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字音乐平台,优化微项目化学习
——以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为例

2024-05-06 11:02董娓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马蹄声数字音乐

□董娓媛

按照项目化学习涉及的知识范围及其对学校课程影响力度的大小,可以对项目化学习进行分类,分别为: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超学科项目化学习。其中,微项目化学习指的是在课堂中让学生用15~20 分钟的时间对项目任务进行探索,或在课外以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微探索。其核心价值取向及设计思路与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样的。

小学音乐学科旨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数字音乐平台拥有极为丰富的声音资源库,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其中的乐器以模拟实体的形式出现,非常逼真。基于音乐教材和音乐数字平台开展微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常态化的实施路径。本文以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为例,探索数字音乐平台辅助下的音乐课堂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教材选择微项目化学习内容

教材是确定微项目化学习内容和学习主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美丽家园》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聆听和学唱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作品,体会少数民族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其中,《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传统的教学中,限于条件,课堂上学生少有借助民族乐器深度参与演奏的机会。数字音乐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数字音乐平台中的虚拟智能乐器包括键盘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等,包含了数十种合成器样本,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的特点。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愿意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欣赏、表现音乐。在数字音乐平台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特点,直观地认识各种乐器。

教师将数字音乐平台引入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将微项目化学习主题确定为“数字助力表现民族音乐之美”,以数字手段帮助学生探索不同乐器的不同效果,让学生深度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个体的音乐理解,表现音乐之美。

二、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微项目化学习目标

设计微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和步骤,须依据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全面思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通过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问题。学生参与目标导向下的音乐微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利于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微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梳理,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具体如下。

审美感知:能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能运用数字音乐平台中的声音资源库,选择最能表达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色来演奏主旋律,表现歌曲的意境之美。

艺术表现:能用自信、欢快的声音和不同的速度(快速、慢速、中速)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通过数字音乐平台进行演奏,表现作品的内在情感。

创意实践:运用数字音乐平台的打击乐器组、智能乐器组(旋律伴奏音型)等编配歌曲,形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作品的学习、探究,产生对内蒙古草原的向往之情,同时感受少数民族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基于课堂设计微项目化驱动性任务

微项目化学习通常需要聚焦“微问题”,构建“微任务”,即驱动性任务。设置驱动性任务前,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开展前置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前置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要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找准“激趣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体现学习的开放性和真实性。课前学习任务设置如下。

1.聆听并初步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说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有哪些。

2.分小组探究下面三个问题:探索数字音乐平台中不同乐器的音色效果,选择最佳音色来演奏歌曲的主旋律;探索声音资源库“打击乐手”资源包中的各种音效,使用“中国打击乐”组中强弱、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表现马蹄声的渐强、渐弱;借助数字音乐平台中“智能鼓”或“节拍音序器”等功能,在聆听歌曲的基础上为歌曲进行伴奏,初步建立音乐节拍感。

(二)入项实践,确定驱动性微任务

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完成前面的学习任务,而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结果。接着,师生一起设定本课的驱动性任务——有效利用数字音乐平台,创编音乐情境,合作演绎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四、基于情境开展微项目化学习实践

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微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知、行、思合一。

(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优美的慢板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然后播放欢快的歌曲《我是草原小骑兵》,让学生对比两首歌曲的风格。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感受马蹄声的音色、力度、节奏。学生用打响舌、拍腿等人声音响模拟马蹄声,并根据教师的手势指挥表现渐强、渐弱的效果。在表现马蹄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场景时,师生同时加入数字音乐平台资源库中的“中国打击乐”。随后。教师出示节奏谱学生再次模拟马蹄声的渐强效果。听完音乐范唱后,学生用固定二拍子音型进行伴奏,最后以模拟马蹄声的渐弱效果作为结束。

课堂中,教师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上述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马蹄声展开联想,并在大脑中形成图景,然后自由拍击身体的各个部位,探索马蹄声的音色、节奏和力度的变化。在学生能够熟练地表现马蹄声之后,教师引入数字音乐平台中的“中国打击乐”。师生合作表现歌曲的整体性,并通过固定音型的模仿伴奏培养学生的内心节拍感。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师先带领学生哼唱主旋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谱,感受旋律走向、音高起伏,感知作品的意境及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唱,表现不同的情感。教师借助“智能钢琴”的和弦自动伴奏功能,为学生伴奏,表现草原空旷的意境和歌曲欢快的情绪。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响或用合适的速度来表现歌曲,感受歌曲传递的情感。

教师以“情”为纽带,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对音乐的表现作用,体验不同速度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在故事情境、“智能钢琴”等要素的作用下,课堂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灵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三)支持学生的探究过程

该阶段的教学深度融合数字音乐平台中的资源。学生分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具体的探究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材料,让学生分小组探索数字音乐平台各模块乐器组的特点,感知不同的触控位置和触控方式产生的强弱、长短、高低等音效变化。学生根据对乐句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理解,编创多声部叠加的音乐,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效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展示微项目化学习成果,如展示马蹄声的表现效果,呈现歌曲的编创效果,让评价嵌入学习的全过程。

本课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引入了数字化技术,优化了音乐课堂的微项目化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微项目化学习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马蹄声数字音乐
悲痛如一亿倍万有引力
梦马非马
刮风的夜
答数字
远去的马蹄声
数字看G20
音乐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