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友汲安庆

2024-05-07 15:18:05陈治勇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风度安庆老师

“风度君”这个词,我很喜欢,这是一个有温度、有生命、有情怀的词。于是乎,风采、气度、文雅、优美、洒脱、飘逸、善良、宽容、体贴……一个个我能联想到的词恰似一朵朵三月的柳絮在空中翻飞,醉了我的双眸,浸润了我的心灵。当我回望,再次细细地端详“风度”一词时,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生涯。我认为我的课堂是有“风度”的,它有一种烙上我印记的教学高度,那是在研磨文本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桃花源深处继而豁然开朗的高度;我认为我对我的学生是有“风度”的,那是一种为人的气度,里面蕴藏着包容、润物、隐忍等爱的因子,如一盏烛照学生的心灯。但我更想起了我十年教育旅途中,始终站立着的一个大写的人——汲安庆。如果没有他,我可能不懂得何为“情怀”,我可能不知道何为“努力”,我可能不大会在教育中践行我对“风度”的理解。所以我更想通过安庆老师与我的交往来诠释“风度”。

我追慕一个老师,往往是因为他的课,然后再拜读其文。但很多时候,追着追着就停止了,甚至很少想起,独对安庆老师是一个例外。我是因为他的文,然后再追慕他的课,继而沉醉于其文中,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我的“男神”。倘若要我说一个我追随最久且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汲安庆。

认识安庆老师,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1年,我的课例《蝉》需要名家点评。其时,我教书不久,自身能力有限,更不曾结识名师名家,故“名家点评”便成了大难题。偶然间看到了安庆老师的文字,为其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表达所折服。于是我顺藤摸瓜,斗胆问他能否帮我点评。说“问”不说“恳请”,只因我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根本不对这个请求抱一点希望:不问白不问,问了也许不白问。故所谓的“请求”就显得粗鲁无礼。

翻阅邮箱,我找到了多年前初次给安庆老师的信:

汲老师,您好!我的实录《蝉》想找您点评(用夹评和综合评结合的方式)一下,不知可否?望能应允。多谢了,祝新年快乐!陈治勇敬上!

我连自己的情况都未曾介绍,可谓无礼至极。“我的实录《蝉》想找您点评”,纯属命令式的口气,凭什么人家就得给你点评?你想让点评就点评?无礼文字的背后,深藏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我”,还有一颗近乎绝望的不抱希望之心。但安庆老师很快便回复了:

呵呵,不知陈老师从何处知晓我的信箱,更不知您为什么相中了我来点评——我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啊。

今天适逢放假,比较赶(明天会去泉州一个学生家家访),但还是抽空拜读了您的文章。整体读下来,感觉视点很别致,引导学生理解也很深入,我愿意细读后,写出我的感受。不知您是否有时间上、字数上的要求?

另,“夹评和综合评结合的方式”是杂志社的统一要求吗?

“更不知您为什么相中了我来点评”,因为我对他太崇拜了,崇拜到不敢奢望更不敢相信他会帮我点评,所以索性连请他点评的原因都未曾提起,连“马屁”都不曾拍一下,但我“不够诚挚”的粗鲁请求居然成功了。成功缘于安庆老师的“俯就”,缘于他高尚的人格。

安庆老师的回信谦和、诚挚、细腻,如一泓清泉,让我通体明朗起来。我不知道他会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来形容自己,我不知道盛名在外的他在周末依然要为学生而忙碌,我不知道他在忙碌的缝隙里竟应允我无礼的“请求”,我不知道他竟会说“我愿意”,我不知道他读后竟能对实录给出令我振奋的肯定。

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偶像的点赞,我心头如小鹿怦怦乱跳,每一下都是心灵的舞蹈。我依然明晰地记得,收到其回信时,天地万物都在对我微笑着,阳光拂过教学楼前的大樟树,洒下点点碎金,醉了清风与流云。

多年后,安庆老师在点评我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时,用的题目便是《俯就,只为更好地促进生命成长》。这个题目很适合我与他初次的相遇,我的语文之路的延伸,离不了安庆老师的俯就。

这些年来,他总在不断地鞭策着我,鼓励着我。

記得当初评职称遇到难题,心头压抑,他在电脑那头细细地和我交谈着。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治勇,在你没有更加合适的去处时,你要保持冷静。”此后,在寂寞无助的日子里,此言总回响在我的耳畔。令我惊喜的是,才时隔几天,他就和我说起了可以去温州教书的事。在当时,那可是极大的喜讯。于是,我“传奇”的教学生涯里又多了一次旅行。在温州,我认识了赵飞校长,认识了海燕老师。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不在某个层面上影响着我。

那时,我和安庆老师尚未谋面,他于我只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于那时那地,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即便至今,我们依然只见过一面。

有一年,我们学校去厦门访学。那晚,华灯初上,我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安庆老师。他赶到酒店,我看着他,觉得甚是年轻,与其年纪甚不相符。日日期盼,待见到他时却只呆站着,满是敬畏,除了简单的问候,再无别的言语。他拍了我一下,说:“嗯,和网上看到的一样。”我只是笑笑,内心却如一枚微风中的树叶沐浴着阳光,惬意得很,兴奋得很。那晚,安庆老师请我和赵校长吃饭。席间,他和赵校长边喝着酒边谈着文学与教育。我静静地听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遇知音不嫌多。谈笑风生里,我知道了安庆老师拥有不少文人所拥有的爱好——酒,千杯不醉;烟,创作时,自然也不能少。我突然发现我眼里的“男神”,原来不是神,他也食人间烟火。我如窥见巨大的秘密,窃喜着。

得知我能从临海来杭州工作,安庆老师极力赞同。他告诉我,来杭州可以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学习两不误。他还有一个为我设定的宏大计划——读研后可以读博。这个设定,于他是炽烈的热忱,是给我的最完美的建议。他不惑之年考取博士研究生,读博一年即已完成毕业论文,且笔耕不辍,不时绽放出学术之花。我来杭后,他也是一再提起我考研之事。但我一是英语早已忘却,二是怕谈政治,三是总觉得做个中学教师也不错,便一再搪塞。如是多次之后,安庆老师也就不再提起。我总觉得这很令他失望,对不住他。

时间不会亏待那些努力上进者。安庆老师从小学跳到中学,从师范生跳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从博士毕业被争抢到被破格聘为教授,一切都源于他的踏实、勤勉、才情四溢。在学习路上,他就是痴人,是十头牛都拉不回的痴人。他痴到连旅游的间隙都不忘读书。他于书,就如久旱逢甘霖。“终于可以美美地读书啦!”那是他发自心底的快乐,是他莫大的享受。于是,他陶醉在书堆里,陶醉在教育里,陶醉到连他出的书书名都叫《享受教育——那些美丽的瞬间》。厚积薄发里,教育杂志的专栏一个一个地开辟着,学术专著一本一本地签约着,研究论文一篇一篇地刊发着……那是无数大学教授都翘首企盼的呀。安庆老师的学术建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泥土和阳光还有空气都在包裹着他。

依然难忘我的课例《阿长与〈山海经〉》要被收入顾之川老师主编的《名师语文课》里,主编要求专家点评。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安庆老师。但安庆老师教学压力大,学术钻研深,我很怕占用他的时间。战战兢兢地拖着,寻觅着人,但最后还是无法,不得不打扰他。当我说明原委,并提出这个请求时,他首先为我祝福,并鼓励一番,然后相当呵护地问我:“下个月可不可以?这个月实在挤不出时间,要上课、当评委等等。如果下个月,就绝对没问题的。”其间,他时时顾及我的心理,怕我着急,发来信息请我放心,说月底一定可以完成。收到他的消息,我涕泗横流。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在他为我点评的日子里,正值年关,他家中有小宝,保姆又请假回家,师母又要工作,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就左手抱小宝,右手持我的案例,在牙缝里挤着时间。点评文章交给我后,又发了短信给我:

治勇,这次点评写得有些“磨”——先是各种杂事干扰,后是保姆回家,老婆上班,我得带两个孩子,所以写得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粗糙在所难免、难免。聊以自慰的是,一直忠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你先看看,是否存在一些词句舛误或点评失当之处?有,提出来,我再雕琢。你原文中的一些字词错误,我已改出来了,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你再核对一下。

实录很见功力。学养积淀莫止步,你还会有更大的突破,这是可以预见的。

学习了!新年快乐!

一如师长,亲切、诚挚、谦逊、严谨,鼓励着我前行。更难得的是,在如此忙碌的日子里,我依然能感受到他将生活过得情趣盎然。“难免、难免”里,我听到了他的声音,我看到了他的神情,正如鲁迅见到萧红,站立起来问好一般,严谨幽默而不乏风趣。读此,在感动里,我笑了。此后,安庆老师又一再校对着文字,三易其稿,力求无误。他的一句话让我永远铭记在心:“我们的文字要力争以完美的姿态发送给编辑,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我虽然不断犯错,但此言却不曾忘记。当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打开点评稿,匆匆拜读时,我的双手禁不住颤抖着。冬日的夜晚,天很冷,我的心却很热,我的眼睛酸酸的。我何德何能,竟得以占用安庆老师宝贵的时间?翻回当日的微信,匆匆里,我记下了这样的文字:

世间有莲灯,名叫汲安庆!

冬天,此刻,很冷,而我的心,却很热!

生活俗世,像蛛网,如藕丝,这辈子恐非我能解。无数的日子,就像空气中的烟尘,永远无法清理。但是,尘封的日子却照射进多彩绚烂的阳光来。沐浴阳光,我仿佛喝到爱喝的酸奶,还有哪怕牙齿烂了依然吃个不停的奶糖,浑身暖洋洋的、甜蜜蜜的。

拿著手机,我一字一字地拜读着安庆老师为我的课例写的点评——《俯就,只为更好地促进生命成长》,像读着一部圣书。我的手不断地颤抖,我甚至能感受到我身子与灵魂的颤抖。我像被闪电击中,不断地被震撼着。我知道,这并非因为冷。

在这个季节,在这个时间,在如此纷繁的杂务下,安庆老师能够把他宝贵的时间给我,我感到非常幸福。

读着点评的文字,我的身心在经受着洗礼,为他的博学,为他的智慧,为他的悉心,为他的爱心。读着他的文字,我如聆听天籁。真的!我的双目更明了,双耳更聪了,心更亮了。学校有了汲安庆,那方水土上的学子有福了。我想,在这样的教授熏陶之下的学生,想成为庸人估计都难吧!

“俯就”,多么好的词语!安庆老师说我的课堂是“俯就”,他在点评时又何尝不在“俯就”呢?只是他的“俯就”让我有更好的未来,有更足的勇气与信心罢了。

语文路上遇安庆,纵使多磨自奋蹄。

是的,我要做一个能够俯就的人,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教师,绝不做安庆老师笔下的教痞、无赖!

我告诫自己,只靠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本复习资料就行走于神圣的讲台,这种典型的教痞、无赖、懦夫行径,永远不要染指。那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和耻辱!(汲安庆《享受教育——那些美丽的瞬间》)

教学之路,坎坷多磨;语文之路,鲜花与险象共生。且行且珍惜,一步一脚印,不管风雨凄迷,抑或阳光四溢。能被安庆老师的风度庇护着,那是无尽的幸福。做一个无愧于自我的人,不负远处安庆老师的春光与目光。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插图:罗家平)

猜你喜欢
风度安庆老师
鱼殇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56
中秋月
当代音乐(2019年5期)2019-06-11 10:14:30
风度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