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婷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对高职院校的规范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规范化教学的水平以及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难题。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转变规范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质量的诊改制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1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养的投入不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师培养力度,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需要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完善的培养条件,如:各种硬件设备齐全等。
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投入不足、培养条件不完善的问题。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导致后续的工作支持不到位,最明显的体现是资金投入的不到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差异上。部分地区人工智能资源相对充足,具有丰富的教师培养资源,但部分地区则表现为硬件条件不完善,直接导致教师培养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1]。
(2)教师实力受限,创新意识薄弱。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到自身实力的影响导致学习意识薄弱,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出的新培养模式,新教学质量标准的适应性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时间和精力,所以无法开展教学研究,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提升停滞不前,此外部分教师属于非专业出身,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同时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不高,双重因素作用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进度缓慢,成果不明显。
(3)相关制度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人工智能背景下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的责任落实到实际当中,但目前仍存在制度不规范、规划不科学等问题。
2 人工智能支持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
人工智能支持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加大教师团队的培养力度,结合时代背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要更新规范化教学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间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诊改制度,为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1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条件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是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规范化教学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教学环节中,规范化教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实操能力,即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2]。
(1)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从国家层面讲,国家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投入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遭遇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2)构建合作平台,推动信息的互流互通。利用多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合作平台,增进互流互通,结合多方面力量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和力度。
(3)高职院校要重视硬件设备的完善。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到企业或是其他机构中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的最新资讯和先进的前沿理论,并获得硬件设备的支持,为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
2.2 创新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团队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重视教学研究,完善教学体系,以便提升教学质量。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教师培训内容中,同时也要转变培养手段,打破传统教师培训思维的束缚。
(1)以人工智能为背景,在创新教师培养内容时要重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创新。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种类的不同将专业理论课进行划分,要求教师根据个人爱好、教学需求等进行选择,重视培训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在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学习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
(2)重视实践内容的培训。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践培训,打破旧的培训思维,让教师进行沉浸式体验,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
(3)创新教师培训内容,重视智能化教学技能的学习。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智能化教学技能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通过交流和切磋等形式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诊改制度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团队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将多种知识理论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科学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保证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重视诊改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诊改制度的监督和衡量作用。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诊改制度需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特征。在人工智能支持下,高职院校在建立健全诊改制度时要重视相关理论内容的创新,将优秀的诊改经验融入其中,同时对标规划纲要,不断提升诊改制度的实用价值;诊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约束教师行为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健全诊改制度时要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目标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目标等,确保诊改制度的有效性。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课程质量的衡量标准,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衡量标准,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4 整改规范化教学管理策略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管理策略的整改。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问题需要搭配不同的教学管理策略,因此人工智能支持下高职院校要制定出对应的、合适的教学管理策略,从而约束教学行为,间接提高教学质量。
(1)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要明确教师的授课量,通过制定上下限的方式,将教师的工作量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于确保教学质量;
(2)明确质和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模等方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质和量的平衡点,引导教师掌握教学工作的最佳设计方案;(3)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团队师风师德建设。构建新型教师评价体系,严格约束教师行为,构建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局面[ 3]。
3 结语
总体来说,在人工智能支持下,高职院校实施规范化教学以及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打造双师型的教师团队,筑牢人才基础;重视规范化教学管理策略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以及完善教学质量的诊改制度,以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成果,同时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