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立德树人”育人能力的提升策略与评价机制

2024-05-07 13:34秦国华赖晓春林锋王华敏
高教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层次分析法

秦国华 赖晓春 林锋 王华敏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的航空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XJG-19-8-6);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 2023年度学会教育数字化专项课题“CEP技术在高校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ZX2-C-003);南昌航空大学教改项目“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Y21024)

第一作者简介:秦国华(197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加工力学行为分析与工艺优化。

*通信作者:赖晓春(1981-),女,汉族,江西宁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05

摘  要:当前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政治方向,对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为此,根据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之间的不协调,提出导师育人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方法。通过明确导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从治身、治学、育心、育才四个方面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导师育人能力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评价体系则是促进导师育人能力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为发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培养模式和制度举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指导能力;层次分析法;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019-06

Abstract: Currently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s complex.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faces new challenges.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 has further increased. It is crucial for firmly grasp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xpanding enrollment scale of postgraduat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 it can be proposed way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graduate supervisors' educational abilities. By clarifying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for graduate supervisors, it is reasonable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from the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ultivating-mind, researching-knowledge, fostering-morality and training-talent.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whereas the graduate supervisor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graduate supervisors' abil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ey have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erms of training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measure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first responsible person for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graduate supervisor;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valuation mechanism

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创造未来,高层次人才是工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1],而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2]。由此可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020年7月29日,首次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而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3]。

一  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今后谁能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谁就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位列全国前茅,走在世界前列,谁就能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4]。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有规划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有意识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嬗变历程

1999年,我国大学本科开始扩招,第二年研究生又开始扩招。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870万人,其中研究生72.22万人[5]。同时,出于毕业生人数增多和经济下行的就业压力,研究生报名人数差不多每年都在稳步增长,研究生招生规模亦随之不断扩大。200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仅有12.9万人,2021年就突破百万,直达105.07万人,如图1所示。

从2014年起,研究生没有公费,全部自费,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就成为了决定考研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2014、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有些许下降。2017年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后,报考人数激增,首次突破200万大关。2023年报考人數为474万,再次创新高。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随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各种公共危机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对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已有近30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 300名研究生[6]。事实上,近年来研究生因心理疾病引发自杀的现象也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二)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对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矛盾,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刘林[7]对黑龙江省8所高校的研究生及其导师进行了关于立德树人职责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已经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思想业已成熟,在研究生阶段应该集中时间和精力注重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和开拓,即使有必要再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也是专职思政教师的职责。现阶段依然存在部分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的职责认识不明、不清、不透等问题,如图2(a)所示。反观研究生的调查结果,居然有61.3%的研究生并不认同“立德树人是导师的首要职责”,如图2(b)所示。其中75.60%的研究生认为本科阶段已经形成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素质和修养,研究生阶段只需注重专业教育,不希望导师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和思想状态进行过多的干预。

2013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年2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再次提出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

二  导师指导能力的提升策略

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地位。可见,导师的专业水平、指导态度和方式是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  提升指导能力的途径

围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

导师要树立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筑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导师还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独特的学术思维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规范,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  提升导师的责任意识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研究生教育起着最大影响作用。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学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照搬本科生以课堂为主的模式,应建设“导学思政”这一隐性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导学活动场域的全覆盖,才能真正抓住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矛盾,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7]。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然而,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科研奖项、学术头衔等数量与级别作为考核指标和依据,缺少育人成效方面的评价,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在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下,高达68.70%的导师都不太赞同将立德树人职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6],如图3所示。本应在研究生树德育人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导师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部分导师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8]。

图3  将立德树人职责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

三  导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途径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导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既要“助学”,更要“导德”,导师对增强研究生政治素质、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责任感负有首要责任。

(一)  政治素养

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学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导师首先应从两个有效的途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一是筑牢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而且还应养成崇高的教育道德,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独特的学术思维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引领学生坚定信仰、奋力拼搏。二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充分整合师生正式沟通渠道,师生互动交流既可进行思想碰撞,也可让导师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

(二)  研究方向

导师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也包括未来的人生际遇。一般来说,导师大都属于学科建设的主要骨干,应能抓住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导师只有把握好学术前沿,才能将学生带入前沿。

(三)  科研能力

导师的科研水平决定着其指导研究生的能力。若导师知识陈旧,不能经常查阅国际前沿领域的文章,不知道先进的科研方法,显然这类导师指导学生的软件实力有所欠缺;若导师面临着科研项目的短缺、科研经费的不足,这类导师明显不能为指导学生提供硬件条件。

(四)  责任心

导师应富有责任心。在入学双选前,导师必须与学生进行面聊,既要观察到学生的着装、精神面貌,还要基本掌握学生的兴趣、能力,以便确定学生的选题。在学习阶段,平时应与学生在一起工作,便于指导、答疑、解惑、交流,避免“不导、虚导、歪导”。在毕业阶段,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毕业阶段充当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过程中领航人的作用。

四  导师立德树人的评价体系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此,围绕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坚持“立德”與“树人”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导师发挥“三全育人主体”“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一)  层次结构模型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据此,评价体系应淡化论文、专利等成果的数量,通过代表性成果的学术水平代替简单按成果数量加分,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导师产出高水平和标志性成果。为此,确定治身、治学、育心、育才为一级指标,构建立德树人视角下的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

(二)  权向量

层次结构模型中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有1个因子,第二层为一级指标层,有4个因子,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有11个因子。因此,首先要确定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权向量。在“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教育背景下,“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心”,才能实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因此第二层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顺序应为B1≥B3≥B4≥B2。利用标度法[9]构造第二层相对于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为

由此可得,判断矩阵PA→B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为λA→B=4.349 1和WA→B=[0.795 9,0.424 3,0.207 0,

0.379 1]T。归一化特征向量WA→B为wA→B=[0.440 6,0.234 9,

0.114 6,0.209 9]T,wA→B即为待定的权向量。

依据一致性比率CRA→B进行判断矩阵PA→B的一致性检验。由于一致性指标CIA→B=(λA→B-nB)/(nB-1)=0.116 4≠0,判断矩阵PA→B不具有一致性。又,因子数nB=4,根据表1可选取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A→B=0.89,故有一致性比率CRA→B为

。(2)

显然,CRA→B≥0.1,判断矩阵PA→B的不一致性程度不在容许范围内。说明判断矩阵呈现显著的不一致性,需要进行修正PA→B。重新构造新的判断矩阵为

。(3)

计算重构的判断矩阵PA→B的最大特征为λA→B= 4.223 7,则有CIA→B=0.074 6且CRA→B=0.028 9。CRA→B<0.1表明重构的判断矩阵PA→B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因此,归一化的特征向量wA→B=[0.361 8,0.252 0,0.159 7,0.226  6]T即可作为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权向量。类似地,可以得到其他权向量的值,具体见表2。

表2  导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三)  考核因子

导师评价体系共有11个二级指标,各个指标性质不一,评价迥异。为此,依据指标的性质构造出归一化的考核因子,是准确、有效地获得导师考核评分的前提条件。

1  政治信念

无论是导师的政治信念、爱岗敬业、学术道德,还是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均属于定性指标。导师的政治素质C1、爱岗敬业C2、学术道德C3,由管理部门或相关专业学院依据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进行百分制打分后取平均值;而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C7,则由专业学院学工老师、导师和班委进行打分,然后按照30%、40%、30%计算。若记i=1、2、3、7,则相应的指标值可表达为

2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C4包括导师考核期间新增的项目级别Di与及其相应数量ni,若记i=1、2、3分别为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则科研项目C4的指标值可定义为

值得一提的是,经费10万元、20万元、40万元的横向课题分别等同于市厅级、省部级、国家级课题。

3  代表性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包括论文、论著、专利和科研获奖等,而教学研究水平通过教学研究成果来体现,包括教改论文、教材、课程建设和教学获奖等,见表3。考核期间,由导师个人提交3项代表性学术成果,若记k=5、6,则无论是代表性学术成果C5,还是教学研究水平C6,其相应的指标值可构造为

。  (6)

4  升学就业情况

在导师考核期间,升学或就业的研究生人数为n,而相应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为N,则升学就业情况C8的指标值可表示为

c8=n/N 。 (7)

5  指导过程

这个指标包括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日常指导次数、开题报告指导及学位论文指导等情况。除了日常指导次数因人而异、属于自选动作外,其他均属于培养过程中的规定动作。因此,指导过程C9主要考察的是每个月导师指导的次数m。一般来说,每个月应指导不少于2次,故其指标值可定义为

。 (8)

6  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取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所取得的与导师培养相关联的主要成果,包括研究生课题、论文、专利和获奖4个类别。课题和获奖主要考虑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三类。论文主要考虑SCI收录、EI收录、其他三类。专利则考虑发明、实用新型、其他三类。考核期间,由导师提供在讀研究生中4类最高级别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则考量研究生创新能力C10的指标值可描述为

式中:i表示成果级别,j表示成果类别。

7  实践能力

包括导师鼓励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交流、安排研究生定期汇报研究进展。这类指标属于定量指标,由于研究生参与的次数t越多越好,故实践能力C11的指标值可定义为

。(10)

(四)  综合评价

结合表3的权重系数,根据式(4)—式(10)的各个考核因子,可以获得评价导师“立德树人”效果的定量依据为

对于导师来说,综合评价值e越大,说明其育人能力越强。

五  结束语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强化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现阶段。为此,从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参与学生学习全过程出发,提出了导师指导能力的提升策略。根据“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的“一碗水”教育理论,提出了导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策略。针对导师迫于考核压力、淡于德育教育的现状,建立了合理的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合理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学术前沿》编者.中国的超级工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2):4-5.

[2] 张慧玲,余杨.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20(35):123-125.

[3] 蔺伟,王军政,纪惠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论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48-53.

[4] 耿有权.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诸矛盾[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1):14-18,63.

[5] 洪大用.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新主题、新担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9):1-9.

[6] 段远鸿,吴佐文.国内研究生思政教育水平现状和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10):106-111.

[7] 刘林.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与实现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5):115-118.

[8] 杨守鸿,杨聪林,刘庆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7):26-30.

[9] QIN G H. Advanced Fixture Desig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M].Springer, 2021.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层次分析法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