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玺凡
提升城郊结合部学校的办学质量,绝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也不是一把钥匙能开百样锁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城郊学校发展启示录”系列首篇《城郊学校“逆袭”记》刊发后,不少学校的管理者、一线教师纷纷现身说法,以多年育人经验为城郊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热议城郊学校的“难”
阅读完“城郊学校发展启示录”系列首篇后,沅江市团山学校教师粟进感触很深,文中许多事例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当时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61 位教师中生于90 后的仅有6人,尽管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但很难适应新课改要求。”
不仅如此,粟进初到团山学校时,生源中单亲、留守、孤残学生占了半数以上。如此现状,很难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这让初涉教坛的粟进犯难,他只能尽可能让孩子们学足、学够、学好。
而在首篇中记者采访过的安化县黄沙坪完小,如今已由刘颖接任校长,她在读过该文后补充道:“岑江渡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受政策、体制、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险遭撤并的境地,我校也曾经历过。2018 年,黄沙坪完小即将撤并到一所城区新办学校,后因本地老百姓极力反对、多方协调,学校才得以保留。”
如今带领黄沙坪完小登高望远,刘颖坦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觉得学校应该把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时代在发展,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校一定要改革,而且要有针对性的改革。”
“读完这篇文章,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平江县汉昌学校办公室主任方五洋告诉记者,诸如教学点撤并、学校环境简陋、家长冲进学校质问校长等情境,他都曾经历。“再难也要行动起来,起码得问心无愧!”
“由于师资短缺、配备不齐,城郊学校的大部分主科都无法做到专人专任。”同样来自平江县的杨梓山学校教师彭葳苇认为,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是阻碍城郊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師队伍的完整性、稳定性在学校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嘉禾县博雅学校党支部书记黄雯则对首篇中长沙市岳麓区莲花实验中学的“逆袭”之路感同身受。“让城郊学校好起来,一是可以走集团化办学道路,加强与城区优质学校的教研联动、教师交流,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及教育教学水平;二是走小而优办学方向,提炼学校的校园文化,注重引领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
补齐“水桶”短板
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副校长张叶的工作首站,是一所全县典型的城郊小学,被当地人称为“城里的农村学校,村里的优质名校”。
谈及城郊学校如何“逆袭”,实现跨越式发展,张叶告诉记者,不论是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来看,还是从现今教育教改的最新理念出发,丰富而有质量的师生活动都是触发学校良性发展的最佳“催化剂”。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为载体,唤醒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积极力量,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一所学校健康活力发展。”张叶说。
除了学生活动之外,教师活动也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张叶回忆起当初在城郊学校的任教经历,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活动等同于教学活动,而事实上,教师活动既包括作为学校发展生命线的教学活动,也包括集思广益的教研活动和凝聚人心的工会活动等。
“城郊学校丰富高效的教师活动,可以极大激发出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校的持续长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张叶说。
和不少城郊学校一样,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方家屯完全小学也曾长期面临本地重教氛围不浓,家长重教意识淡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等情况。为补齐“水桶”短板,校长吴美金把学校教师分成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又细分为三至六个不等的集体备课小组,每周教研组都会安排半天时间开展教研活动,着重落实集体备课,雷打不动。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陷入低谷、落后到全县后八名的情况下,吴美金提出了“提质三年规划”:第一年进入全县前十名,第二年进入全县前八名,第三年进入全县前七名。
看似特别艰难,但自从集体备课和课堂常规管理抓实后,除高年级基础薄弱学科外,中、低年级的整体教学质量较之以往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基本进入全县前八名。
学校成功“逆袭”后,粟进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的团山学校已由7 年前的218 名学生,发展为12 个教学班、588 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校本研训、师徒结对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也是我们成功逆袭的一大关键。”粟进说,学校每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有主题的集中校本培训,培训后反思、撰写收获感言;每周分组进行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活动,先由师徒两人小组商讨,确定教研内容,设计教案,再全组教师听课评课,集思广益,整改教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稳固发展办成名校
2009 年,时任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的谢英,同样面临着办学条件差、学生的行为习惯差以及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困难。经过几年实践,这个原本地处城郊、只有800 名学生的学校,2016 年学生数达到1500 多人,成为了常德市的窗口学校、湖南省有名的优质学校。
实现“逆袭”后,城郊学校又该如何稳步发展?谢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学校历史悠久,一定要找到校园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积淀,同时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如果是一所新学校,校园管理者则需将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凝炼成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并带领所有师生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而地处株洲市荷塘区城郊的八达小学,在生源总量随着办校口碑水涨船高之后,同样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有了生源并不代表学校优质,更不能让老百姓真正认可,唯有变革,办成省市名校,才能成为家门口真正的好学校。
课改,便是该校最重要的一条发展路径。2017 年,时任校长赵腾达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课改项目合作,引进了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课改项目。历时7年多,该校改变了教室的座位布局,由秧田式变为U 型等小组合作式布局;实现从“以教定学”走向“以学定教”……
“办学60 多年来,我们一直朝着百年全国名校的目标坚毅前行。”株洲八达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罗敏说,目前该课改项目荣获湖南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并在全国第四届、第六届“学共体”年会上做典型分享。
去年,黄沙坪完小时隔五年再次荣获镇中心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考核分数甚至超过了一些城区优质校;三到五年级质量检测在全镇的六校联考中有多个科目荣获优秀学科奖,六年级质量检测在全镇的排名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认为无论怎么变革都应该根据新的教育态势,紧密结合学校校情,变革的过程中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住变革后的良好状态。”刘颖说。