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委编办
河北省石家庄市委编办着眼于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坚持目标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注重工作实效,积极借智借力,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6家市直单位开展评估,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推开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始终把评估工作放在提高机构编制配置效率、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更好地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推动。一是精心组织,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试点单位建立工作小组,全力推进评估工作。印发《石家庄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时间节点。着眼于评估对象的多样性,区分不同类型、领域、性质,选取了信访、工信、民政、商务、数据、社科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先行先试。二是优中选强,确定第三方评估团队。通过对经验地区多案例研究、满意度调查,从众多评估机构中,确定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团队承接民政、商务2个政府部门的评估工作。第三方选派1名政府绩效管理领域专家、2名顾问、7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全程进行工作捆绑、业务帮带、经验传授。三是多方联动,协同做好评估准备。建立省市县上下联动、评估与被评单位左右协同、市委编办与第三方机构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评估试点工作部署会、沟通协调会10余次,就评估全流程各环节工作进行任务部署、业务培训、政策解读、工作协调;按照“精、细、实”标准,编制了“1个手册2个清单3个模板”,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
坚持把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估工作的核心,通过增设、简化、补充等方式优化完善评估指标。一是因地制宜,优化共性指标。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系统分析党委、政府、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运行情况、编制核定等实际情况,对党委部门34项、政府部门40项、直属事业单位35项三级指标进行了适配优化。二是突出特点,制定个性指标。根据评估对象的区域层级和行业特点,突出其重要职责和特色工作,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个性指标。比如增加了“履职效果”“创先争优”2个二级指标,其中“履职效果”包含重点任务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财政预算绩效执行3个三级指标;“创先争优”包含表彰奖励、工作排名、使用效益创新3个三级指标,增强了评估的全面性。三是着眼实操,细化评分标准。在指标体系中,将中央模板的“评分要点、评估方式和标准”细化为“指标说明”“评分标准及细则”“评分依据”,对三级指标逐项进行说明,对每项评价内容列出依据和标准;将内设机构整合情况按照整合率进行评分,设计内设机构小散弱程度和内部举措认可度计算公式。
注重采取多形式、多维度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创新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客观真实。一是注重评宣结合,全力推进实地评估。组织部长专门调度,编办领导班子全员参加、分别带队,组建3个工作组,实地评估市直6家试点单位。各评估组既是工作组,也是宣传组,在开展评估工作的同时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帮助各部门充分认识和深入了解评估工作意义和作用,提高部门对评估工作的认同感。二是注重评有所依,精准定位“全息画像”。对照部门“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职责任务清单、职责边界清单组成的“一定三单”职责框架体系及部门(单位)自评报告,聚焦重点工作、重点科室、重点问题,对6家试点单位249项权责事项和633项职责任务,综合运用听取汇报、调阅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对照清单评履职、看运行、找问题,系统深入评估分析部门“照单履职、依单办事”的情况,全方位呈现机构运行和效益发挥情况。三是注重线上线下,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调查问卷包含职责履行、机构设置、满意度等15个问题,通过问卷平台收集160家业务关联部门、543名服务对象及340名试点部门干部职工有效反馈,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从各单位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协同等多方面进行考量,面向145个部门领导和中层,围绕评估指标的6个方面21项问题进行访谈,详细了解被评单位的履职和运行情况。四是注重任务统筹,协同抓好工作落实。将评估试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与谋划改革统筹推进,实现工作双向促进。如在评估工作中深入了解有关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职能定位,提出优化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和合理使用编制的建议,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以强化评估结果运用为抓手,推动评估与管理深入融合。一是将评估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将评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结果及时抄送组织部门,履职好运行顺的相应加分,对机构改革不落实、“三定”规定执行不到位、机构管理不规范的予以减分。二是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调整机构编制的依据。统筹考虑市数据局机关工作任务日益增加,所属事业单位长期空编情况,及时核减事业编制,增加行政编制,补充专业人才12名,保障了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三是将评估结果作为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式的重要抓手。针对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干部队伍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以及“有编不用”“无编可用”并存的矛盾,建立编制周转制度,加强经济发展、城市更新、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工作力量。投放28名周转编制,为信访、工信、民政、商务、数据5个部门,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干部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