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函 刘永庆 宋敬敬 李宁
(聊城大学商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我国目前处于深度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但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近年来资源、能源短缺,污染排放物及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2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以国务院办公厅为主体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生态链。对企业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响应国家政策,企业可以实施物流的绿色化转型,在助力“双碳”目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据此,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有利于企业在增长自身物流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做到节省资源,减少碳排放,也使企业物流改进相关的体系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组织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物流运营。
“双碳”目标背景下,标准仍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也会一直保持高质量发展抓手的地位。通过梳理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明确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实施绿色转型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分别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各省“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各部门“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检索绿色物流相关标准。
对上文检索的标准依据GB/T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进行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编制,其中应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对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结构进行梳理。
1.1.1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编制原则
GB/T13016中提到标准体系的编制应符合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和划分清楚的原则,本文在此基础上参考DB42/T1545—2020《行业与产业标准体系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绿色物流行业或产业的标准体系编制原则与要求。《指南》指出,标准体系的编制要符合GB/T13016、GB/T20000系列标准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适应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落实标准化战略,促进协调发展。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明确目标,承接指导。明确标准体系编制目的,解决行业与产业标准化发展问题,增强标准对行业与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构建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支持性材料主要为中观层面,如地方法律法规、行业通用标准、行业及地方发展规划。第二,系统协调,层次清晰。具体实施应围绕标准体系编制目标展开,保证行业与产业标准体系的结构系统合理、要素全面完整、层次清晰协调。本文构建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共划分3个主要层面,分别为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公共类标准体系和产业链标准体系。第三,共性先立,重点突出。优先制定基础共性、发展急需、支持保障类保障,且不断提高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引导性和适用性。本文在梳理标准体系之后,对行业内现存问题进行总结,保证标准研制符合规定。第四,开放兼容、动态规划。标准体系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实时反映单元标准的动态运维情况。本文在构建完体系之后,协调有关部分对其不断开展PDCA循环运行,保证持续改进。同时,为保证标准体系的兼容性,在梳理标准明细表时,按标准化对象和产业链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并依次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1.1.2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结构梳理
首先,挖掘绿色物流在企业中的实现过程,保证体系的适用与运行。基于价值链的绿色物流系统是包含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闭环物流系统,该系统既有效抑制了物流对环境的危害,又促进了经济与消费的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物流系统体现了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重用(Reuse)、再循环(Recycling),真正实现了以有效的物质循环为基础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废弃物量达到最少,并使废弃物实现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其次,参考上述分析,梳理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结构,并按标准化对象划分层级,形成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结构图。具体如下:一是绿色物流基础通用标准体系,该部分涉及标准为物流行业通用标准,主要参考《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依照GB/T24421.2—2009展开;二是绿色物流公共类标准体系,该部分为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主体,也是企业开展绿色物流转型的关键,具体层次的划分主要参考GB/T31152、DB12/T719.2和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2018);三是绿色物流产业链标准体系,该部分为方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按产业链工作流程对标准进行分层。
再次,明确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结构图各部分包含的内容,防止“一标多用”。绿色物流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包含标准的分层参考GB/T24421.2;绿色物流公共类标准体系包含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四个标准层次(见图1),其中技术标准包含物流设备设施、用品用具和技术方法,信息标准包含基础建设和系统建设,管理标准包含物流中心分类、物流安全与应急、物流从业人员管理、物流统计、环境管理、物流评价与改进,服务标准包含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运行管理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绿色物流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分层参考上文,此处不做赘述。
最后,依据GB/T13016—2018,在确定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结构图之后,需构建标准体系明细表,由于篇幅较多,此处不一一列示。具体来看:我国绿色物流相关标准较多,但绿色物流人员管理标准和绿色物流建设标准缺乏;团体标准的缺乏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绿色物流思想观念淡薄,不能充分地响应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导入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对现有物流设施的改造与整合,加强绿色物流人员管理标准的制定,提升企业对绿色物流的建设观念,并有效落地实施。
就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运行而言,首先,标准化体系法运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体系,是不同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后形成的统一协调的集体。通过标准化建设,物流企业能够基本形成高效规范的“标准化+运营”工作模式,构建起以规范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的运行框架。其次,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统一部署推进,定期召开相关标准化会议,形成联动互动、议题推动的新格局。最后,标准体系的运营能够强化监督实施,促进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的重视,将卢瑟物流意识常态化,及时纠正解决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就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评价与优化而言,国家对绿色物流的发展十分重视,而地方、团体和企业对绿色物流的重视不足。同时,社会团体和企业作为绿色物流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是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团体拥有靠近市场、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的优势,企业更是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直接使用者。因此,社会团体和企业应立足实践、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创新,让绿色物流的发展迸发新的活力。此外,对比绿色物流通用基础保障标准、绿色物流公共类标准和绿色物流产业链标准可知,绿色物流产业链标准的数量较少。
从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研究现状来看,王刚(2011)[1]按照物流的包装、运输、仓储构建绿色物流评价体系的第一维度;罗勇(2013)[2]表示绿色运输、绿色仓储和绿色包装是绿色物流的三个主要职能;郑翔元(2015)[3]根据企业现状将绿色物流评价体系的第一维度划分为物流的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仓储及逆向物流;赵华静和徐荣华(2017)[4]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从快递业物流企业运输、仓储、包装及信息化等运作环节入手,构建快递业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张鹏等(2021)[5]通过分析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实践,从绿色包装生态化水平、绿色交通水平、绿色物流技术使用率、绿色逆向物流水平四个层面构建快递业绿色物流评价体系。
从企业物流基本流程来看,从企业购进原材料到企业加工制造,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各个过程都会涉及物流。其中,流程图最直观展现的是包装、运输、仓储、生产(加工制造),随着企业绿色理念的不断深入,逆向物流融入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在大数据时代,物流行业也在发生信息化变革。
基于以上文献和流程梳理,确定绿色物流初始的核心要素,分别为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生产、物流信息化和逆向物流六个层次。依据以上阶段的划分,本文利用目标型鱼骨图梳理企业绿色物流各阶段涉及的主要内容,之后通过访谈物流专业教师和企业资深物流管理者进行完善。
本文应用切克兰德方法论寻找企业绿色物流的推行路径,确保企业实现绿色变革的同时,对初始的核心要素进行完善与修改。
2.2.1 根底定义及比较
“双碳”目标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应运而生,企业亟须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来顺应时代潮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推进要素有很多,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各种要素,促进企业顺利推进绿色物流建设。
2.2.2 探寻
通过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得出相关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低碳经济补贴、政府绩效、全社会公民意识、可回收利用资源等22项。
2.2.3 选择
采用KJ法找出要素内在的相互关系,并加以归纳整理,分别命名为政策、低碳意识、竞争者、供应链、“双碳”、环保材料、领导重视、质量管理、数字信息化、作业程序。
2.2.4 设计
由三名绿色物流专家、两名企业资深管理者组成分析小组,寻找与发展绿色物流有某种关系的要素,经集中后,根据要素绘制方格图,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直观地确定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根据方格图列示的要素间关系建立可达矩阵,分解出最大阶数的单位矩阵,据此绘制企业绿色物流推进要素多级递阶有向图,并将企业绿色物流推行要素的多级递阶有向图转化为流程图(见图2)。
图2 绿色物流的推行流程图
2.2.5 实施、评价与反馈
由图2可知,在企业推进绿色物流时,企业领导的重视占据主要位置,外界政策、法规等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素养与工作程序,而是需要领导制定相关计划、对策来应对并适应外界变化,带领全员共同参与变革,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若想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自身优势,就离不开领导的作用。虽然企业的领导在推进绿色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仅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整个绿色物流的推进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共同促进。
2008年以来,随着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加强了对绿色物流的关注,特别是针对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和专业化、综合化程度加强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出台,都极大促进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为了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政府应鼓励和引导物流机构的活动,建立以经济区为中心的有效绿色激励政策,从而发展商业活动的生态友好性。税收政策方面,可利用对污染排放征税的作用、对绿色环保措施的税收激励措施及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其进行绿色物流。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物流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逐步起色,多项有关物流行业的政策规划、国家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平台相继发布。然而物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绿色物流理论研究不够、绿色物流的政策与标准落地难的问题,需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认清自身定位,选择最优运作模式。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各行业应找准各自的功能地位。物流业的运作应实现绿色管理,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利用管理的基本功能,规划、组织、控制物流的基本经营活动,有效配置和优化物流体系要素,解决物流体系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努力推动绿色物流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应积极与节能服务、绿色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依托现有管理方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用能权交易、绿色项目评价、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招标等,助力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获得绿色服务支撑,进而推动物流乃至相关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在企业内部,绿色物流的实施离不开管理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而绿色化目标的达成需要企业从包装、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具体来看:一是绿色包装,企业应优先采用环保可回收材料进行邮件包装,提高包装材料的环保优先级,从生产到运输到商家售卖都要做好绿色包装,减少因包装而造成的环境危害;二是绿色仓储,要求企业仓库布局合理,减少运输里程,节省运输成本,还要减少仓库对环境的污染,无论是过于密集还是松散,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绿色运输,企业应做到节能减排、降低燃料消耗,即对企业的运输网点及配送货物中心进行系统优化、提高运输工具的燃机技术,并优先使用较为清洁的燃油;四是绿色流通加工,企业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用高科技专业化集中处理方法,提高科技生产率,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五是逆向物流,企业应完善逆向物流的管理体系,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保护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六是物流信息化,企业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分类和存储绿色信息,通过及时将绿色物流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更好地促进物流的绿色化。
综上所述,企业做好绿色物流和精益物流的管理,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降低能耗。此外,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符合当前国际企业发展趋势,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本文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导入绿色物流提供借鉴,使企业物流不断向“绿色化”转变,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