反馈给家长。这样,无论家长来不来学校,都能了解到孩子原生态的学习情况。

张文质老师说:“教师有两项工作,教书和研究生命,我把研究生命放在第一位。”他也很感慨地说:“为什么说当小学老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小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哺育孩子生命的责任。”因为深知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从带这一届一年级学生时起,我就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去渗透生命教育,开启生命意识的书写。

在“新网师”的学习中,郝晓东老师告诫我们:“教师专业写作,起步于随笔,但不能止步于随笔。多客观记录,少主观抒情;多理性剖析,少用华丽辞藻;多写案例分析、课例分析、学生分析。尤其是语文老师,写作要从浪漫阶段进入精确阶段,要从文青式写作向教育写作转型。”

我想一边坚持写下去,一边用输出倒逼输入,从而构建自己的阅读地图。这是我选择的路,也是我在不断努力的方向。

当时光像流水一样穿过我的生命,我想我一直在不停地行走。如今,抛却了功名和荣誉的诱惑,我更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也清醒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和不要的。正如纪伯伦所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找寻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开始。”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博文小学)

(插图:谭晓青)

猜你喜欢
生命老师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