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项目化学习,感受榜样力量
——以五年级下册“寻找校园榜样人物”项目为例

2024-05-06 05:23:52□胡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通讯榜样习作

□胡 珏 徐 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实践育人的理念,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项目化学习正好呼应这一要求。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系列任务进行持续探索,形成有价值的作品或成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索学科实践视域下的项目化学习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国情怀,体会榜样力量,提升综合素养。

一、巧用逆向思维,以成果设学习路径

开展项目化学习,可遵循“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以终为始,先预设有效的可视化项目成果,再设计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以促进单元知识体系的统整与构建。

(一)结合人文主题,寻找榜样与生活的交叉点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家国情怀”,编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和习作《他______了》,以此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和平年代缅怀历史、致敬先烈,同时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家园。然而,革命英雄所处的年代和现在有一定距离,这让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困难。因此,设计“寻找校园榜样人物”这一项目,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榜样人物,感受爱岗敬业、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等体现新时代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从而拉近学生与榜样人物的距离,让学生把榜样力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融合真实情境,创设“微通讯”学习任务

项目化学习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强调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结。为此,在单元学习初始阶段,教师公布单元项目化学习情境:“学校二楼的宣传栏计划布置一块记录校园榜样人物的展板,需要同学们推荐一批学习榜样。相信在大家的身边,一定有让你们印象深刻的人。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你们看到了他的闪光点,从此他成为了你们学习的榜样。请用人物微通讯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宣传校园正能量。”

任务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并将语文学习的场景从课堂逐步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深入挖掘了教师、同学、保安、保洁等校园榜样人物的闪光点,从而对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产生了更加具体和深刻的感受。这些榜样人物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风貌,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三)聚焦通讯特点,指向语文要素与实践目标

人物微通讯在具有通讯稿的基本要素的同时,突出“微”的特点,从缩减篇幅等方面降低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榜样人物最突出的品质,聚焦事件,以采访等方式进行报道,展现榜样力量。在撰写人物微通讯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以此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学生完成人物微通讯后,教师可将朗诵这些微通讯的音频转换成二维码,张贴在校园中,使榜样的影响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二、建构助学支架,优化习作撰写思路

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助学支架,有步骤地指导他们完善学习成果。

(一)重组学习内容,预设学习活动

在完成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重组单元读写内容,聚焦核心知识,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如表1)。

表1

本单元规划打破了常规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用一个课时梳理所有课文内容,落实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用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发现、探寻课文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并尝试将写作方法运用到人物微通讯中;用三个课时对项目化学习成果予以完善和展示,呈现比以往习作教学更为扎实的学习效果。重组课时促进了学教方式的变革。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还是项目研究的践行者,围绕学习目标,在文本研读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完成从阅读到习作的有序进阶。

(二)提供学习支架,提升采访效率

在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为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各种辅助工具必不可少。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单(如表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发现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为习作夯实基础。

表2

在此基础上,鉴于五年级学生缺少采访经验,为保证采访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传授采访问题设计技巧及采访提纲等(如图1)。

图1

(三)立足学习成果,提炼习作要义

在实践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完善学习成果。在习作讲评课上,教师从取名、选材、表达三大维度出发,出示人物微通讯的具体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思辨讨论,优化评价细则。

1.选取吸引人的标题

标题是读者选择阅读文本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是习作讲评的首要切入点。教师整理并列举各组的习作标题,全班进行自由投票。获得票数最多的三个标题中,《是什么让他闪闪发光》通过设问的方式让读者对文章内容充满好奇,《春风化雨 诲人不倦》巧妙地运用俗语,突出了描写对象的品行,《在拼搏中进步,在水花中成长》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人物的闪光点与游泳有关。最终,学生归纳与总结出吸引人的标题所具备的特点:巧用俗语、留下悬念、突出人物特点等。

此外,为了更完整地解释标题的内涵,学生提出可在标题后添加“题记”,从补充说明题目、呈现人物经典语言、引用名人名言等多种角度丰富标题的含义,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

2.选择典型的素材

选材是习作的前提,是突出人物特点的重要抓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习作讲评课上,教师挑选并整理各个小组选择的素材,请学生择优投票并阐述理由,逐步体会选材的重要标准。另外,也可以对比展示针对同一榜样人物的不同选材。如下面是关于保安师傅翟叔叔的两个素材。

保安翟叔叔拿着家长给孩子的物品奔走在校园内,只为尽快把物品送到同学们的手中。

——《独一无二的守护》

已经超过了保安翟叔叔的下班时间,但在我回教室拿卷子无法开门时,他主动上楼来帮我开门。

——《保卫一方平安》

在讨论中,有学生认为《独一无二的守护》更好,因为保安翟叔叔的工作职责中本没有送物品这项内容,而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有学生认为《保卫一方平安》更好,因为保安翟叔叔在下班时间依旧尽职尽责,工作态度十分认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课堂思辨,学生对素材的典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3.感悟打动人的表达

优秀的表达技巧是思维能力的外显方式。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阅读、说话、习作中学习表达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能力。为此,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推荐精彩的片段。学生共同探讨语言表达的技巧,明白为更好地展现榜样人物的特质,可以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细致描绘其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同时,适当的环境渲染,可以强调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提炼表达的技巧,以确保习作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三、多样展示成果,呈现真实有效反馈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板块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要求。因此,在细化人物微通讯的评价标准后,学生依据标准修改习作,以多种途径展示并进行评价。为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一)拓宽媒介,设置多种评荐方式

班级评选前,学生向被推荐人展示定稿的人物微通讯,充分尊重其公开的意愿。班级评选时,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发送问卷到每组的平板电脑中,学生在线投票。班级评选后,不同班级的习作张贴在走廊醒目处,以供学生阅读“点赞”;还通过学校的“小海燕电视台”进行宣传,确保至少一半的小组能在全校面前宣讲其推荐的榜样人物,征得更多建议。如此,经过“班级评选”“校级评选”“全校推荐”的流程,最终实现成果落地(如图2)。不同的评价手段,实现了从教师评到大家评的转变,也增强了学习任务的实践性。每位学生既是“推荐人”,又是“评选人”,在欣赏他人习作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参与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图2

(二)形成闭环,强化以文化人取向

进行多层、多次、多主体的投票,最终目的是推荐身边的榜样人物。结合项目前期布置的情境任务,综合分数最高的10 个小组以诵读的形式展示人物微通讯。未在第一轮选上的小组可以继续修改习作,教师定期进行榜样人物评选与展板轮换。形成闭环的学科实践活动,强化了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在无形中为校园增添一份“正能量”。

综上,在学科实践视域下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质上是在真实情境中有机串联单元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巧妙运用逆向思维,构建有效的助学支架,并完善评价体系。同时,还需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倾听、阅读、观察,有效获取并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不断推进项目进程,逐步实现既定的实践目标。

猜你喜欢
通讯榜样习作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通讯报道
通讯简史
习作展示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6期)2009-08-07 06:56:22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5期)2009-05-26 0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